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西夏佛教新探——史金波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西夏-西夏佛教新探——史金波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西夏佛教新探——史金波
西夏王朝大力提倡佛教,始终把佛教视为西夏的第一宗教。关于西夏佛教传播、译经、寺庙、僧人等已多有论列。近年笔者在阅览、整理俄罗斯圣彼得堡东主学研究所藏西夏文献时,接触很多佛典,了解到不少有关西夏佛教的新资料。随着西夏考古事业的进展,专家们对西夏佛教的建筑遗址进行了系统考察,使研究西夏佛教的资料更加丰富。以下就西夏佛教的几个侧面作些探讨,难免挂一漏万,恳请专家指正。
一、多种皇室发愿文
佛教传入中土后,逐渐引起统治者的重视。为推行佛教,唐、宋时期的皇帝亲自撰写圣教序,为刻印佛经撰写序言或发愿文。西夏统治者继承中原王朝的衣钵,不断印刷、施放佛经。西夏皇室为满足自己的信仰,推动佛教进一步发展,采取了多种措施。一部分佛经由皇室刻印,并以皇帝或太后的名义撰写发愿文或序言就是其中的一种。目前所能见到的以西夏皇帝、皇太后名义撰写的施经发愿文、佛经序等至少有17件。一个朝代有这样多的御制佛经发愿文和序言,在中国历史上或许是绝无仅有的。下面将西夏皇室所作发愿文和序依年罗列如下:崇宗时期刻印西夏文《圣大乘无量寿经》御制序4面22行;仁宗人庆二年(公元1145年)印施番、汉《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西夏文
西夏的御制发愿文和序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其中不仅记录了西夏对佛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真实地记载了很多西夏重要佛事活动,有重要学术价值。过去依据部分西夏佛经序和发愿文了解到很多有关西夏佛教发展的史实。现在发愿文更多了,有关西夏佛教发展的史实更加充实,脉络更加清晰,使我们对西夏佛教的流传和发展有了更新的认识。
西夏皇室佛经序言和发愿文多集中在仁宗、桓宗两朝,反映出这段时间西夏王朝推动佛教的力度加大,特别是仁宗和罗太后在西夏后期佛教发展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也反映出西夏时期印刷业、特别是佛教经典印刷在这两朝有非同以往的进展。
二、最早的三位帝师
西夏佛教有系统的封号制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高的师号是“帝师”。十几年前发现了西夏有帝师之设,并论证是中国最早的帝师。目前从新的文献资料中发现的西夏的帝师不只是一位,而是至少有3位。
一位是过去已经考证过的仁宗时期的贤觉帝师,他名为波罗显胜。贤觉帝师在北京房山云居寺的汉藏文合璧《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的汉文题款为“贤觉帝师、讲经律论、功德司正、偏袒都大提点、怀卧勒沙门波罗显胜”。不难看出他在西夏的宗教地位极高,官位也很高。所赐官位“卧勒”是皇帝以下的最高封号,相当于大国王的地位(注:罗昭:《藏汉合璧〈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考略》,载《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4期:《西夏佛教史略》第137~142页。)。后又见西夏汉文《杂字》官位第十七中列有帝师、法师、禅师,更确证了西夏帝师的存在(注:史金波:《西夏汉文本〈杂字〉初探》,载《中国民族史研究》(二),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6月。)。
