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罗汉」济公活佛传奇录一 静中动罗汉投胎 来处去高僧辞世

  • 佛教故事-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2-01 00:2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罗汉」济公活佛传奇录一 静中动罗汉投胎 来处去高僧辞世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罗汉」济公活佛传奇录一 静中动罗汉投胎 来处去高僧辞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济公活佛传奇录一 静中动罗汉投胎 来处去高僧辞世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 来处去高僧辞世

诗曰:爱网无关爱不缠。金田有种种金丹。禅心要在尘中净。功行终须世上全。烦恼脱于烦恼际。死生超出死生间。不能火里生枝叶。安得花开火里莲。 这八句诗。是说那释教门中的罗汉。虽然上登极乐。无灭无生。但不在人世翻筋斗。弄把戏。则佛法何以阐明 神通难以显示。那能点醒这尘世一般的愚庸 如今且说一位罗汉。因一念慈悲。在那西湖上留下五十年圣迹。后来万代瞻仰。莫不称奇道异。你道是谁 话说大宋高宗南迁建都在浙江临安府(即今杭州)。这浙中有一座天台山最为灵秀。乃是个活佛住的处所。这高宗建都在旁。遂改为台州府。这府中有座国清寺。寺中的长老法名一本。道号性空。僧腊已是六十八岁。也是累劫中修来的一尊罗汉。他往往默示禅机。绝不轻易露出本相。

这年。正值残冬。北风凛洌。彤云密布。雨雪飞扬。晚斋后。长老在方丈室中禅椅上。端然独坐。众弟子群侍两旁。佛前香烟霭霭。玻璃灯影幢幢。师弟们相对多时。有一弟子会悟于心。跪在长老面前道:「弟子蒙师慈悲点示静理。今弟子细细参悟。已知静中滋味。有如此之美矣。」长老微笑道:「你虽会得静中滋味固妙。然有静必有动。亦不可因静中有滋味。而遂谓动中全无滋味也。」弟子惊讶道:「蒙师慈悲点示静理。今复云动。岂动中又别有滋味耶 」长老道:「动中若无滋味。则处静者不思动矣。」正说着。只听得豁喇喇一声响亮。犹如霹雳。众弟子尽吃一惊。长老道:「你等不必吃惊。此正所谓静中之动也。可细细看来。声从何起 」

众弟子领了法旨。遂一同移灯出了方丈室。行至法堂转上大殿。并无声影。再走入罗汉堂去。只见一尊紫磨金色的罗汉。连一张彩画的木椅。都跌倒在地。众僧才明白。原来声出于此。遂回方丈室报知长老。长老也不做声。闭目垂眉竟入殿去了。去不多时。忽回来说道:「适来一声震动。跌倒在地上者。乃紫脚罗汉静极而动。已投胎人世矣!幸去不远。异日尔等自有知者。待弥月时。老僧当亲往一看。并与之诀别也。」众僧听了。俱各惊

佛教中的无常故事

异不提。正是:已知来定来。早辨去时去;来去两分明。方是菩提路。

话说台州府天台

佛教 因果 修理 故事

县。有一位宰官。姓李名茂春。又名赞善。为人纯谨厚重。不贪荣利。做了几年官。就弃职归隐于家。夫人王氏。十分好善。但是年过三十并无子嗣。赞善又笃于夫妻之好。不肯娶妾。夫妻两个日夜求佛赐子。忽一夜。王夫人梦见一尊罗汉。将一朵五色莲花相赠。夫人接来。一口吞下。自此之后。遂身怀六甲。到了十月满足。一更时分。生下一男。面如满月。眉目清奇。临生之时。红光满室。瑞气盈门。赞善夫妻两人欢喜异

佛教民间故事济公

常。赞善忙烧香点烛。拜谢天地。一时亲友尽来称贺。

到了满月。正在开筵宴客。忽门公来报:「国清寺性空长老。在外求见赞善。」赞善暗想:这性空和尚。乃当世高僧。等闲不轻出寺。为何今日到此 连忙接入堂中。施礼相见。便道:「下官尘俗中。蒙老师法驾光临。必有事故。」长老道:「并无别事。闻得公子弥月。特来祝贺。但此子与老衲有些来处因缘。欲求一见。与他说个明白。」赞善满心欢喜。忙进内与夫人说知。叫丫环抱着。自己跟出来送与长老观看。长老双手接在怀中。将手摸着他的头道:「你好快脚。怎冷了。不怕这等大雪。竟走了来。但圣凡相隔天渊。来便来了。切不可走差了路头。」那孩子就像知道的一般。微微而笑。长老又拍他两拍。高声赞道:「莫要笑!莫要笑!你的事儿我知道。见我静修没痛痒。你要动中活虎跳。跳便跳。不可迷了静中窍。色会烧身。气会改道。钱财只合帮修造。若忧冻死须菩提。滚热黄汤真实妙。你来我去两分明。慎勿大家胡厮靠。

长老赞罢。遂将孩子抱还丫环叫她抱了进去。又问赞善道:「公子曾命名否 」赞善道:「连日因庆贺烦冗。尚未得佳名。」长老道:「既未有名。老僧不揣冒昧。妄定一名。叫做修元。顾名思义叫他恒修本命元辰。不知大人以为如何 」赞善大喜道:「元为四德之首。修乃一身之本。谨领大师台教。感谢不尽。」长老遂起身作别。赞善道

