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再论法显故里在襄陵—赵冬生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法显-再论法显故里在襄陵—赵冬生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再论法显故里在襄陵—赵冬生等
我们所撰写的《法显故里在襄陵》一文在《平阳方志》2012年第二期发表后,相继又在襄汾县政府网站《人文襄汾》栏目、《中国民族报》、佛教在线官网刊登,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与反响,有读者颇为赞同我们的观点,为进一步证实我们的观点正确,现依据山西师大历史系教授张玉勤在2008年第一期《平阳佛教》中提及的信息:现代的学者汤用彤、任继愈、章巽认为“武阳”为衍词,或“武阳”是“平阳”之误,释法显是山西临汾人;游侠、贺昌群和日本
一、“武阳”为襄陵之称
晋国历史告诉我们,唐叔虞之子燮父曾于晋水之阳建立晋国,晋水之阳的具体方位在今襄陵北街村,这里有历史名河(晋水),燮父在晋水之阳建立晋国,并建有晋国“阳圣殿”,晋国“点将台”,晋国“金库”,晋国“桃园”,史传燮父建立晋国后,遭到周天子的反对,周天子曾发兵征讨,双方在晋水之阳展开了一场武力对决,燮父将领(具体名字失传)获胜,迫使周天子退兵,燮父为获胜将军建庙立塔,将军庙在日寇侵华时被毁,该将军塔位于襄陵北街村(晋水之阳),此塔于合作化后才拆毁。传说“武阳”就是襄陵,南朝梁僧佑说:法显是“平阳武阳人”,我们认为就是指的现在的襄陵。
二、“襄立”为襄陵的俗称
据《襄陵县民国志》记载:魏隶平阳郡(现临汾),晋为襄陵公
三、“襄垣”的来历
据光绪年间《襄陵县志》沿革载:……襄陵相传以晋襄公赵襄子俱葬于此而得名,……,图式载:古者重黎司天,职方辨地,由来尚矣,襄陵蕞尔僻壤,隶近平郡,星垣专属,城郭亦足卫民,首列图式,备采览者,得按图而考。晋襄公葬于襄陵东柴坡上之东边,(位于东柴村南土垣之上,本村人惯称南垣,襄陵周边村人则称襄垣),图式中所载星垣,晋襄公葬在襄垣,二垣同指襄垣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襄垣也就是襄陵。
四、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就是在襄陵古街道(永礼街)的西边路下三米多深有一条南北贯通的暗河,河底河帮、顶部都是用石条砌成,暗河二尺多宽,一人多高,依老人们说是用于排水的暗河道,不知建于何代,试想在远古时期这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自家院内打井,挖到一丈深时,还能挖出砖块瓦砾,可见襄陵古城的年代久远,岁月沧桑。
综上所述,“武阳”“襄立”“襄垣”纯属襄陵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有根据51年辞海,89年辞海都一致载法显是平阳郡西南人(临汾西南),法显当时出家的寺院就是襄陵古老的北寺(卢舍院),现襄陵保存的大铁钟就是铁证,寺院东边的稻田与法显出家刈稻的记载完全吻合。襄陵周围尚有南寺(兴乐寺)、上寺、下寺、李村寺、中和庄寺等等,证明佛教古时在襄陵的盛行。
我们在前文(见《平阳方志》法显故里在襄陵2012年第二期)和这次再论法显故里在襄陵,所持观点敬请佛教界、学术界实地考察,澄清法显故里之谜,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作者赵冬生系襄汾县襄陵镇民间文化遗产拯救协会会长、王为有系襄汾县襄陵镇民间文化遗产拯救协会副会长、李鄂发系襄汾县襄陵镇民间文化遗产拯救协会成员)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303/t20130321_206664.htm
以上是关于法显-再论法显故里在襄陵—赵冬生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法显-再论法显故里在襄陵—赵冬生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7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