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说故事》:虔诚修持类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3-16 00:4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说故事》:虔诚修持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说故事》:虔诚修持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光大师说故事》:虔诚修持类

肆、虔诚修持类古人云:力行之君子。得一善言。终身受用不尽。不务躬行。纵读尽世间书。于己仍无所益。如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一世界。泥龙纵泡之水中。也不免丧身之祸。——续编上.覆某居士书30、初欲毁佛 悔而护法商英初不知佛法。因游一寺。见佛经庄严殊胜。忿然曰:「胡人之书。乃如此庄严。吾圣人之书。尚不能及。」夜间执笔呻吟。莫措一词。夫人向氏。颇信佛。因问所呻吟者何事?曰:「吾欲作无佛论耳。」夫人曰:「既然无佛。又何可论?且汝曾读佛经否?」曰:「吾何肯读彼之经。」曰:「既未读彼之经。将据何义为论?」遂止。后于同僚处。见案头有《维摩诘经》。偶一翻阅。觉其词理超妙。因请归卒读。未及半。而大生悔悟。发愿尽此报身。弘扬法化。于教于宗。皆有心得。所著《护法论》。极力赞扬。附入大藏。徽宗朝入相。时旱久。夜即大沛甘霖。徽宗书「商霖」二大字以赐。盖取商书说命。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之义以褒之。(续编下 .重修九华山志序民二十六年)31、威仪严身 人皆生敬当此破天荒大劫之时。宜以身率物。自行化他。普令有缘。同修净业。同生西方。近来女界直成妖精。其装饰更下劣于娼妓。汝当恪守古规。痛洗时派之恶习。布衣布履。勿着绸缎华丽之衣。勿擦粉。勿擦香水。守圣人冶容诲淫之训。俾一切人见之生钦敬心。彼好时髦之人。乃是令一切人于她起染污心。岂非自轻自贱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

关于佛像佛教故事

然人望而畏之

马未都的佛教故事

。如此则一切人皆生敬心。再与说净土法门。必大有感动。《正钞》中〈净土决疑论〉。《续钞》中〈与五台山广慧和尚书〉。当详阅。则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可以悉知。于一切人前。可以随意演说矣。芜湖有一女回回。深信佛法。前年函祈归依。彼常劝人念佛。有一极聪明之儒。不信因果。不信佛法。彼与其人辩论。令看《文钞》。不数篇而祈彼代祈皈依。此盖以严正服人。故人敬奉其言。若是妖精之打扮。何能令大学问人相信而依行乎?回回顶难教化。此人之父母兄弟戚属。亦颇敬重她。而不肯依她吃素念佛。她所劝化的都是汉人。湖南马舜卿。亦是回回。《正钞》中有与彼之信夫妇与六儿女皆皈依。余无一人焉。(三编上 .覆宗净居士书)32、和尚有德 营官尊重今之兵。通住人家。何况寺庙?汝及头陀僧。均不知现在事体。求人反招辱谤。唯有极力修持。求三宝加被。则为上策。四五十年前。天津大悲院。完全围于兵营中。狐仙作祟。营官不能住。请大悲院老和尚来。则平静无事。营官很尊重。大悲院扫院地各事。皆营兵日日为之。夜间外面放焰口回。喊营门即开。又有搭船。夜间来挂搭。亦无所禁。木渎有兵一千。均住于民家。闻近来之兵。尚驯良。不横暴。当此之时。一则以修持求三宝加被。一则以修持令主兵敬信。苏州西门外。灵岩寺下院。亦住兵四五十。尚善良。不在院内烧荤菜。此亦很难得之事。祈与头陀僧说。以后只求三宝。切勿求人。求人不但无益。反招自己无道德之辱耳。捣神者遭殃。或可寒暴徒之心。此亦可作止恶息暴之向导矣。(续编上 .覆念佛居士书)33、一心专注 念极情亡智者诵经。豁然大悟。寂尔入定。岂有分别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写《法华经》。一心专注。遂得念极情亡。至天黑定。尚依旧写。侍者入来。言天黑定了。恁么还写?随即伸手不见掌矣。如此阅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同一专心致志。至于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贯通之益耳。明雪峤信禅师。宁波府城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参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实为人所难能。久之大彻大悟。随口所说。妙契禅机。犹不识字。不能写。久之则识字矣。又久之则手笔纵横。居然一大写家。此诸利益。皆从不分别专精参究中来。阅经者亦当以此为法。(增广上 .覆永嘉某居士书五)34、现宰官身 潜修净业林文忠公则徐。其学问、智识、志节、忠义。为前清一代所仅见。虽政事冗繁。而修持净业。不稍间断。以学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此本既得。则泛应曲当。举措咸宜。此古大人高出流辈之所由来也。一日文忠公曾孙翔。字璧予者。以公亲书之《弥陀》、《金刚》、《心经》、大悲、往生各经咒之梵册课本见示。其卷面题曰:净土资粮。其匣面题曰:行舆日课。足知公潜修净土法门。虽出入往还。犹不肯废。为备行舆持诵。故其经本只四寸多长。三寸多宽。其字恭楷。一笔不苟。足见其恭敬至诚。不敢稍涉疏忽也。其经每面六行。每行十二字。璧予以先人手泽。恐久而湮没。作书册本而石印之。以期散布于各界人士。俾同知文忠公一生之修持。庶可当仁不让。见贤思齐。因兹同冀超五浊而登九品焉。命光略叙原委。光幼即闻公之名而向往之。今知其修持如此之严密。诚所谓乘愿再来。现宰官身而说法者。愿见闻者。一致进行。同步后尘。则国家幸甚。人民幸甚!(续编下.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民国二十三年)35、大悟之后 归心净土宋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参天衣怀禅师大悟。后丁母忧。阅大藏。深知净土法门之殊胜。而自力行化他焉。临终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至其临终。谓生死于真性中。犹如空花。以未证真性。不得不以求生西方为事也。将错就错者。若撤证真性。则用不着求生西方。求生仍是一错。未证而必须要求生西方。故曰:「将错就错。西方极乐。」莲池大师《往生集》。于杨公传后。赞曰:「吾愿天下聪明才士。咸就此一错也。」此可谓真大聪明。不被聪明所误者。若宋之苏东坡。虽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常携阿弥陀佛像一轴以自随。曰:「此吾生西方之公据也。」及其临终。径山惟琳长老。劝以勿忘西方。坡曰:「西方即不无。但此处着不得力耳。」门人钱世雄曰:「此先生平生践履。固宜着力。」坡曰:「着力即差。」语绝而逝。此即以聪明自误之铁证。望诸位各注意焉。(三编下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36、历仕四朝 念佛往生潞公文彦博者。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将相五十余年。官至太师。封潞国公。平生笃信佛法。晚年向道益力。专心念佛。未尝少懈。与净严法师于京师结十万人求生净土会。一时士大夫多从其化。寿至九十二。念佛而逝。有颂之者曰: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三编下.丹阳金台寺募结同生西方万人缘序)37、凡夫发心 即是菩萨窃维佛法有五乘:(1)人天乘:人乘持五戒。得生人道。天乘行十善。得生欲界天。加四禅四定。则生色无色界天。(2)声闻乘:修四谛。得四沙门果。(3)缘觉乘:观十二因缘。得辟支佛果。 (4)菩萨乘: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5)佛乘:行大慈大悲。成正等觉。人天乘、而兼菩萨乘、佛乘者。其唯净土法门乎!盖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俱是有漏功德。唯此净土法门。乃能出三界。了生死。修净土者。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加以四弘誓愿。广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内而父母妻子。外而邻里乡党。皆修五戒十善。并修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人虽系凡夫。实即菩萨。何以故?以心广大故。昔有一沙弥随一尊者行路。沙弥忽发自利利他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愿。尊者即令其前行。沙弥后忽转念众生若是之多。如何度脱得尽。不如自利为得。时尊者即令其随后。沙弥忽又转念。仍当度脱众生。尊者复令其前行。沙弥异而问之。尊者曰:「尔初发大菩提心。即是菩萨。我虽罗汉。乃系小乘。故请尔前行。继尔