在近年整理俄藏黑水城文献时发现贤觉帝师还有更多的佛事活动。俄藏文献中有西夏文刻本《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其经末西夏文题款与上述房山云居寺汉文佛经题款相对应,贤觉帝师的职称、官位、封号、人名完全一致,证明云居寺所藏汉、藏合璧佛经,原有西夏文本。在刻本西夏文《佛说阿弥陀经》题款中有“贤觉帝师沙门显胜”。“显胜”即帝师波罗显胜的简称。贤觉帝师在西夏传著了多部经典,这些著作中都有“贤觉帝师传”的字样,如《一切如来百字要论》、《圣观自在大悲心依烧施法事》、《圣观自在大悲心依净瓶摄受顺》、《默有自心自劝要论》、《禁绝顺要论》、《疾病中护顺要论》、《默有者随胜住令顺要论》、《奉敕修行者现在及转身利缘佛顶尊胜佛母依千种供养奉顺中共依略忏悔文》等多种。有的文献署名“贤觉菩萨传”或“贤觉菩萨作”,如《忏罪千种供养奉顺中已集当许文》、《等持集品》等(注: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藏黑水城出土文献,原编号Инф..598、6761、7165、6778、5989、7196、6213、816。参见(俄)克恰诺夫:《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西夏佛教文献目录》(Е.И.Кычанов《Каталог тангутских буддийских памятников》).292、507
贤觉帝师名波罗显胜,不会是汉人。其传著要经过别的高僧译成西夏文,如德慧国师曾译贤觉帝师的《忏罪千种供养奉顺中已集当许文》、《奉敕修行者现在及转身利缘佛顶尊胜佛母依千种供养奉顺中共依略忏悔文》等,可见贤觉帝师也不是党项人。因此贤觉帝师应是西夏的叶蕃族高僧。
甘州黑水建桥碑的汉、藏文合璧碑铭中也有贤觉菩萨的记载。该碑系仁宗乾祐七年(公元1176年)立,碑文为仁宗御制,其汉文碑铭记载:“昔贤觉圣光菩萨哀悯此河年年暴涨,飘荡人畜,故以大慈悲,兴建此桥,普令一切往返有情咸免徒涉之患,皆沾安济之福。……朕昔已亲临此桥,嘉美贤觉兴造之功,仍罄虔恳,躬祭汝诸神等。”(注: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第19~20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这里的贤觉圣光菩萨应是贤觉菩萨,也就是贤觉帝师。可能贤觉菩萨曾在藏族人较多的甘州黑水河上建桥,做功德善事,后与贤觉帝师关系密切的仁宗亲临此桥,嘉美贤觉兴造之功,仁宗又于乾祐七年立碑撰文。碑文一面汉文,另一面藏文,也可作贤觉帝师是吐蕃人的参证。
近几年在俄藏西夏文文献中新发现另一个帝师,法名慧宣。慧宣帝师撰著的佛经也不少,有其题名的如《风身上入顺》中有5种要论,每一种要论的名称后都有“中国……帝师沙门慧宣”的题名(注: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藏黑水城出土文献,原编号Инф..3708、6344,Инф..592。)。慧宣也有大波密坦(即博通五明学者)的头衔。他的著作也由智明国师德慧译成西夏文。值得注意的是慧宣帝师的题名前都有“中国”二字。“中国”二字在这里不是指中原地区的王朝,也不是指距中原地区很近的西夏王朝,而是专指吐蕃民族。在黑水城的很多佛教文献作者、译者题款前冠有“中国”二字者,都不是党项人,而是吐蕃人。然而他们是在西夏的吐蕃人,所接受的封号帝师、国师、法师等都是西夏的封号,他们所在的寺庙是西夏寺庙,所以应把他们视为西夏人。慧宣帝师的著述目前所见都是写本,多为草书或行书,未见刻本。
西夏还有第三个帝师,为大乘玄密帝师。有一部由清宫流传出来的汉文本《大乘要道密集》,经陈庆英教授考证,里面有一些文献是西夏时译传的。其中第6篇《解释道果语录金刚句记》,题款为“北山大清凉寺沙门慧忠译,中国大乘玄密帝师传,西番中国法师禅巴集”(注:陈庆英:《西夏及元代藏传佛教经典的汉译本》,载《西藏大学学报》2000年5月。)。大乘玄密帝师是西夏的帝师。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虽未见大乘玄密帝师的题名,但有大乘玄密国师的记载。西夏文、汉文两种乾祐二十年(公元1189年)印施的《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御制发愿文中,记在大度民寺作大法会的高僧有宗律国师、净戒国师、大乘玄密国师,这些都是藏族僧人(注:《俄藏黑水城文献》第二卷,TK58。)。在天庆元年(公元1194年)为刚刚去世的仁宗皇帝所作法会中,又有大乘玄密国师参与。他的名称前面也冠有“中国”二字(注: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藏黑水城出土文献,原编号Инф..3708、6344,Инф..592。)。大乘玄密国师后来升号为大乘玄密帝师。在汉文本《大乘要道密集》第66篇《大手印伽陀支要们》的师承次第中,也记载着大乘玄密帝师,他是噶举派著名祖师米拉日巴的再传弟子。上述“北山大清凉寺”应是北五台山大清凉寺,这是西夏的五台山,又称为北五台山,以区别南面中原地区的五台山。
