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1]日本入元求法禅僧与幻住派——纪华传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0-26 17:1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1]日本入元求法禅僧与幻住派——纪华传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1]日本入元求法禅僧与幻住派——纪华传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1]日本入元求法禅僧与幻住派——纪华传

元初,世祖

济公佛教冷知识

忽必烈曾两次出兵进攻日本,由此导致两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这一时期,两国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个,一是民间贸易,二是僧人之间的往来。特别是后者,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成为继唐宋之后的一个新高潮。[1]据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一书的统计,史册留名的入元僧达222人,与此相比,南宋时期有109人,明代有114人,从人数上看,入元日僧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潮,在元代不足百年的时间中,而且是在中日两国处于对立的情况下,这是令人惊叹的事情!正如日本学者道端良秀所言:“日本历史上日僧涉足中国最多的时代却是成为敌国的元朝时代。这确是个不可思议的现象。”[2]本文以明本与日本禅僧的交往为例,探讨元代中日佛教的交流以及中国禅宗对日本佛教的影响。 一、元僧东渡与日僧入元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定国号为元,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中国,元朝成为一横跨欧亚大陆、疆域辽阔的国家。这时高丽国已成为元朝的附庸。在此前后,元世祖一直有臣服日本之心。早在至元三年(1266),元世祖即派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持国书出使日本。虽然表面上是希望“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但实际上是希望日本像高丽一样臣服于元朝,所以在国书中说:“高丽君臣感戴来朝,义虽君臣,欢若父子……高丽,朕之东藩也。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亦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并以武力相威胁说“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3]日本拒不接受,所以首次出使“不至而还”。此后,元世祖又多次派人出使日本,均无果而返。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一年,1274),出兵进攻日本,史称“文永之役”,结果元军失败。这场战役之后,元朝又有三次派遣使者至日本,希望通过外交手段使日本称臣,特别是至元十七年(1280)最后一次中,国使杜世忠被日本杀害,于是在第二年,即日本的弘安四年(1281),元世祖又派出14万人进攻日本,史称“弘安之役”。这次战争,因遭到日军顽强抵抗,并遇到台风袭击,最终大败而归。 弘安之役之后的几十年,中日两国一直没有建立起正式的外交关系。