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寺院里敲的法器为何是木鱼?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木鱼-寺院里敲的法器为何是木鱼?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寺院里敲的法器为何是木鱼?
基本上去过寺院的游客基本都见过木鱼,它一般做成团圆形,中间掏空,敲的时候清脆响亮,富于节奏,是每座寺院中都有的最常见的法器。
木鱼有两种:一种雕刻成挺直鱼形,吊于库堂或走廊,在寺院过堂时敲打所用,以通知僧众吃饭或集合,称之为“鱼梆”、“饭梆”等。
另一种常见的成团状,用来诵经或者做功课时叩之。
但常见的动物那么多,寺院既非龙王庙也非水晶宫,为何偏偏要把最常用的法器做成鱼的形状呢?
一般来说,一种物事的形状和命名,基本上都和起源有关,关于木鱼的起源,流传较广的有三个传说:
一、木鱼由唐代高僧玄奘(西游记的唐僧)命名。传说玄奘大师自天竺(今印度)取经回国的途中,路经一长者家休息,长者再娶的妻子,利用长者外出打猎时,将前妻所生的儿子丢到海中,长者非常地哀伤,为儿子斋请玄奘大师,大师对长者说:“我长途跋涉疲惫,需要吃鱼,而且一定要大鱼才可以”。长者立刻派人将大鱼寻捕回来,剖开后竟是长者的儿子。欢喜的长者便问大师,如何来报鱼恩,于是玄奘大师回答他:“以木雕成鱼形,悬挂在佛寺,用斋时击叩,便可以报鱼恩了”。
二、传说有一僧众生前因毁谤佛法与他的师父,往生后堕入鱼身,鱼背上生有一棵树,因受树的浮力,于海中随浪飘流,经常撞得皮破肉绽,痛苦不已。一日适逢他的师父坐船渡海,鱼即向生前的师父忏悔,经过师父为他超荐后,超生善道并托梦告知,已经脱离鱼身,希望将背上的树供养道场,亲近三宝。隔日,他的师父果然在庭院看到一棵树,便把树刻成鱼形,悬挂在道场,以警惕大众。
三、相传很久以前,中国有一位佛教信徒去印度取经。路遇大河时,有一条大鱼将他驼过河,并请他询问佛祖,“我在此河中修炼多年,为何还不能成道。”
信徒急于过河,便满口答应了大鱼的要求。多年以后,他带着许多经书返回中国。准备渡河时,大鱼
信徒回到家后,自言自语道:“就是这条鱼,使我多年所得的佛经全付之东流了。”于是他仿做一个鱼头雕像,当他回忆此事时,便用木锤敲鱼头。结果他每敲一下鱼头,鱼就张一次嘴,还吐出一个字来。信徒转怒为喜,他有空时便敲,没几年功夫,他所学到的东西又从木鱼的嘴里全部得到了。
当然,传说只是传说,真正的“木鱼”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高僧怀海禅师所撰《敕修清规》之中:“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也就是说,鱼在水中不停游动,从不懈怠,敲木鱼有警示僧众昼夜不忘修行之意。
关于木鱼的功用,佛教中还有许多偈语发人深醒。如《雪峰义存禅师语录》中就有“木鱼鼓颂”二首,其中有句说:“我暂作鱼鼓,悬头为众苦。师僧吃茶饭,拈槌打我肚。身虽披鳞甲,心中一物无。鸬鹚横豁望,我誓不入湖。”又说:“可怜鱼鼓子,天生从地养。粥饭不能飧,空肚作声响。时时惊僧睡,懒者烦恼长。住持闹喧喧,不如打游漾。”在这里,木鱼警策僧众的用途,被古代佛教高僧以幽默趣味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wywz/wywznr/201706/t20170610_244756.htm
以上是关于木鱼-寺院里敲的法器为何是木鱼?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木鱼-寺院里敲的法器为何是木鱼?;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8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