佛教大师传奇故事

退菩提心。则我乃圣人。尔乃凡夫。理应在后。后尔又发菩提心。故仍请尔前行。」由此观之。发菩

有关于佛教的故事和人物

提心。功德无量无边。我等欲增长善根。非发菩提心不可。(三编下 .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丙寅七月)38、自行化他 不遗余力安徽婺源江易园居士。品学兼优。志行高尚。久膺教职。悉心讲授。以过劳故。民国十年遂成笃疾。上海诸医。皆莫能治

佛教灵感故事

。其于佛法。概无信向。一友悯其病苦。劝其吃素念佛。并念《金刚经》。略述念佛念经利益。易园信受奉行。则不药而愈。感激之极。息心研究。方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不可思议之事。从兹方知儒教圣人之心法。多被先儒门庭知见之文字所埋没。遂取下手易而成功高之净土法门。极力提倡于其乡。以此法普被三根。令一切人各敦伦常。各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故为一切人所信向。三四年来。生信念佛者甚众。有瞽目重明者。有笃疾即愈者。有预知时至。念佛坐脱者。前年婺源亢旱。祈祷无灵。率众念佛。甘霖即降。因兹起佛光社。喧传远近。邑人程筱鹏者。明敏笃实之士也。身膺教职。景仰易园之学行。颇疑其近所修持。不知其为堕入迷信耶?为真见至道耶?因造其门。以决所疑。蒙易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证之以经。印之以心。不遗余力。委曲训诲。彼遂如沐时雨。如坐春风。随即悉心研究。极力劝化。由婺源而休宁。而歙县黟县。而祁门。遍访各处高明特达信望所归之士。令其辗转化导。阅时大半年。共介绍四百余人入社。凡所过之地。所遇之人。所经历兵戈有无之境。所发起真信修持之事。并彼此之问答。主宾之倡和。择其要者。约略记之。名曰《宏化日记》。此不过随地随缘。录其见闻宣说信向之事。以期报告于易园。以示其心悦诚服。力宏此道。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经提倡。悉生正信而修持之一番情景而已。初非有意传布。以期遐迩咸知也。易园见之。喜其初闻佛法。即具此热心毅力。而安徽各地。风气未开。筱鹏半年倡导。便能令多数人生正信心。修持净业。若非各具佛性。宿受佛恩。其能如是也耶?因为作序。令付手民。刊布四方。冀于世道人心。作一挽救之据。(三编下 .宏化日记序)学佛之道。在于实行。若只张罗门面。不修实行。则亦只得门面之空名而已。既欲往生西方。自利利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上自父母伯叔。以至兄弟姊妹、妻室儿女。及诸仆使。并及乡党邻里、亲戚朋友。凡一切相识之人。皆宜以如上所行为劝。若自己实行上事。人自相观而善。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世出世间事。无一不以身为本者。若自不实行而教人行者。唯上智之人则可依从。只取其言之益。不计其人之能行与否。若非上智者。必腹诽背讥。反令造大口业。欲真利人。当事事尽己之分。则日用行为。皆含化人之机。久而久之。人自见信而依从之。固有不期然而然者。——三编上.覆李尔清居士书 民廿二 九月十五日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17177.html

以上是关于「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说故事》:虔诚修持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说故事》:虔诚修持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2041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