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天台宗-义天入宋求法过程及开创高丽天台宗之研究——普正法师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0-21 09:4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天台宗-义天入宋求法过程及开创高丽天台宗之研究——普正法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天台宗-义天入宋求法过程及开创高丽天台宗之研究——普正法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义天入宋求法过程及开创高丽天台宗之研究——普正法师

一、义天大觉国师生平

义天是朝鲜高丽王朝天台宗的代表人物,与智讷并称为高丽佛教“双璧”。名王煦,字义天,因避宋哲宗皇帝讳,以字相称,是高丽文宗王徽和仁睿后李氏所生的第四子。义天在兄弟9人之中排名第4,不管读书或学艺,都有超人般的发挥,似乎在宿世已经熟读熟练一样,无人不夸。11岁时,顺父王之愿,发心出家为僧,师从景德国师烂圆,学习华严学。15岁被封为“广智开宗弘真佑世僧统。”[1]

宣宗二年(1085)入宋求法,在杭州慧因寺从净源法师学华严宗教义,在天竺寺依慈辩从谏大师学天台宗教义,从元昭律师学戒律,还学习了禅宗和梵学等。翌年携佛典经书三千多卷归国。肃宗二年(1097),按其母仁睿太后遗愿修建之国清寺建成,义天国师被任命为住持,开始宣讲法华教义,开立海东天台宗。肃宗六年(1101),义天国师终因积劳成疾,右胁而化,世寿47岁,僧腊36夏,肃宗赐谥“大觉”之号,册封为国师。

二、义天入宋求法的过程和意义

1、义天国师入宋求法的因缘

义天大觉国师作为王室嫡系出家僧侣,在高丽王朝中享有独特的地位和荣誉,尤其因自身的聪慧和颖悟,在当时已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其“僧统”的地位已经使他鹤立于一般僧人之上,其行动也就相对地失去了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义天国师并没有沉湎于眼前的成就和利养,而是多番上书请求入宋求法,尽管几次都被国王以过险为由婉拒,但他仍然矢志不渝,冒险渡海,微服入宋,其意志之坚定,求法之心切,在高丽佛教史上,常以中国的玄奘法师来比论。那么,义天如此坚定的入宋求法,主要动机和原因是什么呢?这是我们需要考察的重点。

首先,义天11岁出家,以其超人的颖悟和聪慧,精读大小乘的经律论及祖师著述,并遍读《子史集录》等诸子百家的学说,为了完整建立佛教的修学体系,精益求精,他将中国的玄奘赴印度和高丽的义湘来中国访师学道的精神树为典范,立志入宋求法。23岁时便升堂说法,最初钻研贤首和清凉的华严学,后来与宋朝净源法师直接互通书信,通过书信往来和自己弘法实践中的体会,深感教纲散乱,法义不明,学无所依,得知在宋高僧云集,教法正兴,尤其天台一宗,更为殊胜,则更加坚定了其入宋访师求法的决心。他在《请入大宋求法表》中陈述到:“臣某智识空疏,器能慵懦,道流寂尔,讲肄阒然,遂使真趣屈于异端,玄言隐于浮伪,玩文昧义,空悬于古贤,负笈横经,罕逢于善匠,若不问津于中国,实难抉膜于东方。”[2]显示了要重振海东佛法的坚定意志,并列举海东求法高僧的事迹“圣贤忘躯慕道,如玄奘往西域,义湘入中国。苟安而不务求师,非所以出家本意”[3]。表达了求法学道是出家人的本份,为振兴海东佛法,故而决心不惜生命,渡海入宋求法,应该是其入宋的主要原因。

