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陀告诉你人为何忘记前世?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佛陀告诉你人为何忘记前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陀告诉你人为何忘记前世?
一
佛陀告诉弟子们:生死也是这样。无明愚痴为本。犹如树的种子。种子虽小却能长成大树。无明愚痴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触。触生受。受生贪爱。爱生执取。执取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缘。有了身体。就有老死。死后心识随生前善恶之行。去往来世。遇到有缘父母。再受形体。生起新的六根。熏染新的习气。另受苦乐。加上环境的转变。都已经和前世不同。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身体、习气、住所。犹如大树不能恢复为种子一样。
比丘见正起座长跪。向佛陀请问:我有生以来。见到不少人去世。比如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怨仇离别。或相爱或相憎。为何不见死后心识回来向活着的人当面报告呢?是什么令心识有所隔碍?愿世尊分别解说。令我等断除疑惑。
这里世尊作了种种譬喻。解答见正比丘的问题。佛陀说:心识没有形象。若身作福。则心识随着福业转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为什么呢?譬如冶炼家将矿石炼成铁。成铁后铸成铁器。铁器还能恢复为矿石吗?心识离体。住在中阴身。犹如矿石已炼成铁。从中阴身转受新的身体。则犹如将铁铸成铁器。原来的形体就消失改变了。不能再恢复为原来的心识。
今生持五戒者。来世得受人身。另有新的父母。心识便有六种隔碍:一是住在中阴身。不得复还;二是入于胞胎之内;三是出胎时受挤迫剧痛忘失以前的识相;四是呱呱坠地后痛忘失以前的识相。生起新的所见所想;五是出生后就贪着食物。忘失旧识;六是慢慢长大。受到新事物熏习。忘失旧识。譬如商人周游四方各国。如果心里只想着其中一方。就不会想到其余三方。心识因为这六种隔碍。不能恢复为原来的样子。犹如种子长成树。矿石炼成铁。所以不能回来向人报告。又譬如制陶家以火将土烧成瓦。瓦就不能再恢复为土了。又譬如一颗大树。工匠将它砍下。雕琢成种种精巧的器具。如果有人把这些器具都集合起来。想让它们恢复成大树。这办得到吗?弟子们回答:办不到。佛说:心识于这一世行善行恶。临终随着业力转受新的身体。所见所做。都不是以前的身体。不能回来向人报告。犹如大树已断不能把木器
又譬如化工师将砂石烧作红色颜料。再转为白色。再化为水状。颜料不可再变回砂石。又譬如水处于圆瓶。水体也随着变为圆形。若是方瓶。水体则现方形。生死也是如此。心识本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善恶之行去投生受身。有的白。有的黑。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苦多乐少。有的乐多苦少。皆随善恶之行。如水随器。
如果某个人一生造的业为畜生业。当然要随畜生形貌。象这样的情况。他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譬如蝮育。生在土中。没有叫声。没有羽翼。但它一得到生成条件。
佛陀告诸弟子:譬如一截生肉。过很长时间不食。则臭败生蛆。现在把它还原成原来的鲜肉。做得到吗?诸弟子回答:不可能。这肉已腐败。哪能回复原来的鲜洁。佛陀言:生死也是这样。人在世间。身口意三业作恶。死则心识迁徒恶道。或堕地狱身。或畜生身。或鱼虫身。在生活意识上与人类相去万里。因它们的罪业如罗纲一样笼罩意识。也失去了人类的聪敏。它们更不认识自己了。更难以报告它的前生一切境遇了。就象这截臭肉。不可能恢复原来的鲜洁。
佛陀告诸弟子:又譬如月晦夜暗。将五种颜色不同的东西放在黑暗中。叫千人万人前来辨认。其中能有某人能分辨出青、黄、赤、白的颜色吗?诸弟子回答:就是叫巨亿万。无央数的人来辨认。都难看见什么物事。何况五种颜色。佛陀说:如果有人拿了火炬来照呢?诸弟子回答: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了光明。人就能辨别五色。佛陀言:如果有一个蠢人。他背着光亮。走进幽深莫测的黑暗中。而且很远很远。想看出五种颜色的色彩。能见到吗?诸弟子回答:愚蠢的人背明向暗。愈进愈黑。当然永远也看不见五种颜色了。
佛陀告诸弟子:人的生死也一样。一切百姓、空行、蜎飞软动之类。已经禀形受命。都是由颠倒妄想所造成的幽暗。没有修道的善行。不修身养性。未得慧眼。就想了知心识生死的趣向。就想知道阴阳异路的真实报告。当然如月晦黑夜中去辨别五色一样。终归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依教奉行。坚持戒律。修三十七道品。摄身正念。清净梵行。就如同跟随拿了火炬的人。自然就能见到五色。如随佛听教。依教修道。便能了生死。洞视五道神识往来的升降善恶处。如火炬明照颜色历历分明。
