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说故事》:三宝加持类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3-16 00:4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说故事》:三宝加持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说故事》:三宝加持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光大师说故事》:三宝加持类

伍、三宝加持类念佛之人。有三宝加被。龙天护佑。此系一定之理。断不致或有虚妄。——续编上.覆周颂尧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39、三宝冥加 遇难呈祥此女人。命不该死。故坐于汽车之外。及车堕下河正下时。扬于其岸。故衣绝未湿。盖佛天鬼神。于坐车时。已为救之之法于前矣。想必如是。又民十几年。潘对凫重修济南净居寺。开光唱戏。来客甚多。一人领一小孩。在井边看。小孩堕下井。立使人下井捞。水面无一物。用竿子遍井底搅。亦无一物。其人回家。则小孩在家里睡。如痴如呆。衣服尽湿。问:「何以到家?」云:「不知。」因刻一碑。盖一亭。名其井为圣井。拓之寄光。光送真师。真师裱而挂于太平寺大殿下客厅。民廿七年。避地瓯江度岁。腊底有青田至金华公路汽车一辆。晚开出。隔丽水数十里之荒野江边。司机不慎。车堕江中。乘客四十余人。均遭灭顶。翌日黎明。前往营救时。有一妇人。年约三十左右。坐江岸道旁。如痴如醉。询以何来?答言:「昨暮乘车至此。」问以全车遇险。尔何无恙?对曰:「不知。」质以当时情况。亦不了了。连日两处新闻披露。莫不咄咄叹奇!(三编下 .免难轶闻)40、画僧显灵 病得痊愈唐宰相陆象先苏州人之弟。病于京师。国医无效。一僧求见。云能治。令取净水一盏。向之念咒几句。含水噀之。立即痊愈。谢以诸物皆不受。曰:「我名智积。汝后回苏。当往灵岩山会我。」后其人至山问之。无有名智积者。心甚惆怅。遍观各殿堂。见壁间画像。乃为己治病之僧也。因特建智积殿。而寺复中兴。(续编下 .灵岩开示法语序 民二十五年)41、看相不得 诚礼遂通清咸同间。一人学看相而不得。请达摩相亦莫明

佛教因果故事 小驼背

其妙。后遂竭诚礼拜。久则放光。遂并家中人之前生事。均可知之。一日早遇数兵。持符往火药局取药。因问取几桶。曰六桶。曰六桶不够。当取七桶。彼云军令何敢违。但说我教汝取。明日当知。否则我受罚。遂取七桶。其夜适贼偷营。六桶药用完。尚不去。及开七桶。则贼退矣。此看相者。乃一心求三宝加被之化。故能知前生后世之事也。(续编下 .覆温光熹居士书二)42、悔而学佛 三宝护之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所贵者自勉耳。明末。蕅益大师。木渎钟氏子。天姿聪敏。少即随母吃素礼诵。七岁读书。以圣学自任。誓灭释老。开荤酒。作论数十篇辟佛。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乃不谤佛。后遂极力研究。二十四岁出家。彻悟自心。深入经藏。一生著述数十种。均为古今不多见者。现有四川邓奠坤。乃法政学堂毕业生。狂悖特甚。民国初。专门毁坏佛教。无论神庙佛寺。悉率其徒党拆毁。后忽知非。力行改悔。来普陀求皈依。住上海居士林八年。精进修持。前年沪战。彼住林中。不惊不动。林前后左右。均成一片焦土。林中所落大小炸弹。无一开炸。足见人能改过迁善。佛菩萨即为嘉奖而保护之。吾人纵不如蕅益。亦岂不如奠坤乎?奠坤以罪大恶极之人。尚有如是感应。吾人何可因循度日。不加勉力。如登宝山。空手而归乎?(续编下 .江苏吴县佛教会通告各寺院僧众巽言民国 二十三年)43、遇大水灾 佛像无损江都扬善坝。当明末时。觉根和尚。开一净土道场。专修念佛三昧。嗣后屡有高人住持。以故法道久而不替。清咸同间。兵燹之后。寂山和尚。派人料理。近交其徒智定住持。恪守旧规。不涉外缘。去年洪水为灾。殿堂寮舍。同付东流。大殿墙壁。一无所遗。当殿塌时。有三巨木。翼蔽佛龛。随即漂去。佛龛被水冲坏。亦随流去。水淹佛膝。八尺金身之西方三圣像。系香樟所雕。及与莲座。经此撞击。一毫无损。足见大水乃众生恶业所感。而佛像值此极大之冲激。仍旧巍然。殆以普示一切众生。令其归命投诚。冀得往生西方。了生脱死。