为改变这一状况,元世祖试图借助于佛教来加强两国的沟通和交流,认为日本“倾向佛乘,欲聘有道衲子,劝诱以为附庸”。[4]至元二十一年(1284),“以其俗尚佛”,派王积翁与普陀山僧人如智往使日本,因船上有不愿去日本的人要谋杀王积翁,所以这次努力没有成功。[5]元大德二年(1298),成宗赐临济宗高僧一山一宁(1247—1317)金襕袈裟及“妙慈弘济大师”之号,任命他出使日本。第二年,乘船到达日本九州博多。刚到日本时,一宁因为“元使”的身份所以引起镰仓幕府北条贞时的震怒,将其拘禁于伊豆(今静冈县)的修禅寺。后来听说一宁为元代著名高僧,逐渐得到后宇多法皇及公卿贵族的信任,并被奉为国师,请住建长、圆觉、净智、南禅等大禅寺。一山一宁之后,元代僧人被请到日本弘化,以及日本禅僧入元参学的往来不绝,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此后相继东渡日本的僧人有雪岩祖钦的弟子灵山道隐(1255—1325)、愚极智慧(临济宗破庵法系)的弟子清拙正澄(1274—1339)、虎岩净伏(临济宗松源法系)的弟子明极楚俊(1262—1336)、古林清茂的弟子竺仙梵仙(1293—1349)等,他们来到日本以后,都受到日本政府和幕府的优遇,对临济宗在日本的传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6]据《本朝高僧传》卷二十五记载:“东渡宗师十有余人,皆是法中狮也。”[7]受其影响,不少日本僧人纷纷前往中国的江南参学,掀起了历史上日僧入中国求法的高潮。 二、明本与入元求法禅僧 在这些入元求法禅僧中,多至天目山跟随明本参学。如木宫泰彦曾言:“在元朝,禅的中心与其说是在以径山为首的禅院五山各寺院,毋宁说好像已移到杭州路(即宋临安府)的天目山了。所以入元僧中就有不少在天目山挂锡的。”[8]明本的弟子天如惟则曾代日本禅僧作一诗赋,其中有:“余家海东兮扶桑,望中国兮水天渺茫。惟师(按:明本)道化之无方兮,殊邦异域咸仰其光。故余慕真灯之一见兮,向鲸涛万顷,寄命于风樯。天与不死,获拜猊床。沾法雨之霡霂,息外走之痴狂。既而世故之臬兀,倚师如勇将之幢夫。”[9]由此可见明本在日本禅僧中的崇高地位。 下面根据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东初《中日佛教交通史》及明本的《中峰和尚广录》、《明本禅师杂录》等著作,将入元参学的禅僧中到天目山跟随明本学习及嗣法的情况列表如下:

禅僧名号入元时间(中日)回国时(中日)跟随明本参学及嗣法情况明本著作中的记载其他资料来源远溪祖雄大德十年德治元年(1306)延祐三年正和五年(1316)二十一岁入元[10],上天目山,随明本禅师参学十年[11],嗣其法,得明本所付自赞顶相而归国《杂录》卷上“远溪雄上人求加持布衣为说偈”,卷中“示雄禅人”四则《远溪祖雄禅师之行实》、《续扶桑隐逸传》、《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杰山了伟(如伟)大德十一年,德治二年(1307)延祐六年元应元年(1319)白云惠晓的法嗣。师去世后入元,拜谒明本,为师乞赞。《杂录》卷下“示伟禅人”《棘林志》、《卧云日件录》、《清拙正澄语录》、《空华集》、《不二遗稿》复庵宗己(大光禅师)至大三年延庆三年(1310)至顺元年元德二年(1330)与无隐元晦等一同入元,参学于明本,并嗣其法《杂录》卷中“示宗己禅人”《大光禅师语录》、《大光禅师略传》、《空华集》、《寂室元光语录》、《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无隐元晦(法云普济禅师)至大三年延庆三年(1310)泰定三年嘉历元年(1326)与复庵宗己一同入元,参学于明本,并嗣其法《杂录》卷下“示无隐晦禅人”《清拙大鉴禅师塔铭》、《辅教篇》卷末刊记、《东海一沤集》、《五山传》、《扶桑五山记》、《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孤峰觉明(三光国济禅师)至大四年应长元年(1311)?