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连载二)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0-21 21:3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连载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连载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光法师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连载二)

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连载二)
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连载二)

原文标题:印光大师 念佛三昧--莲池正脉注疏之“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注:安静详译白话(不含括号内的字,简体字版共计26402字。排版重新校对,增加“警惕着魔”等内容,放弃版权,请勿增删,欢迎翻印流通。)

印光大师法师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

【正文】

佛教证果基础知识

窥吾根性,只合带业往生。虽念佛三昧,非此生所敢冀。

(白话详解)

“窥”观察。

“根性”根为能生之义,性为习性习气。心有生善业、生恶业之力,心有善业、恶业的习气,故称根性。

《印光法师文钞》复宁德晋居士书:带业往生

“念佛了生死,全仗佛力。由自己真信切愿念佛之力,感佛

佛教什么是恶知识

垂慈接引,故能带业往生也。”

《印光法师文钞》复吴思谦居士书:带业往生

“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

“约”以。

“惑业”三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冀”希望。

观察、分析自己的根性,只适合凭借真信切愿念佛之力,感佛垂慈接引,临终时带业往生净土。虽然念佛三昧在理论上说,是可以证到的,但今生不敢抱有获证的希望。

【正文】

其能得之法,与所得之相,师其为我说之。

(白话详解)

“能得之法”能够证得念佛三昧的方法。

“所得之相”证得念佛三昧的境界、觉受、相状。

请求了余法师为他讲说,念佛三昧的能得之法与所得之相。

【正文】

予曰:三昧境相,唯证方了。

(白话详解)

了余法师回答说:念佛三昧的境界和相状,只有亲自证到了才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正文】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白话详解)

就象人喝水一样,水温冷到什么程度,或热到什么程度,那种饮用的感觉只有饮水者自己明白,说出来别人也无法体会。

【正文】

我既未证,焉能宣说。

(白话详解)

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了余法师谦逊之词,谦说自己也没证得,不可能宣说。另外一重含义,因为来访者未证,就算说出来,他也体会不到。

【正文】

客固请不已。

(白话详解)

“固请”坚决请求。

来访者深信了余法师已证得念佛三昧,因此才叩关造访,坚决请求了余法师开示,咨决心疑。

【正文】

予曰: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

(白话详解)

修证念佛三昧的入手方法是什么呢?

“当念佛时”不是散心念佛,散持念佛,夹杂世俗之事。而是指收心敛念,专心念佛,专持念佛,不夹杂其它世俗之事。

“即念返观”念的清清楚楚,吐字清晰,不徐不疾,这是念。听得的清清楚楚,字音变化,明察秋毫,这是观。

“专注一境,毋使外驰”绝不可令心神驰散于外境的声色犬马,亦不可令心神追逐内境的妄想杂念。

这是摄心的功夫。把这心摄持的住。

【正文】

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

(白话详解)

“照顾”照,观照。顾,注意。

“心源”佛号从内心生起的源头处。念头从内心生起的源头处。发起“能念”与“能观”功用的源头,就是心源。

“念念照顾心源”第一个念指念诵佛号之念。第二个念指观照佛号之念。每念一句佛号的时候,都要观照、注意所念佛号、所观佛号的生起处。

“契合”契,契入。合,吻合。

“佛体”觉察分辨能力从内心生起的源头处。觉知感受能力从内心生起的源头处。发起“能念”与“能观”功用的源头,就是佛体。

“心心契合佛体”第一个心是能念佛号的心,第二个心是能观佛号的心。每念一句佛

道教和佛教重点知识

号的时候,都要契入、吻合能念佛号、能观佛号的源头处。

“照顾”与“契合”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修辞的区别。

“心源”与“佛体”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修辞的区别。

“心源、佛体”在凡夫这里,则是被无明业障缠缚、遮障的。而“心源、佛体”的本来面目是清净无染的。

《霍小玉传》:“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说的是小姐想通知檀郎没有机会,就故意在房里叫丫头的名字,好让檀郎知道“我在这里”。

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溯本清源,回溯到源头处,把源头上的蒙蔽污染清除掉。

回溯到源头处,犹如檀郎认得声,不只是听声音,还得注意到发声处。

“一翳在目,空华乱坠。”

“翳”白内障。

如果眼睛患有白内障,有障碍在眼睛里,到处看见空华乱坠的景象。

把源头处的蒙蔽污染清除掉,犹如把白内障治好了,空华乱坠的虚幻景象也就消失了。

《楞严经》云:“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俗称《楞严经》。

“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这就是“溯本清源”的“溯本”。

“溯本”这一步做好,下面才会进行“清源”的修持。

《楞严经》云:“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

【正文】

返念自念,返观自观。

(白话详解)

“返念自念”是寂,是止,可止息妄缘。

“返观自观”是照,是观,可观之境明明了了。

“返念”能念的心收敛,不流浪于内境的妄念,而专注于持诵佛号,字字分明。前句后句相续不断,使其不隐没。若出现昏沉,佛号模糊不清,则大声念佛,使得佛号清晰显露。

“自念”念佛时佛号从心至口,由耳返心。这样念下去,佛号

佛教知识的问答

如转轮一般,在心、口、耳之间转动不停,时间长了,念得纯熟,自然就“不念而自念”了。类似念佛机那样的自动播放,这是习气习惯,这是把习气习惯当作修证的工具使用。

“返观”能观照的心反转,不驰逐于外境的声色犬马,而专注于观照佛号。音节变化,明察秋毫,使其不含混。若是出现散乱,妄念丛生,则大声念佛,集中精力观照佛号。

“自观”时时观照佛号,在自心中如镜照物,明明了了的生起观照。观得纯熟之后,不求观照,而观照之法也就自然在其中了,自然就“不观而自观”了。完全相同于上述的“自念”特征,自动的去观照,这是习气习惯,这是把习气习惯当作修证的工具使用。

或者着重念的清清楚楚而使得“自念”出现,或者着重观的清清楚楚而使得“自观”出现。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wywz/wywznr/201812/t20181206_271877.htm

以上是关于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连载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连载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757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