佛教音乐老梁故事汇

:「蒙老师远临。本当素斋。少申款敬。奈今设席宴宾。庖人烹宰。厨灶不洁。以致怠慢。容他日亲诣宝刹叩谢。」长老道:「说谢是不敢当。但老僧不日即将西归。大人如不见弃。屈至小庵一送。叨宠实多。」赞善道:「吾师僧腊尚未过高。正宜安享清福。为何忽发此言 」长老道:「有来有去。乃循环之理。老僧岂敢有违。」遂别了赞善。回至寺中静坐。

过了数日。时值上元。长老方出法堂升座。命侍者撞钟擂鼓。聚集众人。次第顶礼毕。两班排立。长老道:「老朽不日西归。有几句辞世偈言。念与大众听着:正月半。放花灯。大众年年乐太平。老僧随众已见惯。归去来兮话一声。既归去。复何疑。自家心事自家知。若使旁人知得此。定被旁人说是非。故不说。痴成呆。生死之间难用乖。山僧二九西归去。特报诸山次第来。生死来。休惊怖。今古人人有此路。黄泉白骨久已非。唯有青山还似故。水有声。山有色。阎罗老子无情客。奉劝大众早修行。先后同登极乐国。

长老念罢。大众听得西归之语。尽皆惶惶。一齐跪下恳求道:「弟子们根器顽钝。正赖师慈。指示法教。幸再留数十载。以明慧灯之不灭!」长老道:「慧灯如何得灭 因被灵光。致老僧隐焰。死生定数。岂可稽留 可抄录法语。速报诸山。令十八日早来送我。」吩咐毕。遂下法堂。众僧只得一面置龛。一面传报。

到了十八日。诸山人等。尽来观送;李赞善与众官员亦陆续来到。性空长老沐浴更衣。到安乐堂禅椅上坐下。诸山和尚。并一寺人等。俱簇拥侍立。长老呼其亲信五个弟子至前。将衣钵之类尽行付与。吩咐道:「凡体虽空。灵光不隔。机缘若到。自有感通。你五人谨守法戒。毋得放纵!」五弟子不胜悲恸。叩领法旨。长老又略定片时。忽开口道:「时已至矣!快焚香点烛。礼佛念经。」众僧依言。不一时。礼诵完毕。长老令取纸笔。大书一偈道:「耳顺年逾又九。事事性空无丑;今朝撒手西归。极乐国中闲走。」

长老写毕。即闭目垂眉。即时圆寂。众各举哀。请法身入龛毕。各自散去。到了二月初九日。已是三七。又请大众举殡。这一日。天朗气清。远近毕至。大众举龛而行。只见幢幡前引。经声随后。直至焚化亭。方停下龛子。在松林深处。五弟子请寒石岩长老下火。长老手执火把道:大众听着!火光焰焰号无明。若坐龛中惊不惊 回首自知非是错。了然何必问他人。

恭惟圆寂紫霞堂下。性空大和尚。本公觉灵。原是南昌儒裔。皈依东土禅宗。脱离凡尘。俗性皆空。真是佛家之种。无喜无嗔。和气有方。从容名山独占。乐在其中。六十九年一梦。咦!不随流水入天台。趁此火光归净土。

寒石

佛教故事睡前必听

岩长老念罢。遂起火烧着龛子。一刹时烈焰腾空。一刻烧毕。忽见火光丛中现出一位和尚。随火光而起。下视众人道:「多谢了汝等。」又叫赞善道:「李大人!汝子修元。乃佛家根器。非宰官骨相。但可为僧。不宜出仕。切勿差了。使他错了路头。倘若出家。可投印别峰。或远瞎堂为师。须牢牢记取。不可忘怀。」赞善合掌向性空道:「蒙老佛慈悲指示。敢不遵命。」再欲问时。那和尚法相。已渐渐地向青云内去了。那赞善因听了长老在云衢嘱咐的话。遂紧记在心。不敢暂忘。后来修元果然在灵隐寺出了家。做出许多奇事。正是「动静玄机凝妙道。来去踪迹显神通。」毕竟后来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评述:一。性空长老的指点。静中有动才是「活佛」。否则便成了一尊「木偶」。但「活佛」难当。总会惹人嫌。因为「木偶」不说话。纵求「无效」。只怪案桌上那尊不灵。远在西天的还是「高高在上」;故世间的师父们。很少能让所有众生满意的。因为众生期望他是「活的」。又不让他「吃饭」!

二。静极思动。一脚踏破木雕罗汉。跑出一个木子修元(缘)来。只因两脚落地。害济佛两腿在西湖浪荡了五十年。虽多颠狂。幸亏本性未昧。还可原本归去。歇足定静。众生若想静极思动。这一动「漏洞」可大了。掉下洼井爬不上来。只得变个「娃儿」。顿失人身!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三。赞善无子求佛。只因赞善不恶。求佛便得佛子。正是:求佛佛到。求子子来;因缘相会。法门广开。

四。我来他去。性空长老啊!老大不中留。世人不修要待何时 一来一去。免教「僧多粥少」!况俺两个。都是过来人。谁不欠谁 世人喜得儿女来。儿女悲得老父去!新「陈」代「谢」。老和尚修够了。换个小沙弥也应该。生死如斯。何用悲凄!

五。果然修元根器不凡。来头非小。但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念经)。依然和蔼可亲。且看他谈俗说笑。不离人世。一心弘扬佛与众生平等宗风。今日才得让人怀念不已。

六。性空和尚虚空去。济公和尚公道来。路不同而道相通。从此灵隐寺内显正宗!公案习题:我是谁 何时来 -参!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9/93041.html

以上是关于「罗汉」济公活佛传奇录一 静中动罗汉投胎 来处去高僧辞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罗汉」济公活佛传奇录一 静中动罗汉投胎 来处去高僧辞世;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gus/1609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