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和他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认识自己和他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认识自己和他人
人心是相通的,人如果认不清
清代名臣曾国藩,曾著有一本《冰鉴》,谈他识人的经验与心得,其中多从相貌、举止等来做观察。应该了解,一个人的相貌气质、言行举止,包括他所做的事迹、所具有的社会职务等,这些都是外在,能够一定程度反应内心,但也对他的内心做了层层包裹,形成了众多伪装,使人越发难以认清。因此,真正的识人,必须了解人的内心。
我们在观察人的时候,通常都带有偏见,把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关系、自己的主观见解、自己的行为习惯等等带进来去观察他人。例如对方是客户,有求于他,他的很多恶习就都能包容,在他面前,小心翼翼,尽可能赞叹对方的优点,回避对方的缺点;例如对方是个吃素的,我们的主观见解里,对吃素有自己的成见,
因此要想全面清晰的观察一个人,首要就需要清理自身的偏见、傲慢、贪着,随着自身的调正,我们自己就好比一面光滑平整的镜子,也就能够看清自己和他人了。但如果不清理,那么我们就好比一面镜子表面蒙了很多灰尘和污垢,看到的影像都是扭曲、模糊的。
怎么具体观察以及清理我们的偏见、傲慢、贪求呢?
一、观察偏见
观察自己在与人交谈和日常思考时,是不是总是我字当先,我以为、我认为、我感觉、我觉得、我想、我要...诸如此类,说明自己的见解都是带有一定主观局限性的,这就形成了偏见的基础,要好好审查。
观察自己,内心是不是有强烈的善恶是非等执取标准。例如,成功与失败、贫穷与富有、精神与物质、安宁与热闹、自我与奉献、善良与邪恶...等等,这样的一些评价标准内心是否有执取?能否观察到这些概念的对立统一性,对这些概念的本质有清晰的了解和认知?
观察自己,是否对自己的评价标准执取,去评判、干涉他人?当我们自己的标准非常强烈时,有时候就想到他人的世界里指手划脚,当然,如果对方同意或者主动邀请,是可以的,但是对方不同意,还老是这样做,必然是自寻烦恼。
二、观察傲慢
傲慢几乎人人都有,有些人表面上很谦虚,知书达礼,尊敬他人,但其实是一种伪装,在内心深处,仍然存有傲慢。不管是哪种傲慢,综合来说,可以概括为一种自满或者自得的
三、观察贪求
贪求心很难很难避免,世俗人贪的东西不外乎财色名食睡,有一些修行人会贪求清净、贪求修身养性,都是在无常之物上进行执取,都是在世俗的范畴。嗔恨心也是依贪心而起的,换句话说,嗔恨心生起的当下,必定有贪心在,若无贪心,必定也不会有嗔心。所以观察贪求心,也包括了嗔恨心生起时贪求所在。
通过这样的观察,慢慢就会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颠倒所在,认识清楚自己,同时也更好的认清并抉择自己身边的有缘人,身心世界逐步获得新的体验。(文:智者世界微信公众号)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wywz/wywznr/201608/t20160824_241579.htm
以上是关于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认识自己和他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