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明朝皇室对五台山的信仰与护持——妙江法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明朝皇室对五台山的信仰与护持——妙江法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明朝皇室对五台山的信仰与护持——妙江法师
佛教的兴盛离不开帝王宰官的护持,国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稳定也离不开宗教的开化。作为佛教圣地,五台山的碑刻铭文极为丰富,其中又以明清为最。本文就五台山现存的碑刻铭文从两方面来探讨一下明朝皇室对五台山的信仰与护持。首先明朝帝王后妃对五台山的信仰与护持体现在寺庙的兴建方面。再者体现在对这一佛教圣地僧人地位的尊崇。
明朝皇室对五台山的寺庙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敕建,敕修和敕赐。敕建敕修是由皇室出资,新建或维修扩建寺庙。五台山上有八座寺院冠有明朝的敕建和敕修的匾额。其中七座是由皇室私人出资维建的,只有一座修建资金
首先我们来看永乐皇帝与五台山的因缘。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曾出过家,对佛教有很深的感情。永乐继承了他父亲的这一优点,对佛
在永乐之后,明朝的宣宗,英宗,宪宗,武宗,神宗,还有弘治年间的周太后,万历年间的李太后,以及代王,晋王和赵惠王等等对五台山都有护持。在这些皇室成员中,李太后对五台山的信仰和护持极为突出。明神宗万历在十岁不到就做了皇帝,因此在万历年间的初期,其实是万历的母亲李太后在掌控政权。李太后(民间称之为李艳妃)被尊为九莲圣母,可见她对佛教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所在的塔院寺,是在永乐五年重修显通寺时,将大塔重修,并置塔院创建为寺的。但塔院寺今天的规模是在万历十年李太后出资扩建成形的。之后她还铸文殊大像送至北台,并建殿宇供奉。至于五台山的大骡顶也是在李太后的敕资下创建的。李太后对五台山的贡献不止在寺院建筑上,她还先后敕赐了十部整套的大藏经与五台山各大寺院。在嘉兴版大藏经之前,明朝的大藏经雕刻版本全都是由皇家控制的。天下的名山大寺能有一套大藏经就已是非常的殊圣了,而五台山御赐的藏经前前后后竟有十六部之多(其中包括明英宗御赐的几套)。这是极为惊人的。台湾学者简瑞瑶在她的《明代妇女佛教信仰与社会规范》中提到明朝末期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明太祖所制《大明律》中对妇女进寺院的禁制,在明末已是非常的宽松了。但简瑞瑶忽略了李太后的影响。九莲圣母的称号本身就证明了女性在佛教地位中的提升。李太后对佛教的护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带动了妇女对佛教的信仰。
接下来我们再探讨明朝皇室对五台山僧人地位的尊崇。明朝五台山的僧人受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僧官,有实实在在的衔位,比如善世这样的衔位在明朝初期属于二品官员,后来又降至六品。另一种是爵位封号,比如法王,国师,佛子,禅师等等。
朱元璋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创立明朝。立国之初他便邀请了天下的高僧到南京接受他供养,并为大明王朝祈福。位列前十位的高僧中便有五台山的宝金璧峰。在圆照寺的御制碑文里,我们看到宝金璧峰被明太祖朱元璋敕封为寂照圆明大禅师。这是五台山上受明朝敕封最早的一位僧人。在藏传系统受封最高的应属圆照寺住持坚参,他的封号为“弘慈翊教国师西天佛子大慧法王”,这一封号应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授予他的。当然我们更了解圆照寺是为修室利沙大师舍利塔而创建的。这一舍利塔是依据室利沙本人进贡永乐皇帝的菩提伽耶金刚宝塔蓝图而仿建的(北京五塔寺的金刚宝塔也是室利沙的舍利塔)。室利沙本人也被宣德皇帝封为“圆觉妙应辅国光范大善国师”。五台山上汉传僧人中受封最高的应是妙峰禅师,在万历年间他被封为“真正佛子”。
五台山上的受封最早也是最高的僧官当属于具生吉祥大师。具生吉祥大师生于尼泊尔,修行于克什米尔的雪山中,于元朝末年来到中国。他与元朝宫廷有密切的联系,应该属于国师级的高僧。因为具生吉祥与元朝的密切关系,直至洪武七年才被明太祖诏见。但具生吉祥大师的德行很快就感化了明太祖朱元璋,从而被封为当时最高的僧官“善世禅师”,统领天下释教。具生吉祥大师往生后,朱元璋又改革了佛教的管理系统,将原来的善世院,改为僧录司。僧录司设于京城,僧官有善世(降至正六品),阐教(从六品),讲经(正八品),觉义(从八品)等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207/t20120707_194902.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明朝皇室对五台山的信仰与护持——妙江法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明朝皇室对五台山的信仰与护持——妙江法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