心地觉心国师的法嗣。入元后参谒明本及断崖了义、云外、古林清茂、无见先睹等禅师《孤峰和尚行实》、《三光国济国师塔之铭》、《不二遗稿》、《扶桑五山记》、《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祖继大智延祐元年正和三年(1314)泰定元年正中元年(1324)莹山绍瑾法嗣。入元后参清茂、云外、中峰明本、无见先睹等禅师《大智禅师偈颂》、《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日域洞上诸祖传》、《日域洞上联灯录》业海本净延祐五年文保二年(1318)泰定三年嘉历元年(1326)?与古先印元、明叟齐哲等同船入元,参明本,嗣其法《杂录》卷中“示业海净上人”;《杂录》卷下“示本净上人”《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古先印元(正宗广智禅师)延祐五年文保二年(1318)泰定三年嘉历元年(1326)参明本多年,嗣其法。又参学过古林清茂《杂录》卷中“示日本元禅人”。《日本建长禅寺古先原禅师道行碑》、《古先和尚行状》、《竺仙梵仙语录》、《雪村大和尚行道记》、《东海一沤集》、《东归集》、《古林清茂语录序》、《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明叟齐哲延祐五年文保二年(1318)泰定三年嘉历元年(1326)参学于明本,嗣其法《杂录》卷中“示圣门哲禅人”《竺仙梵仙语录》、《东归集》、《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义南?至正十年正平五年(1350)入元与业海本净等同参明本,嗣其法。元顺宗赐以菩萨之号《言外和尚行状》、《无文禅师行状》、《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寂室元光(圆应禅师)延祐七年元应二年(1320)泰定三年嘉历元年(1326)约翁德俭国师的法嗣。参元僧一山一宁、东里弘会、东明惠日等,入元后参明本,又游历各地后回国《寂室禅师语录》、《寂室和尚行状》、《圆应禅师行状》、《松岭秀禅师行状》、《翰林葫芦集》、《碧山日录》、《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可翁宗然(普济大圣禅师)延祐七年元应二年(1320)?与寂室元光、钝庵俊等一同入元,参明本后又拜谒其他禅师而回《杂录》卷中“示海东可翁然上人”《寂室禅师语录》、《圆应禅师行状》、《无文选禅师行业》、《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大德寺世谱》钝庵俊延祐七年元应二年(1320)?入元参学于明本,又与寂室同游江南各地,于清拙门下领众修行《寂室禅师语录》、《圆应禅师行状》、《禅居集》西庭柏一山一宁弟子,入元于湖州幻住庵跟随明本修学,并请明本为《一山国师语录》求跋《杂录》卷下“示柏西庭禅人”《一山国师语录》跋、《古林清茂禅师拾遗偈颂》、《天柱集》别源圆旨延祐六年元应元年(1319)至顺元年元德二年(1330)圆觉寺东明惠日的法嗣,入元参明本、清茂等而归《古林清茂语录》、《南游东归集》、《别源和尚塔铭》、《竺仙梵仙语录》、《东海一沤集》、《禅居集》、《东陵永玙语录》、《空华集》、《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大朴玄素(真觉广慧禅师)元应年间元弘年间(1331—1333)入元参明本、古林清茂、灵石、月江等禅师,元文宗赐真觉广慧禅师之号《大朴和尚传》、《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渊(首座)??入元随明本参学《杂录》卷中:“示海东渊首座”平田慈均入元参古林、中峰、月江等禅师《平田和尚传》、《梦岩和尚语录》、《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足庵祖麟至正十年平正五年(1350)入元参学于天目山明本禅师《杂录》卷下“示足庵麟上人”《圆太历》、《延宝传灯录》灵叟太古入元参学于天目山明本禅师《延宝传灯录》空(上人)入元参学于天目山明本禅师。去世于中国《杂录》卷中“示海东空上人”,《广录》卷四之上“示日本空禅师”。《广录》卷七为空上

