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2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14 02:1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2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2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2

  民国张荣深

  张荣深。是广东澄海人。少年喜欢行侠。朋党寻仇。豪暴苦恼乡里。后来听说净土法门。于是专意念佛。努力改变以前的行为作为善人。拿出以前积蓄的刀剑捣毁。说:“不给别人杀人啊。”劝化家人。都持素念佛。逢人必赞叹弥陀功德。民国九年。得病了。自知不能好。有老母亲。七十多岁。妻弱子幼。又有寡嫂。一直都是靠他为生。很有忧惧。张荣深也苦恼自疑。然后就告别老母亲。说自己的心专向西方。于是放下俗念。十年正月初八日。病加重。弥留之际。忽然起坐。用力唱“金色相好”的偈语。求净水。喝了半杯。说:“佛来迎接我了。”就往生了。遗言火化他的身体。(《近代往生传》)

  民国张炳桢

  张炳桢。字克诚。是四川广汉人。晚年自号净如居士。幼年敏锐而质朴。十二岁时。学完六经。成年后。当上廪生。多次参加乡试不成功。就放弃而去学易。自我消遣。清光绪三十四年。到了京城。国家开始办高等学堂作为求才。张炳桢四十岁。就学数年。以最优等毕业。民国初期。到蒙古。参与机密。复任大同执法处长。天天处理刑案。忽然想到这事不应当做。于是放弃官职。偶然读《楞严经》。就有很深的感悟。不久返回京城。住在广济寺半年。不见显要人员。只研究《楞严经》。一桌一碗。自我满足。这时清一老人。来到寺中。深相爱重。那寺院。年久凋芜。金像剥落。随化有缘。临时修葺。常说平时用功尚未精纯。要用福业为助。民国三年。与同志沙门居士。创立念佛会。这以后。凡是莲社讲席。都倾心修德。赞助成功。一年后。清老弃世。张就移居鹫峰寺。寺已故朽。又一意修复。曲折经营。得到的礼物费用。全都施舍。念佛修福。双轮并运。精诚勉励。数年没有改变。曾经对他的同行友人曾毅斋、孙道修说:“我们提倡佛学。只劝人向平实处学。莫劝人向玄妙新奇处学。”将要往生前十天。与孙曾二位。晤谈良久。并且说:“近日事多违缘。只是念佛的功夫猛进。”在民国十年。腊月二十七日未时。坐化在寺

佛教做功德的故事

里。当晚。曾毅斋梦见张在空中向西飞行。像驾驶飞机一样。同乘十多人。都是安稳自在。二十八夜才入殓。头顶还是温的。享年五十八岁。(《近代往生传》)

  民国张文甫

  张文甫。是江苏崇明人。妻子早死。儿媳也相继亡故。儿子就赴申摇船。很少回家。张文甫。白天打工。早晚诵经念佛。初一十五礼念更勤。整夜不睡。他的勤俭耐苦。邻里都称赞。如果遇到年老贫乞。就倾囊给与。忍饥挨饿。习以为常。到了民国某年。七月十七日起。稍有不舒适。就对邻里说:“众菩萨已宣示。到二十三日午时要回归西方。”请邻人帮忙催促他儿子回来。随后买缸一口。预备后事。随后不再进食。只喝清水。神志清爽。好像没有病一样。等到儿子过了一天返回乡里。嘱咐一切。寿衣海青早已经准备好。到了二十三日巳时。嘱咐儿子与邻友一同帮着穿衣。预坐缸中。气还没有绝。到了十二点。果然就往生了。近村老幼围观的有数百人。并且预先告诫各邻友。死后不要将锭帛箔类相赠。倘若重情谊的。烧一炷香足够了。到晚上封缸。头顶还是热的。面貌如生。享年六十四岁。(《俞慧郁钞集》)

  民国丁菉馨

  丁菉馨。是浙江嵊县人。教书为业。屡次考试不成功。只是很诚恳。有客人拜访。礼貌特别恭敬。人们笑他迂腐啊。自己总是节俭。虽然粒米寸丝也不浪费。民国十年。在张德威家教书。张为他讲净土法门。他回答:“我喜欢专修。不耐烦兼修。有儿子才十多岁。等他完婚后。再考虑不晚。”张说:“一口气不来。就是来世。我们只因为因循两字。于是受千生万劫的无量苦恼。有幸遇到如来大法。怎么可以再耽误呢?”丁虽然点头。而不能做到啊。冬月某一天。马契慈来访。晚饭后。相与共谈娑婆世界的苦。西方世界的乐。并鼓励他不要执迷幻境。早办资粮。丁听了。欣欣然有喜色。谈过之后。持佛名二千多。从此每天念诵《阿弥陀经》一遍。佛名一万多声。心心弥陀。念念极乐。造次不离口。颠沛没懈怠。过了数月。梦一神给他红片。长有一尺左右。上面有明年闰五月往生西方的字样。因此告诉张。张认为:“应当是用心过切导致的。”第二年六月。从新塘庄放假回家。示现微病。临终对家人说:“我身颇有光明。大概要走了。你们扶我起来。”起来就盘坐。又说:“你们念佛助我。不要哭。哭就恐怕扰乱正念。我死后。头顶暖就是往生西方了。”说到这里。气就断绝了。没有一句话涉及家事。也毫无痛苦。丁死在午前。到了傍晚。头顶还是暖的。享年四十八岁。(《近代往生传》)

