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净土法门法师说故事之积善篇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3-07 00:2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净土法门法师说故事之积善篇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净土法门法师说故事之积善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说故事之积善篇

一、舜王捕鱼舜王年轻时。有一次在家乡看到一群人捕鱼。有年轻的、有年老的。鱼多的地方都被年轻人占去了。老人斗不过年轻人。也不愿意争执。就到比较远的、鱼少的地方去工作。舜看到这种情形。他也去捕鱼。实际上他的目的不是捕鱼。而是去感化这一群年轻人。年轻人中也有几位会礼让老人。他就赞叹;有些横行霸道。他也不说。隐恶扬善。过了几年。那些顽固不灵的人都被他感化了。可见只要以真诚心。假以时日。没有不能感化的。如果不能感化。就要问自己。是否智慧不够。耐心不够。方法不够巧妙。不要说人能感化。就是蚊虫、跳蚤也都会被感化。印光法师传记里记载。印光法师住的房子里没有蚊虫、跳蚤。即使别人住的时候有。他去住就没有了。老和尚一生从不伤害蚊虫、跳蚤。也不把它们赶走。而是以此为鉴。生惭愧心。精进修学。修清净心。修慈悲心。以德行来感化。他到七十岁之后。感化了这些小动物。所以。蚊虫、跳蚤都能受感动。人哪有不受感动之理!(节录自‘金刚般若研习报告’9-23-019)二、与小动物平等相处有一位同修是管理高尔夫球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球场有很多小虫、蚯蚓。但是球场的主人丹斯里李金友居士一再嘱咐不可以用农药。不可杀生。他说:‘我总是尽量去做。但有时不得已。还是要杀生。也不敢告诉李居士。怎么办?’我教他要与这些蚯蚓、病害虫加强沟通。那个山很大。球场旁边的树木花草很多。你要叫那些虫搬到那边去。不要进入球场。能否做到?能!做不到。则是真诚心不够。诸位要知道。这些小动物都通人情。你爱护它。它也爱护你;你帮助它。它也帮助你。我们要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为什么你赶不走这些小虫?首先。你对待它不平等。‘我是人。你是虫’。它不能接受这种态度。你要把它看作朋友。看作家亲眷属。真诚心爱护它。它会受感动。不但动物有灵性。花草树木都有灵性。石头瓦砾也有灵性。为什么它们会有灵性?《华严经》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包括植物、矿物。都是一个法性变现出来的。怎么会没有灵性!我们要把‘杀生’这个念头从内心里拔除。才能真正做到自利利他。我们把烦恼从根本上拔除。我们的智慧就开了。自然就明了对人对事对物应当用什么方法与态度。然后展开经卷。你就能懂得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节录自《无量寿经》2-34-109)三、放生早年我们在台北放生。有一次曾经邀请道安法师一起参加。我们在上游放生。下游的人在打鱼。有同修看到就向老和尚报告。老和尚说照放。我们放生是修我们的福。他打鱼是他造业。我们并不是放了故意给他打。所以。各人造各人的业。各人受各人的报。不能看到有人打鱼就不放生。这就把我们的一点善念善行全都送掉了。所以。做事要有定力。才不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节录自《十善业道经》19-14-092)四、善因善果宋朝曹彬是一名武将。下江南不冤杀一个人。这个很不容易!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武将善终的不多;曹彬不但善终。子子孙孙都很好。这就是他懂得积功累德。爱惜人命。虽然他一丝毫不妄求。仍然享高官显爵。这是后世应当效法的。规规矩矩的做人。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如理如法。这是积功累德。这才是善因善果。(节录自《太上感应篇》19-12-121)五、上品十善生天我小时候住在乡下。大概六、七岁时。我们同一个村庄有一个大户人家。他们家的老太太过世的时候。我也在场。印象非常深刻。老太太临走的时候。让她的媳妇给她梳头、换衣服。整整齐齐。把家里事情样样交代清楚。她就走了。她到哪里去?这个人是善人。一生做好事。决定生天。我那时看到人走得这么洒脱。一点痛苦都没有。在神智、精神上决定看不出这个人要死。以后学佛。想到这个老太太很可惜。没有机会遇到佛法;她要是有机会遇到佛法。决定往生西方。从前社会上品十善的人很多。常常可以见得到。现在很少了。他们死的时候。瑞相非常希有。预知时至。只是可惜没有遇到佛法。(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3-18)六、安分守己《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夜晚听到房门外有声音。于是点起蜡烛。问:‘你到底是鬼还是狐狸?’外面的声音说:‘是狐狸也是鬼。我本来是狐狸。被我的同类害死了。我现在是狐狸鬼。所以说亦狐亦鬼。’这个人不怕。继续问:‘你为什么不到城隍土地那里去告状?’狐狸鬼说:‘我不敢去。去了也没用处。’这个人又说:‘你同类把你害死了。为什么告状没用?’狐狸鬼说:‘狐狸要修炼成人要炼丹。如果这个丹完全是靠自己的力量炼成。任何人也抢不去;如果是曾经伤害过很多人的性命才炼成的丹。别人就可以抢去。我这个丹是过去采阴补阳。害死了不少人而炼成的。我要是一告发。自己的罪业就不得了。所以我不敢去告状。’这个人又问:‘那你为什么跑到这里来找我?’狐狸鬼说:‘你的阳气很盛。希望你搬远一点。我们彼此不相妨害。’这个人第二天就搬到外面一个房间。与他隔远一点。纪晓岚对这一段故事的评语。说得很有道理。真正是自己修成的。这是自己的福报。别人夺不去;用其他手段抢来的。不是自己修的福。别人能抢去。因此。这个狐狸不守本分得来的。还是会失去;自己守本分苦练成的。则不会失去。我们想想。这个世间有多少确实是安分守己得来的财富。真的不容易失去。他的福能享一代、两代、三代。如果他是用种种欺骗的手段得来的财物。固然得到很多。来的快也去