佛教入门基本知识书籍

座“秉烛入塔”

在上述表中所列的二十一位禅僧,都是跟随明本参过学,多数并没有得到明本传法印可。根据《延宝传灯录》等记载,真正成为明本嗣法弟子的主要有七位:远溪祖雄、复庵宗己、无隐元晦、业海本净、古先印元、明叟齐哲和义南菩萨。《明本杂录》卷下中,还有两则开示日本居士的法语,即“示日本中浦居士”和“示日本平亲卫直庵知陟居士”。关于上述来自日本的参学和嗣法弟子,在《中国佛教史?元代》一书中,限于资料,将入元求法僧多归于明本门下。如称孤峰觉明“承嗣明本之法系”、寂室元光“在中峰和尚座下彻证临济骨髓”等说法是错误的。据《延宝传灯录》等记载,孤峰觉明为兴国心地觉心国师的法嗣,而寂室元光则是南禅约翁德俭国师的法嗣。该书又称,在日本入元求法禅僧中,“仅登浙江西天目山拜谒高峰原妙、中峰明本两位硕德的日本僧伽,就不下二百二十人”[12]。未知所据为何,可能将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一书统计的二百二十余位入元僧人,误认为是上天目山的禅僧。下面据《本朝高僧传》、《中峰和尚广录》等相关资料,对明本的嗣法弟子以及在日本形成的幻住派作以介绍。 三、明本的嗣法弟子与日本幻住派 (一)远溪祖雄 远溪祖雄(1286-1344)的资料主要见《本朝高僧传》卷三十二、《延宝传灯录》卷五、《远溪祖雄禅师之行实》、《续扶桑隐逸传》卷中等。他是最早上天目山参叩明本的日本禅僧,并继承了明本的法统。受他的影响,跟随明本参学者络绎不绝,上天目山成为入元求法日僧的重要目的,天目山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南宋时期确立的江南五山十刹。祖雄,号远溪,丹波冰上郡佐治庄藤光基之子。十九岁时,投一山寺出家并受戒。德治元年(1306),祖雄渡海入元,师事天目山中峰明本。《明本禅师杂录》中有五则开示祖雄的法语,反映出明本对这位异域求法僧人的器重。卷上《远溪雄上人求加持布衣为说偈》中说:“吾宗大雄,曾搭此衣。寸丝不挂,一肩横披。优钵昙花绽一枝。”[13]将祖雄喻为稀有难得的优钵昙花,可见明本对祖雄给予的殷切期许。卷中《示雄禅人》四则,均为开示看话禅、做工夫的精彩法语。如第一则中讲到做工夫的关键:“一须是放得从前知见解会底禅道佛法净尽。第二须把生死大事顿于胸中,念念如救头然。若不顿悟,决定不休。第三须是作得主定,但是久远不悟,都不要起第二念向外别求。任是生与同生,死与同死,有此真实志愿,把得定,管取心空及第有日矣。”第四则中讲:“做工夫,无邪正曲直难易之差,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则步步皆正而不邪也。但信自心作佛而不向外驰求,自然心心质直而不致乎曲矣。”[14]祖雄于明本门下十年,尽得临济禅法之正传。延祐三年(日本正和五年,1316)返回日本,临行前明本付以自赞顶相,表示传法之印可。祖雄回国后,先于筑前的岩穴中潜居隐修十余年。后于丹波瑞岩山结茅蓬宴坐,四方禅侣闻名而至,渐成丛林,即高源寺。《本朝高僧传》称赞祖雄继承明本隐逸清修的禅风:“中峰和尚坐狮子岩,扫除自己闲枝叶,不打诸方烂葛藤,其自晦之风高于一世。雄公入其堂奥,将寒冰焉,不出大方,端居高源,终一生涯。诚哉斯父乃有斯子也矣!”[15] (二)复庵宗己与无隐元晦 复庵宗己(1280-1358)与无隐元晦(?-1358)都是在至大三年(延庆三年,1310)一同入元,直上天目山,共同师事并嗣法于明本禅师。 宗己,日本常陆(茨城县)人,号复庵。幼年时出家,三十一岁时乘船入元,于明本门下深受器重。明本令他参赵州和尚狗子无佛性话头,书法语勉励他:“赵州因甚道个无字?此八个字是八字关,字字要著精彩看。”又将他的法名与话头相联系说:“自己即宗,惟宗即己。