人若不修身养性。违背经戒。随流入俗。邪命养身。割断正法。于法味真谛。不信不乐。更不肯奉行。就象愚蠢的人背明向暗。世世障蔽。劫劫染污。终究无法看清生死的真相。佛陀告诸弟子:人这一生禀受身形。肉眼所见现在之事。父母亲属等。明明白白。然而不能看见知道前世从哪里来。当今生老死往生后世时。再受新的身形。也不能认识了知今世之事。为什
譬如煮炼白丝。染成各色。青、黄、赤、黑。改变了本有的白色。难以还原原来的洁白。生和死的变换。也如白丝一样地改变了颜色。人的心念如同法则。一念即成。试想在这一生中。心念万端。赏善罚恶。各随业使。故身已灭。新身未久。生死的法则当然是痴妄与暗蔽来形成的。
如果你想了知一切业因苦果的由来。就必须修学高尚的品德。清净的梵行。以回归到菩提正道的真如妙性。你自然会彻悟一切本来。如沉睡的人醒了一样。佛陀告诸弟子:人的心识是随了人的善恶二业而具备选择性。心识的本身受选择性的驾驭、死转往受。随善而善。随恶而恶。才幻变出万端形状来。如同火因柴的燃烧才出生火焰的相状。若然将柴弄湿或搬掉。火焰的相状也就幻灭了。未证得菩提道果。要在生死的苦海里沉沦。是因意识没有转过来。
比如布满了灰尘的镜子。极度昏蒙。拿起来照照自己。一无所见。意识也如这镜子一样。一经藏污纳垢。便不识自己的本来面目。造成生死的流徒。招致的凄惨盈蔽。祸福牵连。便是这遗忘的真空妙有。如照蒙尘纳垢的镜子一样。又譬如深邃混浊的湖水。虽然虫鱼游历其中。而难以让人觉察。生死错综繁乱。忧愁与思虑闭塞了人的睿智。遂成为隔胎之迷。转世即忘。亦如这浊水的虫鱼一样不辨去来。譬如黑暗的夜晚。闭起眼睛往前走。什么都看不见。生和死的暗昧。随了灾殃与祸福。或喜或恼。即受制约。不识前世。和暗夜闭眼是同一道理。
佛陀告诸弟子:今我为佛。慧眼清净。一切生死。往来三界。佛悉知见。譬如水晶、琉璃。用彩色丝线贯穿。青黄赤白。历历在目。佛见生死。亦如这贯穿的珍珠一样。清楚明白。譬如净水。清澄见底。其中的鱼虫、形状毕具。佛见生死。如见清水中的虫鱼一无遮蔽。譬如大桥。一切行人往来不绝。佛如旁观者一一明了。佛意高远。了知生死。如俯瞰山下村落人群一样。历历可数。
佛陀告诸弟子:你们当随顺我的教导。即可具知千亿大劫的生死之事。怎么做呢?当修行三十七道品: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断除意识的垢染。消灭贪、嗔、痴三毒。疑惑结使瓦解消散。得到与佛陀一样的智慧。便知过去未来之事。如同揩净了的镜子。纤毫俱现。
佛陀告诸弟子:世人所作善恶。死之后世。也都相互酬答报应。只是人没有得到清净的法眼。所以不见不知。不识其本。
由于前面所说的六种隔碍。只凭肉眼。看不见酬答报应之本。妄说没有三世因果。未得道者。常作浊秽之行。为愚痴所没。生死转化。新受身形。肉眼不识。离开旧的身体系缚于新的身体。为生老病死四痛所扰乱。终究无法得知心识随善恶之行所受之业报。
现世之人或受福。或受殃。或相怜。或相憎。这些就是宿世所作善恶之行酬答报应的验证。因为没有得到清净法眼。所以不见不知。如果没有修道之意清净之行。而想了知前世之事。认识报应的业果。就如没有手想要写字。没有眼睛想要看东西一样。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佛陀出世。阐扬经道。以开解人意。想要了知亲见心识于生死之间的来去。应当随顺佛
佛陀告诸弟子:心识只有名字没有形体。随善恶之行。依地、水、火、风四大为体。刚出生时身体尚小。六根的功能不完备。识见也小。所知也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六根的功能逐渐完备。心识也随着身体。熏习种种贪爱欲望。日渐炽盛。到了年老的时候。四大所成的身体逐渐朽坏。心识也是不明了。六根的功能逐渐衰退。
人在一生当中。经历种种无常变易。不能忆起过去的事情。年老时也记不起年轻时的事情。何况是记起前世的事情呢?由于隔阴之迷和胎狱的系缚障蔽。若未得道意。被愚痴疑惑染污。想要见到心识的来去。当面回来报告。是不可能的。人若没有道行。而想知道宿命之事。就犹如暗夜里穿针。水中求火。终究是见不到的。
所以。你们应当勤行经戒。深思生死从何而来。终归何处。何因往来。所缘是什么。仔细地思维空无之法。得到净眼断除结使。则所疑自解。佛陀说此经已。见正比丘等五百人及诸居士。皆得初果。诸菩萨得不倾回三昧。各起绕佛三匝。头面着地。作礼毕竟。悉随佛陀俱还精舍。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0/597530.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佛陀告诉你人为何忘记前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佛陀告诉你人为何忘记前世?;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