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国观音菩萨的造像因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中国观音菩萨的造像因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国观音菩萨的造像因缘
汉传和藏传佛教中观音菩萨造像、绘画等精品,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汉藏两地观音信仰的基本面貌及其造像艺术的发展演变,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南宋青白釉瓷塑观音菩萨像、元铜鎏金四臂观音像、元晚期铜鎏金绿度母像、明早期铜鎏金十一面观音菩萨像、清金绘杨枝观音图轴和清白瓷持经观音造像等。
中国历史上许多地区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观音菩萨以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千手护持、千眼照见的形象深入人们心中。与观世音菩萨有关的佛教经典包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悲咒》《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等。
鸠摩罗什大师将观音菩萨的名号译为观世音菩萨,玄奘大师新译为观自在菩萨,而当时中土每略称观音。《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其音声拔众生苦,故名观世音。”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有求必应处处现身,体现了观音菩萨承载的佛教大悲精神。
佛教认为,生命中的灾难,是众生自性中本自具足的。当自性中的灾难发生时,观音菩萨通过救度引导众生脱离苦海,逐渐使众生脱离贪嗔痴的烦恼境地而萌发善信之心,最终回归常乐我净的真如本性之中,在种种灾难的遭遇中赋予了人解
观音造像在初唐以前多为丈夫相,后来女身造像行世颇多,这是在中国演变出来的现象,也是佛教中国化的表征。但这一“中国化”的现象并非离经叛道,从佛教所讲的菩萨救度的愿力和因缘角度说,无论男相女相,皆是菩萨应身说法的化现。对于观世音菩萨所示现的男、女相问题,佛教界还认为,常人谓观世音是女人像,错也,或谓是男像,亦错也,乃至三十三应身,皆观音假现之像,非真像也。
一些观音造像中,观音菩萨有多个菩萨头和一个佛头,有一千只手,每一只手掌中又有一只眼睛。这种千手千眼形象是藏传佛教典型的“六观音”之一。这一形象来源于《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传说:过去无量亿劫时有千光王静住如来,为观世音菩萨说“大悲心陀罗尼”。菩萨当时仅证初地,闻此心咒顿超八
藏传佛教里观音菩萨于六道之中化现不同形象救度众生,因而又有“六观音”分别作为六道的救度者。其中圣观音主救度饿鬼道众生,千手观音主救度地狱道众生,马头观音主救度畜生道众生,十一面观音主救度阿修罗道众生,准提观音主救度人间道众生,如意轮观音主救度天道众生。藏传佛教中常见的观音形象还有不空羂索观音、四臂观音及其化身二十一度母等。观音菩萨与藏地这片土地同样因缘深厚,藏地雪域曾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教化之地。观音菩萨在娑婆世界的宫殿道场补怛洛伽山(梵文Potalaka)在汉地被认为是舟山群岛的普陀山,而在藏地则被认为是布达拉宫(普陀宫),布达拉宫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中国历史上广泛的观音信仰,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观音菩萨画像和造像。古老的展品在历史长河中早已沉淀为中华民族一代代人的共同记忆。它们之所以能够跨越千年而依旧有着动人心魄的力量,不仅在于美育的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wywz/wywznr/201805/t20180529_257966.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中国观音菩萨的造像因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中国观音菩萨的造像因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