以上3位帝师未在同一文献中出现过。可能西夏王朝同时只封一名帝师,帝师圆寂后,再封一位帝师。这3位帝师的传承顺序可能是贤觉帝师、慧宣帝师、大乘玄密帝师。这3位帝师都是藏族僧人,在西夏都是地位最高的佛学大师,撰著了多种佛教文献。西夏至少有3位帝师,说明西夏的帝师之设已经制度化。这种封藏族高僧为帝师的制度对以后元朝从世祖开始各代皆封藏族僧人为帝师显然有直接影响。西夏封设帝师改写了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一页。
《天盛律令》未记载帝师,所记最高师号为上师。帝师可能于西夏天盛年间后由上师转化而来。
三、众多的国师
西夏的国师较多,其地位次于帝师。西夏可能很早就开始封设国师。最近发现的《文海宝韵》序言中提到西夏建国之际就已经有国师院(注:史金波:《〈文海宝韵〉序言、题款译考》,《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4期。)。西夏政府中管理佛教的机构是僧人功德司、出家功德司。国师往往任功德司正的职务。功德司为次等司,地位很高,仅在中书、枢密以下,与殿前司、御史、中兴府、三司等同级。西夏境内同时就可有几名国师。据《天盛律令》知天盛年间每一功德司设6位国师,可见当时国师之多(注:史金波、聂鸿音、白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第363、367页,法律出版社,2000年。)。过去已经搜罗西夏国师13位,国师封号14个。在新见的西夏文献中又发现很多国师,其中有(注: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藏黑水城出土文献,原编号944、588、3843、6761、7909、5130、822。13集《净国求生礼佛高赞偈》的寂照国师、23的瓦国师系孙寿龄先生提供素材。):1.景宗时主持译经的国师白法信,他从西夏建国伊始便主持译经。2.惠宗时主持译经的安全国师白智光,继白法信后主持译经,在《西夏译经图》中高坐正中。3.崇宗时建卧佛寺的嵬名思能国师,他掘得古涅槃佛,在甘州兴建卧佛寺。4.嵬名思能之师燕丹国师。5.仁宗时参加传译佛经的天竺僧人五明显密国师胜喜(拶耶阿难捺),曾传译《顶尊胜相总持功德依经录》、《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佛说阿弥陀经》等。他有西天大师大波密坦五明国师功德司正的职称,有“安式”官位,后升为“乃将”,“乃将”是相当高的官位,可赐予中书位的高官。6.仁宗时校译佛经的兰山觉行国师沙门德慧,后又被封为智昭国师,曾奉敕译传《圣佛母般若心经持法要论》、《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七佛所说神咒经》、《忏罪千种供养奉顺中已集当许文》等。7.仁宗时集经的兰山通园国师沙门智冥。8.仁宗时在大度民寺作大法会的宗律国师,他还在桓宗时作大法会。9.仁宗时在大度民寺作大法会的净戒国
以上已辑录到有24位西夏国师,26种封号。当然这还不是西夏国师的全部。中原地区早有国师,但西夏国师之多,在历朝国师封号中也算得上是十分突出的。从这部分国师的部分传法、译经活动中已经可以了解到他们或管理佛教功德司事务,或传译佛经,或主持法事,在西夏佛教事务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还应该指出的是,榆林窟真义国师像、黑水城出土鲜卑国师说法图大概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国师像。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305/t20130521_208997.htm
以上是关于西夏-西夏佛教新探——史金波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西夏-西夏佛教新探——史金波;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