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印光大师」印祖故事:弘一喜入大师门,朝礼普陀瞻盛德(54)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31 18:2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印光大师」印祖故事:弘一喜入大师门,朝礼普陀瞻盛德(54)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印光大师」印祖故事:弘一喜入大师门,朝礼普陀瞻盛德(54)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祖故事:弘一喜入大师门,朝礼普陀瞻盛德(54)

  弘一法师民国七年(1918年)出家。民国九年(1920年)春应张云雷居士等的邀请。为印光大师文钞题词。由此得读《印光法师文钞》。对印光大师的道德文章十分钦佩。这一年秋天。弘一法师赴贝山闭关修念佛三昧。来信向印光大师请求最后训言。得到印光大师的指点。弘一法师是年又发心刺血写经。来信向印光大师请教。大师给他详细开示刺血写经的法则和注意事项。并特别指出写经要用正式体。促使弘一法师书法风格发生大的转变。总之。弘一法师虽未与印光大师见面。但已开始饱受法乳之恩。

  民国十一年(1922年)。弘一法师上书印光大师陈情。请求大师收他作弟子。大师没有答应。民国十二年(1923年)阿弥陀佛圣诞日。弘一法师在佛前燃臂香。乞三宝加被。再次上书请求作弟子。印光大师再一次谦逊地谢绝了。到了年底。弘一法师再次竭诚哀恳。大师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民国十三年阴历二月。弘一法师在给王心湛居士的信中。对于自己蒙印光大师收为弟子。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信中说:“朽人于当代善知识中。最服膺者惟光法师。前年尝致书陈情。愿厕弟子之列。法师未许。去岁阿弥陀佛诞。于佛前燃臂香。乞三宝慈力加被。复上书陈请。师又逊谢。逮及岁晚。乃再竭诚哀恳。方承慈悲摄受。欢喜庆幸。得未曾有矣。法师之本。吾人宁可测度。且约迹论。永嘉周孟由尝云。法雨老人。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

佛教手指沾花的故事

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明蕅益大师)步武资福。(清彻悟禅师)宏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诚不刊之定论也。孟由又属朽人当来探询法师生平事迹。撰述传文。以示后世。亦已承诺。他年参礼普陀时。必期成就此愿也。”

  大师自出家起就发了一生不收徒众、不立门庭、不结社会之愿。这是他针对当时佛门滥收剃度徒弟的流弊而发的愿。但是弘一法师的至诚打动了大师。从而破例收了一生唯一的出家弟子。

  弘一法师参礼普陀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民国十四年阴历五月。弘一法师得到旅金三十元。从温州启程。乘船赴普陀山。这次朝礼由温州周群铮居士陪同。周居士是弘一法师的护法。弘一法师在温州期间的饮食所需由周居士供养。到达普陀山后山法雨寺。弘一法师如愿见到自己尊崇的印光老人。寺院安排弘一法师住在藏经楼。便于他亲近印光大师。弘一法师在法雨寺住了七天。每天从早晚课和日常行为中观察学习印光大师的德行。向大师请教净土教义。弘一法师是一位非常细致认真的人。他对印光大师的语默动静。包括起居作息、衣食住宿、念佛拜佛、行住坐的威仪。一一观察入微。印光大师的言行威仪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弘一法师讲了一篇《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谈了他所体会到得常人能够学习的印光大师盛德。

  让我们来随喜弘一法师所说的印光大师四盛德。弘一法师说:“大师盛德至多。今且举常人之力所能随学者四端。略说述之。因师之种种盛德。多非吾人所可及。今所举之四端。皆是至简至易。无论何人。皆可依此而学也。”

  甲、习劳

  大师一生。最喜自作劳动之事。余于一九二四年[7]曾到普陀山。其时师年六十四岁。余见师一人独居。事事躬自操作。别无侍者[8]等为之帮助。直至去年。师年八十岁。每日仍自己扫地。拭几。擦油灯。洗衣服。师既如此习劳。为常人的模范。故见人有懒惰懈怠者。多诫劝之。

  乙、惜福

  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一九二四年[9]。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至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师食之。饭菜皆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

关于佛教起源的故事

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

佛教音乐求佛的故事

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余屡闻及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师亦呵诫

佛教故事免费收听

之[10]。以上且举饭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类此也。

  丙、注重因果

  大师一生最注重因果。尝语人云:“因果之法。为救国救民之急务。必令人人皆知现在有如此因。将来即有如此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须于此入手。”大师无论见何等人。皆以此理痛切言之。

  丁、专心念佛

  大师虽精通种种佛法。而自行劝人。则专依念佛法门。师之在家弟子。多有曾受高等教育及留学欧美者。而师决不与彼等高谈佛法之哲理。唯一一劝其专心念佛。彼弟子辈闻师言者。亦皆一一信受奉行。决不敢轻视念佛法门而妄生疑议。此盖大师盛德感化有以致之也。

  我们如果能够学习实践印光大师的四大盛德。那么我们就无异于是大师的弟子。无异于与大师

为什么佛教故事多在唐朝

共住也。

  弘一法师到法雨寺参拜印光大师。受到印光大师的言传身教。对他今后的修持和弘法受益无穷。对于净土法门更加深信不疑。他曾经说:“余于佛法中最深信者唯净土法门。”而且在今后的弘法中。常书佛号。赠送有缘。经常演讲。提倡念佛。经常劝人。阅读印光法师文钞。而印光大师对弘一法师的德行也颇为嘉许。在未见面之前。印光大师在与尤惜阴居士的信中。曾赞扬弘一法师:“弘一师博学多闻。以光虽固陋。而其居心颇真实。其修行颇依固陋者之本分。”这次参拜印公。恰好王大同居士朝礼普陀。与两位高僧见了面。并记下了印光大师对弘一法师的赞语。当时弘一法师书写精要佛语给王居士。王居士给弘一法师赠诗说:“儒门逃出学参禅。面壁功夫胜十年。记得印公有一语。上人行德迈前贤。”也就是说印光大师赞叹弘一上人行持和品德可追古德前贤。当然。弘一上人也批评王居士第一句说得不对。因为弘公并非是参禅的。而是持戒念佛的。

  摘自:《印光法师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2/521309.html

以上是关于「印光大师」印祖故事:弘一喜入大师门,朝礼普陀瞻盛德(54)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印光大师」印祖故事:弘一喜入大师门,朝礼普陀瞻盛德(54);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425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