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香港、澳门的佛教——佚名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香港、澳门的佛教——佚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香港、澳门的佛教——佚名
4月26日至27日,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成功举行。同时,南京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后,首次赴香港、澳门供奉。值此佛门盛会,藉由殊胜因缘,让我们回顾、浏览港澳佛教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一
香港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香港新界屯门是唐朝广东海道的主要港口之一,也是贸易商船的必经之路,由于这种对外交通和贸易商船停泊的关系,佛教从海路传入中国后必然影响到香港。
位于屯门及元朗的杯度寺、灵渡寺、凌云寺,合称“香港三大古刹”
1842年,由于香港变为近代化的商业港口,与各国交通自由,内地佛教界人士前往香港的有很多,香港佛教也就随之兴盛起来。
根据文献记载,香港正式开展佛教活动是1918年,不过当时仅仅是居士的诵经和佛教讲演。1920年,太虚大师来到香港,举办了一次讲经法会,这是香港第一次出现盛大的佛教活动。因为这次讲经法会的影响,佛教流布的范围逐渐扩大,佛教信徒一天比一天多,组织也更加健全。
1924年,纪修法师接掌草创于清光绪年间的寺院,正式命名为“宝莲禅寺”。此后经筏可法师等历任住持的扩建,宝莲禅寺成为“香港第一禅林”。1929年,融秋法师在新界荃湾建立竹林禅院,舜若法师建立鹿野苑。1931年,香港佛学会成立。这是一个研究佛教的机构,翌年发行了《香港佛化》杂志,开讲经布教的风气。1933年,茂峰法师在新界荃湾山上建立东普陀寺,每年开四次讲经法会,同时组织佛教宗学研习班,对早期香港佛教的传播帮助甚大。
1936年,香港举行了第一次“万善众缘水陆大法会”,特别邀请虚云大师主持。法会结束后,虚云大师继续说皈依三天,这次法会“是香港开埠以来,接受皈依人数最多的一次”。
早期的佛教道场大多建于新界元朗、屯门、荃湾以及大屿山之间,此后逐渐向都市佛教演变。特别是二战以后,觉光法师等香港佛教界人士发起成立了“香港佛教联合会”,以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为指导推动佛法传播。佛教为适应社会的需要,纷纷在港岛、九龙市区中心开辟道场,香港佛教因此而得以重兴。当时来港的僧人中,著名的有精通数种语言的法舫法师、青岛湛山寺的天台巨匠倓虚法师、协助倓虚法师开拓东北佛教的定西法师、镇江金山寺的住持太沧法师等等。其中倓虚法师在新界办华南佛学院,为香港佛教界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
此后,香港佛教进入平稳的发展期。1945年,香港佛教联合会成立。成立初期,实行理事长制,首任理事长为筏可法师。从第十一届起,由觉光法师担任会长至今。在6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佛教传统的慈善事业与社会福利事业,渐渐成为香港佛教的一大特色:1970年香港佛教医院建成,这是一所设有356张病床的现代化医院,为社会提供健康照顾服务;1983年,香港菩提学会创始人永惺法师创办华夏中医学院;1986年,由香港佛教志莲净苑主办的志莲图书馆揭幕,这是香港第一座佛教图书馆。同年,宝莲禅寺在大屿山始建天坛大佛,1993年建成,并成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特区政府实行了平等的宗教政策,香港的佛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1999年,佛诞日被正式列为公众假期;而香港佛教联合会每年于佛诞举行的大型庆祝活动,成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1999年志莲净苑重建落成,其古雅的仿唐
现在香港有400多个佛教组织。在香港的佛教寺庙与机构中,既有殿宇庄严的名寺,又有专供静修的深山净苑;既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又有法筵常开、法鼓常鸣的市区精舍。香港规模较大、较有影响的佛教机构主要有香港佛教联合会、香港正觉莲社、香港菩提学会等,不同于传统的佛教道场,这些机构大都设置于大楼之中,占据某栋大厦中的一层或数层楼面,在楼中设立佛像,开辟藏经阁和办事机构等,兼有办事机构和佛教道场的双重功能。
位于湾仔的香港佛教联合会是香港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团体,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医院、学校、长者服务、青年服务、幼儿服务、杂志社等40多个单位的机构。香港佛教联合会以“联合佛门缁素”为前提,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己任,在觉光长老的带领下,积极弘扬佛法,团结香港、以至世界各地佛教团体及僧伽人士,成为佛教团体与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之间主要的沟通桥梁。
二
澳门佛教作为中国佛教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与中国佛教,特别是岭南佛教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创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的普济禅院,是澳门最古老的佛刹,原名观音堂,在昔日望厦村的东面,因供奉观音菩萨而得名。普济禅院建成后不久,明清鼎革。明朝的遗民僧纷纷来澳,掀起了澳门佛教的第一次高潮。其中对澳门佛教影响最大的是大汕法师。大汕法师扩建了澳门普济禅院(因此他也被澳门普济禅院视为开山祖师,尊崇备至),使这一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寺院成为坚持和保存中国文化的阵地,同时也成为明末清初具有抗清思想的文人士大夫的聚集地。
此一阶段的澳门佛教,对于经论方面研究较少。清末民初,随着大陆佛教复兴运动的蓬勃兴起,澳门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高潮。寺院得到普遍重修和扩建。如菩提禅院、药王禅院、竹林禅院等,皆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此外,佛教界人士广泛开展佛学教育、创立佛教组织、印行佛教出版物。1929年,澳门女子佛学院成立。20世纪30年代末,竺摩法师从内地来到澳门,创办了澳门佛教界历史上第一份佛教刊物——《觉音》月刊,为澳门近代佛教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47年,虚云大师曾来到澳门讲经说法,盛况空前,影响甚大,皈依者众多,在近现代澳门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广东南华寺高僧观本法师也曾到澳门说法。
澳门佛教的主要宗派是禅宗和净土宗。倡导禅净双修,是澳门佛教的一个特点。澳门的观音信仰十分流行,多数佛寺都供有观音,而主供观音寺庙也不少。此外,由于澳门的民
澳门佛教虽然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封闭。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之后,澳门原有的道场逐渐活跃起来,澳门佛教界的各种活动也在这些年蓬勃开展起来。
澳门的佛教组织中影响较大的是澳门佛教总会,现任会长为泉慧长老,理事长为菩提禅院住持健钊法师;澳门佛教中心协会会长为戒晟法师;还有观音堂,住持为良悟法师。当年《望厦条约》就是在观音堂中签署的。(作者:《中国宗教》编辑部)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303/t20130312_206185.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香港、澳门的佛教——佚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香港、澳门的佛教——佚名;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