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浅谈禅宗禅净双修盛行的因素——明净法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禅宗-浅谈禅宗禅净双修盛行的因素——明净法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浅谈禅宗禅净双修盛行的因素——明净法师
前言
近现代的中国汉地僧伽基本上是五家禅的传人,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没有禅宗就没有现今的佛教。无论是深居密树老林中的古刹旧堂,还是浅寄繁华闹井中的高阁丽寺,只要有出家人,几乎都是禅宗的传嗣,然而我们也可以毫不掩饰地说汉传佛教又是归及净土的佛教,无论大寺小庵佛门四众弟子一见了面,无不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在面对一些恶徒或骂詈时,口称“阿弥陀佛”,在突然遭受某些惊吓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大喊“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已成为佛门及信众弟子的习惯语言,成为或祝福或祈愿或表态的代名词,包容无限感情和含义。我们知道禅宗的特点是不立文字,心外无法,而阿弥陀佛名号所代表的是西方净土信仰,从原则上说,二者有着天壤之别,那么净土思想是如何与禅宗合流,禅宗又是如何走上这条合流道路的问题就值得我们去探讨,本文将尝试着做一些阐述。
一、禅净双修的盛况
古代高僧有诗说:“动地惊天勤念佛,槌门打户劝修行,问渠因什么如此,只怕众生人火坑。”禅门高僧除了禅悟同时大力倡导念佛法门。这种禅净双修的思想早在北宋时的永明延寿就已提出,永明延寿开禅宗禅净双修的端绪,他在《禅净四料简》中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从此禅宗走向禅净双修的发展方向,迄至明清,这种风气达到盛极,有“昼夜六时声不断,满门风送白莲香”的风景。净土思想普及民间和佛教各宗各派。禅宗虽然仍是社会主流,但其特色已有所改变,禅僧普遍重视净土信仰,并以西方极乐世界为归趣,如果说元代《净土或问》中所说的“合五家之宗派,尽天下之禅僧,悟与未悟无有一人不归净土者”一句有言过其实的嫌疑,那么明清普遍推行的禅门日诵中归敬西方净土之事则无可推翻。作为禅门传嗣,永明延寿以后历代禅师多以净土为归,倡导禅净双修,元代以后,双修风气盛极。提倡禅净双修的禅师则多不胜数,其中主要人物有丽水盘古、中峰明本、天如惟则、北涧居简、善继绝宗、自缘会堂、梵琦楚石、显示警庵、无愠恕中、普智无碍、憨山德清、蒲益智旭、云栖株宏、悟本无际、紫柏达观、惠通大阐、月江觉净、鼓山元贤、为霖道霈等等。
明本主唱禅是净土之禅,净是禅之净土,曾作《怀净土诗》一百零八首,《劝念阿弥陀佛》及《怀净土》十首,《怀净土诗》中说:“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非禅,两重公案都拈却,熊耳峰开五叶莲。”明初最负盛名的禅师楚石梵琦自幼兼修净土,后名其室为“西斋”,撰《西斋净土诗》三卷,倡导念佛。普智无碍禅师作《阿弥陀经集注》解释净土思想,惠通大阐、月江觉净都依念佛之公案而契悟。明末四大高僧皆参禅有悟,
二、双修在实践上的表现
禅净双修的实践从严格意义上讲有参究念佛禅和单纯念佛禅。参究念佛禅是在禅宗参悟本心的基本修持方法上融合净土的称念佛名,即把参话头和念佛结合起来,引入禅修的实践中,通常是以“父母未生我前,哪个是我本来面目”为话头教人起疑情参破,在参禅时并行持念佛名。如明末的慧经无明禅师所讲:“念佛心须猛究,直下念中追本有,非因念佛得成佛,佛性自然常不朽,剔起眉毛须自看,瞥然亲见忘前咎。”把净土宗所念的佛号与禅宗之能念人的本来面目结合起来,用念佛来怀疑念佛之人,使参禅者全身心处于疑情中,并使之不断增长,达到参破疑情堪破念佛者本来面目的目的。所谓单纯的念佛禅是直接把阿弥陀佛当作话头来参究。如《笑岩集》卷三记:“向无依无著干净心中,惟提一个阿弥陀佛,或出声数念,或心中默念,只要字字朗然,如黝黝念举不熟,则勤出声数或十声,或三五十声,一切切定,仍旧牙齿相着,鼻息调定,两眼微开,如坐禅式。”,如此把佛号当作话头,又参又念,便可开悟。“竭诚一念力全提,似梦全身堕水泥,拽开念头忙眨眼,桃花笑人武陵溪”一诗,就是一首说明由念佛而人禅的境界,通过把注意力集中在念佛心上达到豁然开悟。
三、历史对峙
然而,禅宗历来是不满净土思想的,禅宗六祖曾经讽刺修净土者,他说如果东方人造罪生西方,那么西方人造罪要生到何方去呢?故就禅净二家的关系看,曾一度出现对峙的局面,禅宗人常说“念佛一声,漱口三日”,反对净土宗的念佛往生说。禅法源自西天灵鹫山,相传一次聚会时,释迦牟尼佛突然手拈一朵花,启示在会大众,只有尊者迦叶悟解其义并报以一笑,禅法由此产生,迦叶尊者把他所得之禅法传授给弟子阿难,师师相授经西天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传至中国,又经五祖传法慧能大师,慧能大师把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提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禅门口号,至此禅宗渐盛。尊者笑什么,我们不知道,也许除了佛与迦叶之外没有人会知道,但是我们清楚的是这种禅法的应机者必须是个上根利智者。禅宗是主张顿悟成佛的,而净土是佛陀为了慈愍末法钝根众生所施舍的方便法门,二者风格迥异:禅宗标榜心外无法,净土却声明实有西方净土,在从此世界过三千大干世界的地方。在修行方法上,禅宗强调禅悟修行,关键在于“悟”,而净土宗却强调称名念佛,关键在于“念”;禅宗反对欣求西方,厌离现世的取舍,消除世出世间的界限,认为解脱不离世间,净土宗却严格区分净土与婆婆世界,欣取乐邦,厌舍娑婆;禅宗根本不承认客观上的佛,只以明心为荨,见性为贵,要求不着尘境,着境便失去本来面目,而净土宗却主张心境对峙,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是二而非一,称为“能所宛然”。禅净二家似乎很难兼修或融通,但是若深入两宗里层则可见其之所以会合流成为禅宗修持主流,并非偶然,可从内外两个部分分析。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304/t20130417_207813.htm
以上是关于禅宗-浅谈禅宗禅净双修盛行的因素——明净法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禅宗-浅谈禅宗禅净双修盛行的因素——明净法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