宗外无己,己外无宗。惟己与宗,俱成寐语。……赵州因甚道无字?自己与宗都莫论。尽力直教参到底,便于无佛处称尊。”[16]宗己于明本门下参学六年时,“一日,触境发机,赵州无字涣然冰消。急走丈室通所悟,峰即证焉。”[17]开悟后又服勤三年。明本去世,宗己又为之守塔三年后才归国,前后在中国共居住二十年。宗己回日本后,效仿明本的禅风,寄迹山林,坚辞诸山之请。然声名远播,人们纷纷为他修建寺院,不得已住持常陆法云寺。此后,结城华藏寺、会津实相寺、古内清音寺,皆请他为开山祖师。“当时江湖云衲,不到其轮下,不意味遍参。僧众常有二千指。所到国都,僧俗瞻礼,称为活佛。”[18]贞和二年(1347),曾派弟子神足慧持书信和钱币入元,呈苏州幻住庵住持玉庭月禅师和天目山塔主荣禅师,以表达嗣法之由。延文三年(1358)去世于法云寺,敕谥“大光禅师”,有语录一卷传世。 元晦,字无隐,丰前(福岗县)人。元晦与宗己同时于明本门下参学,明本示以两则法语,其中一则开示“一相三昧无功用法门”时说:“惟有一个无义味话头,只要你信得及,靠得稳,把得住,一切处不起第二念,单单只与么参取。但参不透,但不要别起第二念,求方便,觅资助,总没交涉。只要信得及,只恁么参取,久之自然不知不觉以之悟入。”明本所言,是参话禅的关键。所谓“不起第二念”,就是念念安住于参究的话头上,日久功深,自然有开悟之时。泰定三年(1326)与元僧清拙正澄一起渡海回国。清拙住持建仁寺,元晦为首座。后受请开法于筑前显孝寺,拈香嗣法于明本。此后又相继住持圣福寺、圆觉寺和建长寺等,于壹岐开创安国寺,为开山祖师。凡学人有问,均以赵州无字公案令其参究。晚年回故里结庵居住。延文三年(1358)去世于福智寺,敕谥“法云普济禅师”。 (三)古先印元与“古先派” 古先印元(1295—1374),是明本重要的入室弟子,回日本后创立的古先派,为日本禅宗二十四派之一。关于印元的传记资料,《本朝高僧传》中列举了《古先和尚行状》、《宋学士全集补遗》第八、《释氏稽古略续集》第二、《延宝传灯录》、《新编镰仓志》第三、《镰仓五山记考异》、《五山历代》等七种著作。[19]在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中则列举了《古先和尚行状》、《天目明本禅师语录》、《竺仙梵仙语录》、《雪村大和尚行道记》、《东海一沤集》、《东归集》、《古林清茂语录序》、《本朝高僧传》、《延宝传灯录》九种著作。[20]下面主要依据中峰明本的著作,以及《本朝高僧传》、宋濂《日本建长禅寺古先原禅师道行碑》和《延宝传灯录》等资料,对印元的生平及在日本弘传的明本禅法的情况作一概要论述。 印元,又称印原,字古先,俗姓藤原,萨摩(鹿儿岛县)人。八岁时,随父往相州(镰仓),师事圆觉寺桃溪德悟。十三岁剃发,受具足戒。此后,遍参诸师门庭,均没有证悟。感叹说:“中夏乃佛法渊薮,盍往求之乎?”[21]于是在元仁宗延祐五年(日本文保二年,1318)入元。初至天台华顶峰拜见无见先睹禅师,先睹为临济宗虎丘派破庵禅系方山文宝的弟子,与明本同为“庵居知识”的代表性人物。先睹告诉印元说他的缘分不在此,明本禅师正在天目山说法,应该前往参学。印元到天目山,明本见他求法至诚,即令给侍左右,谆谆诲示。《明本禅师杂录》卷中《示日本元禅人》保存了明本开示印元的一则法语,指出“此心迷成生死,悟成涅槃,然生死之迷固是难遣,殊不知悟之涅槃犹是入眼金尘”,要靠所参话头,斩断一切情妄烦恼,直下彻悟而不退转。[22]印元开悟并得到明本付法印可后,又往虚谷希陵、古林清茂、东屿海公、月江正印等禅师处参学,以其证悟亲切、机锋颖利而被誉为“丛林师子儿”。 泰定三年(日本嘉历元年,1326),随元僧清拙正澄回到日本。正澄在日本弘法,得到了印元的大力帮助。历应二年(1339),受京都天龙寺梦窗疏石国师的邀请,住持甲斐(山梨县)慧林寺,开堂说法时,拈香酬谢中峰法乳之恩。第二年,左武卫将军足利直义改京都等持寺为禅刹,迎请印元主持。此后,历迁京都真如寺、万寿寺,镰仓净智寺。印元的兄长创建普应寺,为开山祖师。此后又住持镰仓长寿寺、圆觉寺。