佛教讲罗汉故事的视频

超凡入圣也。水退之后。智定先盖一茅篷。俾佛像不被日晒雨淋。而修殿一事。徒叹奈何!幸江都县长杨君。财政局长叶君。公安局长陈君。建设局长李君。及江都绅耆。各见如此奇异。同为出资赞助。令其恢复古道场。为地方人祈福之所。由是智定求予疏其源委。以便恳祈十方檀越。(续编下 .扬州江都扬善坝莲修精舍募建大殿疏 民国 二十三年)44

讲佛教故事的异录

、菩萨助之 奋勇如此福建永春。古称桃源。山川秀丽。民俗淳朴。邑东十里。地名东关。与泉州南安毗连。有溪横其间。宽若干丈。宋时即建石桥。以利行人。然水甚冲激。遇大风雨。桥辄倾圮。每数十年。或百年。桥必重修。具载县志。邑人崇奉佛教。于桥正中建亭。供观世音菩萨圣像。令来往者。同种善根。清光绪三十四年。岁在戊申。洪水为灾。桥全毁灭。当将毁时。适值半夜。风雨洪暴。桥头一店主陈某。年五十余。颇好善信佛。已熟寐矣。忽闻叩门声甚厉。大呼速往桥上捧菩萨出。遂惊醒。而叩声益厉。连呼速去。急开门。则了无有人。见水势汹涌。桥摇荡有声。若将仆者。风雨扑面不之顾。驰往桥亭。捧菩萨出。甫离桥。闻崩裂声。则桥正中一段。已随波浪去矣。其人言:「初亦不知何以能奋勇如此。殆有神助者然。」噫。异矣!邑人李元贤之父继如公。经商星洲。家道颇丰。热心公益。乃与星洲侨友。倡捐重修。至民国甲寅。桥始告成。迨至丙辰。又遇风灾。桥亭与梁木毁焉。乡民遂奉菩萨于附近庙中。而世道荒乱。桥事无过问者。元贤之母黄太夫人。往庙烧香。经过其地。惄焉伤之。意欲重修。夜梦菩萨。现金色身。璀璨庄严。语之曰:「唯汝能为我重修此桥。并以祀我。可速为之。以福汝子孙。」由是观之。足见菩萨唯以利益众生为念。而一见圣像。即种将来成佛之善根。故特示修桥。而兼令供奉圣像也。太夫人遂驰书谕贤。备款复修。乃举邑人某某董其事。至癸亥二月工竣。当地人士。为悬匾联颂之。仍奉菩萨于桥亭。由是因缘。香火益盛。 (增广下.永春重修东关桥观音灵感记)45、观音示迹 降伏毒龙大山岩穴。龙蛇所居。岁久成妖。肆其凶孽。吞啮不已。祸及生民。变怪升腾。非人所制。若非应身大士。孰能救济。巍巍乎妙智神力。岂容思议。然于不思议境。强以文字纪述事迹者。冀千载之下。方来君子。启深信耳。昔隋时仁寿中。此山有毒龙焉。以业通力。变形为羽人。携丹药货于长安。诈称仙术。以欺愚俗。谓此药之灵。服者立升于天。呜呼!无知之民。轻信此语。凡服此药而升天者。不知其几何。又安知堕彼羽人之穴。以充口腹耳。而一方之民。尚迷而不悟。唯我大士。以悲愿力。现比丘身。结草为庵。止于峰顶。以妙智力。伏彼妖通。以清净风。除其热恼。慈念所及。毒气潜消。龙获清凉。安居岩穴。民被其德。各保其生。昔之怪异。不复见矣。由此灵贶达于朝廷。以其于国有功。于民有惠。建寺峰顶。而酬酢之。大士以慈风法雨。普济含灵。慧日净辉。破诸冥暗。于是缙绅向慕。素俗钦风。割爱网以归真。弃簪缨而入道。大士尝居盘石。山猿野兽。驯绕座隅。百鸟聚林。寂然而止。如听法音。久而方散。呜呼。建寺之明年。六月十九日。大士忽示