其次,据《仙凤寺大觉国师碑》载,有一次义天国师与王兄肃宗一起谒见仁睿太后,在谈话时说到“天台三观最上真乘,此土宗门未立,甚可惜也,臣窃有志”[4]。仁睿太后闻此言而喜形于色,肃宗也表示愿作外护。这不仅是义天国师入宋求法的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他日后开创高丽天台宗潜伏了因缘。义天回国后,在《新创国清寺启讲辞》中也说到:“缅怀海东佛法七百余载,虽诸宗竞演,众教乐陈,而天台一枝,明夷于代,昔者元晓菩萨称美于前,谛观法师传扬于后,怎奈机缘未熟,光阐无由。”又云:“贫道宿生何幸,遭遇明时,托迹空门,潜心一境,忘躯问道,委命求师,涉万顷之洪波,参法苑之善友,国清、天竺,承秉教观,佛陇、孤山,凭吊祖庙,诚心所誓,尽命传灯。”[5]这足以说明义天国师无论在高丽弘法之时,或是入宋求法阶段,学习天台教观,开创高丽天台宗,都是他心目中的愿望和追求。

2、义天国师入宋求法的过程

义天国师为入宋求法,向高丽文宗屡屡上书并面呈理由,文宗虽被感动心许,但群臣以贵为王子,渡海涉险,不宜越海为由而搁置。尽管如此,义天国师并没有放弃入宋求法的计划。义天国师在宣宗元年(1804)七月十五日,《

佛教基本知识十戒

兰盆日烧臂发愿疏》中烧臂祈祷“永播圆宗,终成全孝”[6]。于是特为宣宗和仁睿太后留书,即《请入大宋求法表》:“望南巡之法驾,鲠恋虽深,顾西迈之客帆,云游斯切。俺俯难裁于进退,徘徊几念于因缘,揣志失图,抚躯无措,伏望主上悯臣为法,恕臣冒刑,轻万死于涉长波,委一身于到彼岸,赖之以我王盛德,荷之以吾佛冥加,炳慧焰于西使,转法轮于东返,道光重映于千古,慈风益扇于三韩,大教卷而复舒,幽旨沦而更现,则虽暂违于忠孝,翼有补于邦家,倾望宸严,实增损越。”[7]由此可见义天国师入宋求法之意志和决心。于是在宣宗二年(1085)四月八日佛诞日,乘宣宗南巡之机,携弟子寿介等人微服潜行,乘宋商林宁之船渡海入宋,于同年五月二日抵达宋密州板桥镇,历时24天。

义天国师抵达宋境后,即向密州及知高密县致状,表明入宋理由,并上表宋哲宗皇帝。在密州期间,受到密州朝奉郎范锷的热情款待,并拜访板桥镇圣寿院和密州资福寺。朝廷得知义天僧统到达的消息,于五月八日派遣朝奉郎守尚书主客郎中苏注引伴义天国师入京,五月二十一日离开密州。同年六月初,义天国师一行南下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六月七日,内侍省内西头供奉官黄永锡奉命到海州,特赐御斋,以示慰问。六月三十日,中使又特赐御茶二十桶及药一银盒。再西行经宿州,到南京(今河南商丘)。七月六日,义天国师一行到达宋京开封,奉敕住京师启圣寺,宋廷派中书舍人范百禄特赐劳宴,以示欢迎和重视。义天国师一行从密州到东京,时经两月有余,访师问道,参观寺院不曾停止。如《仙凤寺碑铭》云:“师自密州诣京,闻有知一法,持贰行者,无不遍致咨问。”[8]同月二十一日,义天国师在垂拱殿受到哲宗皇帝和皇太后高氏的热情接见,并赐法服,义天国师则进奉佛像及经文,并得以拜访当时名相司马光。如《元景王师碑铭》所载“孟秋□一日,(自正)从大觉朝京师,皇帝待之甚厚。”[9]次日,义天国师即上表乞师受业,哲宗帝推荐两街僧高才硕学东京觉严寺有诚法师,义天抠衣下风,欲行弟子礼,诚三辞之后受之。乃进曰:“某甲海外之鄙人也,虚襟求道之日久,未有所得,愿师慈悯,开我迷云。”答曰:“古佛刳心而求法,至有求一文一句而舍转轮王位,今上人能之,可谓难矣,愿同志一乘,同修万行,以游华藏海者,吾之愿也。”[10]如此往返问答,明天台、贤首,判教同异及两宗幽妙之义,并互赠章疏典籍。之后,义天国师还拜访了相国寺圆照宗本禅师,学习参禅要津;在兴国寺拜访西天竺三藏天吉祥大师,学习梵文。在京城学习不及一月,义天国师又上表奏请往杭州华严座主净源法师门下学习,获准后,遣主客员外郎杨杰伴行,过金山参见了佛印了元禅师。《仙凤寺碑铭》载:“过金山,谒佛印禅师了元,稀世之遇,如夫子见温伯雪子,目击而道存。”[11]可见佛印禅师对义天国师的看重和缘分之相投。义天国师到达杭州后,首先拜谒净源禅师。