印元极力倡导明本的禅风,重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曾将其《语录》和《外集》投入火中,以此告诫弟子不要执着文字。印元在法云寺逢中峰明本的忌日,应请拈香示众时曾赞颂明本说:“道契王臣,德被遐迩。智如沧海,辩似悬河。言满天下而无过,迹混尘中而不污。拒诸刹之请,深藏绝壑穷山;应他方之缘,多是放光动地。欲隐弥露,善应无方。”[23]印元晚年居长寿寺,应安七年(1374)正月二十四日示寂,敕谥“正宗广智禅师”之号。其门庭极盛,前后所度弟子一千余人,受戒得法者不可胜记。主要嗣法弟子有友峰等益、竺西等梵和东曙等海。 (四)明叟齐哲、业海本净与义南菩萨 明叟齐哲(?-1364)与业海本净(?-1352)及古先印元等一起于延祐五年(日本文保二年,1318)入元,与义南禅师大约同时在天目山参学禅法。明本谆谆以参禅开悟策励齐哲:“须知此事端的是悟始得。你若不曾悟去,任你尽世认个即心是佛,及眼光落地时,讨个心也不见,讨个佛也不见,甘受轮回,悔将无及。……若不亲到大彻大悟之地,决定不休。能如是立志参究,久之顿悟,则知即心是佛,与个无字,总成剩语。”[24]泰定三年(嘉历元年,1326)回国后,开始挂锡于清拙住持的建仁寺。齐哲首先开法住持于京都真如寺,次迁甲斐慧林寺。后创建正法寺,为开山祖师,《延宝传灯录》说他“克有幻住之家风”。[25]贞治三年(1364)去世,建塔于南禅寺云兴庵,有语录一卷存世。 本净(?-13

佛教知识付费点

52),号业海,入元后随明本参学六年,叩请问益,得嗣其法。明本曾多次向本净开示法语,在《示业海净上人》中,勉力本净要有“一片拨天志气”,真为生死,究明自己,说:“更有一个最急末后句,真实相为,不辞举似:光阴身世浑如幻,生死无常莫等闲。”[26]明本又授以“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话头令他参究:“你若要了得自心真实底,直须将父母未生前那个是我本来面目话,三二十年参去,直待彻悟,方为谛当。你乡里人参禅,多不曾参而至于悟,但只以聪明之姿学解禅诠,妄认目前昭昭鉴觉者为自性,不肯下死工夫真实求悟,总是痴狂外边走,大不济事。”[27]本净回国后,喜爱山水,不愿出世住持寺院。贞和四年(1348),来到甲斐结庵居住,遂成禅刹,名为栖云寺,因所在的山酷似西天目,因取名为西天目山。文和元年(1352)于此山去世。 义南禅师,俗姓源,为彻翁和尚的祖弟。出家后久居律寺,严持戒律。因慕禅宗教外别传之旨,入元参学于明本坐下,“解悟莹彻”。元顺宗钦佩其德行,赐菩萨号,故称“义南菩萨”。至正十年(正平五年,1350),和无文元选禅师一起归国。住在关西,其“机锋孤俊,不假人情,痛斥禅徒学虚头无实解”,[28]大弘明本禅法。 明本的嗣法弟子都继承了隐遁清修的禅风,最初都不住持名山寺院,由于他们注重真修实悟,所以为广大僧俗信众所仰慕,居住之处自然而成名刹。不管是居于山林僻壤,还是于寺院开法接众,均

佛教的知识点整合

能以明本幻住禅风教育弟子。明本的弟子远溪祖雄、复庵宗己、无隐元晦、业海本净、古先印元、明叟齐哲和义南菩萨有着共同的禅风,后人将他们通称为“幻住派”。特别是到了室町中期,远溪祖雄的法孙一华硕由(1447-1507)及法嗣湖心硕顶等相继出世,此派与五山逐渐往来密切。后来,三圣、建仁、南禅、建长、圆觉诸寺遂系属于幻住派。[29]至此,幻住一派蔚成大派,影响极大。追根溯源,幻住派的禅风及影响,皆离不开中峰明本禅师深厚的佛法修证和高洁的道德情操,由此亦可以看出元代中日佛教之间的密切交往以及中国禅宗对日本佛教的巨大影响。(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1] 参见木宫泰彦著,陈捷译:《中日佛教交通史》下卷,第三章《日本与元人贸易》,商务印书馆,1980年。[2] 参见道端良秀:《中日佛教友好二千年史》,第85页,商务印书馆,1992年。[3]《元史》卷二百八,《列传》第九十五。[4] 师鍊:《一山国师行记》,《一山国师语录》卷下,《大正藏》第80册,第231页下。[5] 《元史》卷二百八,《列传》第九十五。