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林则徐」林则徐:精忠浩气源于学佛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3-02 01:4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林则徐」林则徐:精忠浩气源于学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林则徐」林则徐:精忠浩气源于学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林则徐:精忠浩气源于学佛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他晚年自刻印章语)。其功勋业迹。载于史册。是人们都熟习的。但他一生虔心奉佛并真实履践的事迹则鲜为人知。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年)。出生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宾日以教私塾维生。他自幼即跟随父亲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他聪颖异常。勤奋好学。七岁即能作八股文。十二岁参加府试。父亲因其年幼。让他骑在自己肩上送进考场。主考官看见。笑着对他说:“子将父作马”。他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主考官对他才思敏捷。出语不凡。颇为赞赏。考试结果。以第一名中秀才。十九岁考取举人。为了谋生。一面学习。一面教书。并曾在厦门海防同知衙门(类似海关)任司书工作。二十五岁考中进士。

林则徐早年进入仕途。有缘得闻佛法。即深信不疑。亲书小册经咒。随身携带。虽政务繁冗。坚持课

评说佛教的故事mp3

诵。行持诚笃。终生不变。二十余岁时。经人推荐在福建巡抚衙门幕府工作(相似秘书工作)四年。当时任巡抚的张师诚。号兰渚。是一位提倡净土法门、解行俱佳的佛教居士。曾编著《径中径又径》一书。选录有关净宗精辟论述。按信、愿、行分类编辑。简明切要。流传至今。被视为净土宗一本最佳的读物。净宗祖师印光大师。对此书评价颇高。说:“如《径中径又径》一书。采辑诸家要义。分门别类。令阅者不费研究翻阅之力。直趋净土壶奥。于初机人。大有利益。”(《印光大师文钞》复张云雷居士书二)林则徐随张师诚工作四年。深受张的器重。在学佛方面也受张的教导和影响。当时林则徐即发心用蝇头小楷(按:上海佛学书局再版时。系放大影印。)书写《阿弥陀经》等五种经咒。随身携带。终生受持。1998年2月。上海佛学书局再版的《林文忠公手书经咒日课》一书。附录林则徐的曾孙林大任于1933年6月所书跋语。说:“先文忠公早岁以文字受知于张兰渚中丞(中丞为对巡抚的尊称)。遂佐其幕府。尝以急促之时。治繁重之务。振笔累千言。精神贯注。略无疏懈。张公叹为奇才。文公忠写经之岁。即张公秉节

佛教英文小故事大全

吾闽(指张在福建任巡抚)之时。当时香火因缘。其详不可得闻矣。丧乱之后。仅存此册。然亦足见其栖心净土。行持无间。迥异寻常者矣。印光法师常谓:‘欲得

佛教神奇小故事

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敬则致福。慢则获咎。余每诵斯言。辄凛然生寅畏之念。近人写经。往往多破体字。或间以行草。揆诸古德规范。殊多未合。今观此册。笔意矜严。无少怠忽。非恭敬之至。曷克臻此。然则。手泽流传。足为后世法者。岂惟日有恒课。处尘劳而不易;又当将之以诚敬。而无或亵慢。则寂而能感。理有必然。吾侪于此。可不反求诸心而知所勉欤!”

再看高僧印光大师的一段叙述:“……一日。文忠公(指林则徐)曾孙翔(林翔。曾任原国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字璧予者。以公亲书之《弥陀》、《金刚》、《心经》、《大悲》、《往生》各经咒之梵册(折叠式装祯)课本见示。其卷面(即封面)题曰:《净土资粮》。其匣面题曰:《行舆日课》。足知公潜修净土法门。虽出入往还。犹不肯废。为备行舆(行舆即轿子)持诵。故其经本只四寸多长。三寸多宽。其字恭楷。一笔不苟。足见其恭敬至诚。不敢稍涉疏忽也。”(见《印光法师嘉言录续编》。第6页)

从上所述。可知林则徐青年时期。受佛法熏陶。并深信力行。奠定他终生坚持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为做人作事准则的深厚思想基础。他尝撰联语为座右铭。一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为:“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所以。他当年能不顾威胁利诱。不怕判罪杀头。毅然焚烧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鸦片。正是他这种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的表现。在流放期间。把个人荣辱得失置之度外。一心扑在新疆地区农田水利工作上。组织开垦荒地近百万亩。提出解决沙漠中水利问题的“坎井”计划。即挖掘深井。再用地下水渠连接井水。形成灌溉网。以避烈日曝晒和沙层渗透。当时人民称之为“林公井”。至今仍惠泽着沙漠中的绿洲。真正做到“以出世无我精神。办入世利他事业”。正如印光大师所说:“详观古之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业。道济当时。德被后世。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

佛教保健放生故事

林文忠公则徐。其学问、知识、志节、忠义。为前清一代所仅见。虽政事繁冗。而修持净业。不稍间断。以学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此本既得。则泛应曲当。举措咸宜。此古大人高出流辈之所由来也。”(见《印光大师嘉言录续编》。第6页)

佛法认为。利人是善。损己利人是大善。林则徐不顾罢官流放。却为国家民族立下不朽功业。不仅深受人民的爱戴崇敬。甚至在英国伦敦蜡像馆中。仍巍然屹立着林则徐的蜡像。正反映历史的公论。同时。还须指出。因果贯通三世。《周易》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历史感应统纪》所载此类感应事例。真实不虚。就拿林则徐说。其子孙繁衍。人才辈出。直到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还有300余人。(见1997年6月18日。《扬子晚报》)其中较知名的如曾任原国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的林翔。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的凌青(凌青。原名林墨卿。为林公第五代孙。三十年代参加革命时更名。)。香港回归前夕。他写一首题为“庆祝回归。缅怀高祖”的七绝。诗曰:“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国耻

林清玄佛教的故事

家仇今日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见1997年7月11日。《四川省政协报》。)足证泽被子孙。因果不虚。

综观林则徐一生。突出体现“忘我利他”的大无畏精神。正如印光大师的评论。其“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洵非虚语。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32949.html

以上是关于「林则徐」林则徐:精忠浩气源于学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林则徐」林则徐:精忠浩气源于学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907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