佛教故事真的有神仙吗

的很快。(节录自《弥陀经疏钞》1-2-148)七、真诚心得大福我劝勉同学们。福报现前决定不要享受。为什么?过去生中所修的福报很容易

佛教传奇故事全集

享完。享完以后怎么办?我们仔细观察。社会上富贵之人。今天拥有这些富贵都是前世所修的善因;可是一享受就不再修善。纵然他也做一些慈善福利事业。这都是一些小善。如何知道是小善?《了凡四训》有一个小故事。有位家境清苦的女子。身上仅有两文钱。拿来供养三宝。老和尚亲自为她回向。以后她发达做了王妃。带著千金再到这个寺庙来供养三宝。老和尚叫他的徒弟为她回向。她非常惊讶。向老和尚请教。老和尚讲:‘过去你供养两文钱是出自真心。那个功德大。我不亲自为你回向。对不起你;现在你带的金钱虽然多。你的心没有以前那样真诚。所以布施的钱虽多。福报很小。我的徒弟给你回向就够了。’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什么是修大福?真诚心。凡是大富大贵之人做这些好事。没有真诚恭敬心。都是吩咐下面的人替他去办。所以所修的都是小福。佛经讲亲手布施。诚诚恳恳。福报最大。(节录自《无量寿经》2-34-127)八、后一代超过前一代古时候。政府官员戴的帽子称为‘进贤冠’。那个帽子像楼梯一样。前面低。后面高出一层。代表前面是自己。后面是下一代。戴上帽子是提醒自己。希望下一代一定要高过我们这一代。这才是称职。有成就。如果后面一代跟你差不多。你完全失败。没有成绩可言。古人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都含有很深的教学