  民

真实故事佛教圣僧

国周明谦

  周明谦。字志逊。是周学熙公的第五公子。幼年随侍津邸。性情孝顺。天姿聪颖。博通经史。并且精通佛典。十五岁时。遭遇大父丧。隆冬严寒。日夜烧香。随僧侣虔诚诵经。为大父积冥福。直到葬期。已患病。还步行在烈风中十数里。恭送灵车。回来就病倒。得异常。自知不能好了。过了一年。他母亲带他入都就医。听说拈花寺方丈梵行高洁。就皈依了。法名显御。病床上。还读《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等经。到了秋天。病情加重。恐怕伤父母心。坚请入医院。过了一天。他兄长志俊去看望。因为他兄长素来不信净土法门。就对兄长说:“修净土的。决定往生西方。兄长应当深信。弟弟我已经亲蒙佛接引了。”于是合掌。用极高声。连称佛号数声。含笑往生了。他兄长惊异。生起正信心。当时是民国十一年。七月初八日。(《近代往生传》)

  民国钟子良

  钟子良。是浙江杭县钟大朗的父亲。医药为业。本来信道教。四十二岁时。有福济寺的慧生师。把《龙舒净土文》送他阅读。阅读后。就深信佛法。每天念诵《金刚经》、《阿弥陀经》等经。念佛回向。求生西方净土。民国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早晨。知道往生西方的时间到了。嘱咐家人沐浴换衣。并一同念佛。晚饭后。嘱咐儿辈点香烛念佛。完全没有痛苦状。戌时往生。享年六十九岁。(《俞慧郁钞集》)

  民国陈德

  陈德。字德刚。号育卿。是广东澄海人。幼年与群儿戏耍。见到昆虫。必定放去。才欢

佛教经典故事100个

喜。身体素来柔弱。喜欢天文、地理、科、哲等学问。史、算。尤其有心得。努力行持功过格。刊印《阿弥陀经》等。以及验方行世。中年。肺病更重。晚年。听到净土法门。便信受奉行。闭门不出。吃素诵经礼佛。十年如一日。民国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感冒风寒。卧病不起。二十八日晚。自己说阿弥陀佛。与诸菩萨。接他西归。到了二十九日。四众围绕。陈德自己端坐往生了。有闻到异香的。陈享年六十二岁。(《近代往生传》)

  民国柳步瀛

  柳步瀛。字锦洲。是苏州洞庭山人。性情极其诚实。从事胶济铁路十多年。德日战役。解职回到上海。民国八年。管理罗店邮局。一场病几乎死了。于是辞去工作。回申养病。能与老友欧阳石芝相互来往。因此听到净土法门。崇信力行。辛酉年春天。就持戒。长素念佛。正好厦门路能仁寺。组织莲社海会。作为同志念佛的场所。柳也加入参预发起的行列。每逢会期。到得最早。风雨寒暑没有间断。直到在爱文义路净业社成立。讲经念佛。净侣云集。也没有一天不到的。谛闲法师来申讲经。于是求授皈戒。法名显渠。壬戌年秋天。忽然鼓盆痛。厌世的心就越来越重了。求往生的念头越来越迫切了。一直患有痰喘。冬天发春天就好了。癸亥年春天。比较寒冷。很久不好。而奔走两社。诵经念佛。毫无倦容。有一天忽然对众友说:“病苦太久。有幸要脱离。到时候须要请各位为我一助。”众人答应。更勉力他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二月初八清晨。就到莲社。独坐念佛。整天不断。社友雇车催促他返回。第二天晚上

佛教故事 美女骷髅

。社友有去探视他的。见他起坐。言笑如常。心里很安慰。想不到他的往生就在眼前。遂兴辞去。柳就盘坐床头。闭目念佛。约一小时。忽然问他儿子:“刚才什么人给我茶喝?”儿子答:“没有。”又说:“快去能仁寺请诸位来。我要走了。”儿子说:“这时已经夜深。各位都散了。怎么办?”柳说:“那么赶快焚香烛。”说完。念佛更急。过

佛教7大哲理故事

了一会儿。睁眼四顾。说:“怎么来许多和尚?”说完。合掌无声。众人急忙靠近听。已没有声息了。于是共同高声念佛送行。当时是二月初十子时。享年五十九岁。(《近代往生传》)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7/56744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2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2;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310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