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哲学范畴的当代阐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余乃忠 张承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哲学范畴的当代阐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余乃忠 张承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哲学范畴的当代阐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余乃忠 张承安
古老的佛教哲学蕴涵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智慧价值。发挥佛教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就要对佛教哲学的核心范畴进行新的诠释,把佛教哲学所包含的合乎社会发展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对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本体论范畴
“缘起”。一切事物都因条件或原因而存在,都因失去条件或原因而消失。《中阿含经》讲:“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佛教的缘起论看重现实,对万物的变化和生命的延续持肯定态度,注重人与宇宙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以及人心能动作用的发挥,突出了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实践观、价值观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理论基石就是和谐统一的宇宙观。中国佛教哲学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统一的思想可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
“因果”。因者能生,果者所生。因果观念和因果法则为佛教教义体系中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佛教认为,善之业因必有善之果报,恶之
价值论范畴
“平等”。基于互为缘起的学说,即均平齐等,无高下、浅深之差别。一切现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识性、心真如性等上没有差别,称为平等。《新华严经》说:“一切众生平等、一切法平等、一切刹平等、一切深心平等、一切善根平等、一切菩萨平等、一切愿平等、一切波罗蜜平等、一切行平等、一切佛平等,菩萨若安住此法,则得一切诸
在佛教的平等观里,平等的内容具有几方面的含义:一是平等意味着共生、共存、共享,万物具有同体性,有着同等重要的生存价值和品格,体现了行、心、性的统一;二是平等意味着互相尊重,摒弃憎恨,只有平等才能有和平,主张和平与平等内在本质的一致性;三是平等排斥人类中心主义,倡导自然主义,强调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佛教的平等观体现了生命观、自然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无论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还是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具有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应从佛教的平等观里汲取营养。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平等是社会主义共同价值、共同理想的基础,平等是社会和平和世界和平的基石,平等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前提。平等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也是社会群体激发创造力的依据,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慈悲”。佛经以“爱护心”给予“众生”的“安乐”为“慈”,以“怜悯心”拔除“众生”的“痛苦”为“悲”。 《大智度论》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佛学提倡大慈大悲、同体大慈、无缘大悲、普度众生的博爱精神,也就是对待一切同体万物应平等体验和悉心体贴,同时,宽容、体谅和关切别的人和事都应是无条件的、彻底的。慈悲的思想是平等观的继续和深化,对于我们倡导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关心弱势群体,消除两极分化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同时慈悲思想也具有强大的广泛性和兼容性,无论是谁,无论他的政治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特点和能力大小,只要愿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付出努力,都可以参与国家建设、分享建设成果以及共同实现人生价值。
除了平等、慈悲等核心范畴以外,佛教还有其他很多伦理条目。佛教尤其反对的“贪”、“痴”、“盗”、“淫”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喻示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民族精神,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时代精神,就是对佛教文化所蕴涵的丰厚智慧的传承和创新。
方法论范畴
“圆融”。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圆融谓圆满融通,无所障碍,即各事各物皆能保持其原有立场,圆满无缺,而又为完整一体,且能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突,事物之间、现象之间是彼此互为因果、互为依存、互相渗透的。用今天的辩证法语言来说,圆融认为真理既有不同的侧面,也有不同的语境,既应看到合理的破缺性,也应看到破缺的合理性,消解偏执,兼收并蓄。圆融思想不仅是整体性思维,而且突出了事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宗镜录》说,“事理圆融者,即种种事称理而遍。以真如理为洪炉,融万事为大冶,铁汁洋溢,无异相也”。这里强调,真正的圆融者应以真理的标尺、天地的胸襟,兼万物之个性,蓄天下之力量。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就是要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民主、富强、文明的伟大国家。这样伟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具有真正圆融者的胸襟和气度,敢于尊重差异、相互包容、取长补短,充分凝聚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作者单位系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107/t20110728_183112.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哲学范畴的当代阐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余乃忠 张承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哲学范畴的当代阐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余乃忠 张承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