一分钟佛教的故事

意义。佛法讲‘表法’。要懂得表法的意思。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最近遇到小时候的同班同学。关长全先生。他是南京一中的校长。培育出来的学生有一些很有成就。像现在扬州大学的校长就是他的学生。我赞叹他:‘你的教育成功’他说:‘怎么说?’我说:‘你的学生做大学校长。你不过做中学校长。他超过你。就是你有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例子。《了凡四训》中。袁了凡先生提到建瓯(现在的福建)的杨荣。我在建瓯住过六年。这个故事我很熟悉。我小时候去他家玩过。杨荣的曾祖父、祖父都是摆渡的。以此谋生。有一年涨大水。许多的村庄被淹没。淹死了不少人。许多财物随著洪水到处漂流。有些人划著船去捞取财物。杨荣的曾祖父与祖父对于财物一无所取。只有救人。积的阴德很大。到他父亲的时候。家庭环境逐渐就好转了。然后生了他。他二十岁考取进士。官做到少师(太子的老师)。位列三公。他对国家有贡献。所以皇帝加封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为少师。这就说明先人没有做到这么大的荣耀。他做到了。他替父亲、祖父、曾祖父做到了。在佛门里面。老师有行没有证。学生能达到信解行证。这是老师的成就。决定不能说。我的父亲就是这个样子。我还能干什么?我的老师能说不能行。我也能说不能行就可以了。这样就一代不如一代。错了。做学生的千万不能有错误的观念。老师没有做到。我为什么要做?这是个堕落的观念。老师做不到。我要替他做到。这才是好学生。这个学生才是报恩。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自己要争气。奋发向上。从此地学习就对了。(节录自‘善财童子参学报告’12-39-05)九、改命运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留的那些老照片。诸位仔细看看。你可能不认识我。因为我那个时候干瘦。一点福报都没有。有不少看相算命的都算我没有福报。而且短命。他们的这些说法我都相信。我确实没有福报。而且短命。我的祖父、父亲、叔伯都没有超过四十六岁。都是短命死的。所以他们算我到四十五岁就要死。我相信。那时我出家学佛。学得很精进。因为四十五岁就要死了。四十五岁那一年。我在基隆大觉寺结夏安居。灵源老和尚请我讲《楞严经》。《楞严经》十卷讲到第三卷。我就生病了。我知道时间到了。不看医生也不吃药。因为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寿命到了。还有什么好想?所以。就回去老实念佛。等死。念了一个月。病好了。没死。一直到现在都没生病。我没有求长寿。没有求寿命。学佛之后。大家给我一点微薄的供养。除

佛教故事学智慧的书有哪些

了生活必需之外。全都印经布施。现在一年印经的费用。以台币来算。总在三千万以上。钱从哪里来的?我也不知道。反正来了就做。做录音带、录相带。布施全世界;其中以中国最多。所以我在大陆的法缘很殊胜。到南洋讲经。我绝对不准他们做宣传。不准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不宣传。听众都有一千多人;宣传之后。道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只要肯结缘。缘愈结愈殊胜。愈结愈生欢喜心。法缘盛是这么来的。(节录自《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菁华4-8-02)十、广结善缘无论出家在家。德行学问有成就时。一样能教化众生

佛说不可说的佛教故事

。我的老师李炳南居士是在家人。我亲近他的时候。李老师在台中弘法已经十年。台中莲社也建立了。我到台中参加慈光图书馆的筹备工作。一个月后。图书馆开幕。李老师后来又办了两家托儿所、孤儿院。还办医院。台中莲社的莲友有姓名、地址的。有二十几万人。老师讲经教学十年。有这么多的听众。所以。在家居士在一个地方有如此的成就。凡事就更要小心谨慎。当时遇到一桩事情。有人供养花生给李老师。李老师吃得很高兴。也分给大家吃。后来就传说李老师喜欢吃花生。以后供养的花生就吃不完了。李老师有真实智慧。把别人供养他的东西。分给学生。分给听众。因为吃的东西不能留。留久就坏了。东西是愈新鲜愈好吃。他决定没有贪心。别人供养他。他供养大众。广结善缘。缘愈结愈广。自己结了善缘。也代供养他的人结了善缘。这都是事实。所以。千万不能有嗜好。一切都好。一切随缘。不能说我喜欢这个、喜欢那个。你只要一有喜好。人家为投其所好。供养的东西就来了。麻烦也随著来了。(节录自《华严经》12-17-0668)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498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净土法门法师说故事之积善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净土法门法师说故事之积善篇;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950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