历史道教与佛教小故事

无常。恬然入灭。异香满室。愁雾蔽空。鸟兽哀鸣。山林变色。于是寺众闻于朝廷。中使降香。奉敕赙赠。以崇冥福。荼毗之际。天地晦冥。斯须之间。化为银界。忽闻空中箫鼓响。山岳摇。瑞云奔飞。异香馥郁。忽于东峰之上现金桥。桥上列诸天众。各竖幢幡。及雨金华。纷纷而不至于地。最后于南台上。百宝灿烂。广莫能知。冲天无际。影中隐隐现自在端严之相。慈容伟丽。缨络铢衣。天风飘飘。焕然对目。尔时缁白之众。千百余人。咸睹真仪。悲喜交集。莫不涕泣瞻依。称名致敬。始知观音大士示迹也。清气异香。经于累月。左仆射高公。具奏其事。皇上览表。嘉叹久之。收骨起塔。御书牌额。锡号为观音台寺。拨赐山林田土。方广百里。每岁时降御香。度僧设供。大崇法化。至唐大历六年。改号为南五台山圣寿寺焉。 (增广下附录.南五台山圆光寺观音菩萨示迹之记)46、佛留舍利 广度众生昔佛灭后。中天竺国阿育王。统王阎浮。威德广大。所有鬼神。悉皆臣属。意欲普利世人。启其祖阿阇世王所藏之八万四千佛舍利。役使鬼神。碎七宝众香为泥。一夜造成八万四千宝塔。散布南赡部洲。耶舍利尊者。伸手放八万四千道光。一鬼捧一塔。顺光而趋。至光尽处。则安置地中。东震旦国。有十九处。大教东来。次第出现。如五台、育王等是也。育王之塔。晋武帝太康三年。有僧慧达。乃利宾菩萨示迹。礼拜请求。从地涌出。遂建阿育王寺。供于殿内石塔中。塔门常锁。有欲睹舍利者。先通知塔主。殿中礼佛。礼毕。跪于殿外阶缘。每有人跪。凡欲睹者。均随之而跪。塔主请塔出。先令居中跪者睹。次则遍令随跪者睹。虽一日随睹数次。亦不以为烦。其塔高一尺四寸。周围亦只尺余。塔之中级内空。中悬一实心钟。钟底正中。有一针。舍利附于针端。四面有窗。花格栏遮。手不能入。即于花格孔中睹之。其舍利之形色、大小、多少、定动。均无一定。平常人睹。多见是一粒。亦有见二三四粒者。有见舍利

佛教因果故事书

靠于钟底不动者。有见一针下垂至寸许者。有见忽降忽升。忽小忽大者。有见青者黄者赤者白者。及一色之浓淡不同。并二色相兼之各种异色者。有见色气黯然者。有见色气明朗者。不独人各异见。即一人亦多转变不一。又有见莲花及佛菩萨像者。亦有业力深重。完全了无所见者。见其小时。每如小绿豆大。亦有见如黄豆大枣大者。明万历间。吏部尚书陆光祖。笃信佛法。极力护持。与亲友数人来睹。初看如小豆大。次如黄豆大。次如枣大。次如瓜大。次如车轮大。光明朗耀。心目清凉。时舍利塔坏。塔供库房。陆遂发心重修塔殿。彼亲友所见亦甚好。但无陆之奇特神妙耳。须知如来大慈。留此法身真体。俾后世众生。种出世根。以由睹此神异。自可生正信心。从兹改恶修善。闲邪存诚。以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直至复己本具佛性。圆满无上菩提。此如来示现不思议相。曲垂接引之本心也。愿见闻者。同深感念。则幸甚。(三编下 .阿育王佛舍利塔纪实)47、文殊普贤 指归念佛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据师子座。说深妙法。师礼二圣。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师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师顶。为授记莂:「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师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续编上 .致广慧和尚书民国二十九年正月)佛法僧三宝。乃无明长夜之灯烛。生死苦海之舟航。不但志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所当依怙。即明德亲民、治国安邦者。亦必以显示心性妙理。发明因果实事。以为转人心而辅郅治之一大助缘也。故古之建大功、立大业。精忠贯日月、浩气塞天地者。多由学佛得力而来。莫不致力于庄严佛像、流通佛经、护持行僧。冀一切人民。同由住持三宝。悟入一体三宝。以至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也。——续编下.四川乐山县大佛陵云寺创建藏经楼功德碑记 民二十四年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17176.html

以上是关于「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说故事》:三宝加持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说故事》:三宝加持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041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