[6] 参见杨曾文:《日本佛教史》第三章《镰仓时代日本民族佛教的形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木宫泰彦著,胡锡年译:《日中文化交流史》“南宋、元篇”,第五章《入元僧和文化的移植》,商务印书馆,1980年。[7] 师蛮:《本朝高僧传》,《大日本全书》102册,名著普及会,1979年。[8] 木宫泰彦著,胡锡年译:《日中文化交流史》第465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9] 《师子林天如和尚语录》卷八,“扶桑国众僧祭(代)”,第115页,《新纂卍续藏经》第70册,第830页。[10] 东初的《中日交通史》称远溪祖雄“二十岁入元”,误。[11] 木宫泰彦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说祖雄“师事中峰明本凡七年”,东初《中日交通史》也说祖雄“上天目山师事中峰明本,七年嗣之法,归国”,均误。据《延宝传灯录》载,祖雄跟随明本参学第七年时,明本曾梦见日本丹州有山,形似天目山,安观音像。次日召祖雄询问,祖雄也做了同样的梦。于是明本便告诉祖雄,说他因缘已经成熟,应该马上归国。然祖雄不忍离去,又住了三年才回国。《本朝高僧传》说祖雄“参天目山中峰禅师,勤侍十霜,密得心印并禅门戒法”,《延宝传灯录》也说祖雄“上天目山拜中峰,参仕十霜,密得心印”。[12] 任宜敏:《中国佛教史?元代》,第381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13] 《明本禅师杂录》卷上,《禅宗全书》第48册,第309页。[14] 《明本禅师杂录》卷中,第332页。[15] 《本朝高僧传》,第372页。[16] 《明本禅师杂录》卷中,《示宗己禅人》,第331页。[17] 《本朝高僧传》卷二十八,第396页。[18] 《本朝高僧传》卷二十八,第396页。[19] 师蛮:《本朝高僧传》,《大日本全书》102册,第443页,名著普及会,1979年。[20] 木宫泰彦著,胡锡年译:《日中文化交流史》第427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21] 宋濂:《日本建长禅寺古先原禅师道行碑》,《宋濂全集》第1131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22] 《明本禅师杂录》卷中,《示日本元禅人》,第333页。[23] 师蛮:《本朝高僧传》,《大日本全书》102册,第443页,名著普及会,1979年。[24] 《明本禅师杂录》卷中,《示圣门哲禅人》,第333-334页。[25] 《延宝传灯录》卷五,第97页。[26] 《明本禅师杂录》卷中,《示业海净上人》,第321页。[27] 《明本禅师杂录》卷下,《示无隐晦禅人》,第346页。[28] 《本朝高僧传》卷三十二,第444页。[29] 参见中尾良信:《关于幻住派》,《印度学佛教学研究》,64(32-2),1984年3月;原田弘道:《中世幻住派的形成及其意义》,《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53,1995年3月。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108/t20110803_183302.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1]日本入元求法禅僧与幻住派——纪华传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1]日本入元求法禅僧与幻住派——纪华传;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947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