净源,俗姓杨,字伯长,泉州晋江人,自称“潜叟”,学人称为“晋水”。自幼聪慧,颖悟不凡,在东京报慈寺依渡达法师剃度出家。净源与义天的因缘比较特殊,也可以说,义天国师入宋求法前,已与净源法师互通书信,探讨佛法诸宗奥义,在义天国师的心目中,净源法师才是他仰望的高僧,所以,在京都学习不到一个月,就上表请奏,往杭州拜谒净源法师。当义天国师到达杭州后,两人在祥符寺一见如故,甚是投缘,义天国师执弟子礼,在其座下学习华严。元祐元年(1086),杭州知州蒲宗孟请净源法师入住慧因寺,开讲《华严经》。义天国师亦移住此寺。后又请慈辩大师从谏讲天台一宗之经论。不久,高

佛教基本知识架构

丽宣宗上书朝廷,以母忆子而忧为由,请义天国师归国,国师慕法,滞留中国。朝廷以其国母思忆,促其归国。从谏大师则为之开示曰:“高僧道纪,负经游学,以母不可舍,遂荷与俱,谓经母皆不可背,以肩横荷。今僧统贤于纪远甚,岂为经背母使忧忆乎?”[12]乃于宣宗三年(1086)抵京谒帝,数日后辞行,四月再到杭州,于慧因院听净源法师讲授《华严经》大义。讲毕,正坐焚香嘱曰:“愿僧统归,广作佛事,传一灯而使百灯千灯相继无穷。”[13]净源法师并赠炉拂、诗书等,表付法之信物。后义天国师到天台参礼祖师遗迹,并亲自在智者大师塔前书写发愿文:“他日还乡,尽命弘扬天台教观,以报大师为物设教劬劳之德。”[14]当时由馆伴杨杰记录《大宋天台塔下亲参发愿文》,后来由明智中立法师竖石立碑。

宣宗三年(1086)春,义天国师抵达归航之地,即明州(四明)定海,在明州参访诸多寺院和高僧。《仙凤寺碑铭》载:“及到明州,往育王广利寺,谒大觉禅师怀琏,仁宗尤重此老,以为福田,今归老于此,属师至,升堂说法,甚契本来。”[15]足见怀琏禅师对义天国师的赏识和器重。

宣宗三年(1086)五月二十九日,离开大宋随本国朝贺回使由明州回国。义天在大宋14个月,足迹遍及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5省,拜谒当时高僧有诚、净源、圆照、从谏、善聪、冲习、怀琏、了元、元净、法圆、择其、契嵩等达50多位,学习贤首、慈恩、禅宗、律宗、天台、梵学等,携经典章疏三千余卷。伴馆杨杰在总结义天国师求法的功绩时说:“自古圣贤越海求法者多矣,岂如僧统一来上国,所有天台、贤首、南山、慈恩、曹溪、西天梵学,一时传了,真弘法大菩萨之行者。”[16]《仙凤寺大觉国师碑》中亦载:“国师自宋还国,然后诸宗之教各得其正。”[17]这应该说是对义天国师入宋功绩的总结,也是朝野对义天国师入宋求法事业的肯定。

三、大振宗风,开立高丽天台宗

1、归国后的弘法活动

宣宗三年(1086),义天国师返回本国,据《高丽史》载:“煦至礼成江,王奉太后出奉恩寺以待,其迎迓导仪甚盛。”[18]尽管如此,义天深知自己入宋时,并没得到太后和王兄的应允,而是微服潜行入宋的。所以,义天一入国境,即向本国国王上《乞罪表》,陈述道“擅行之罪,虽陷严科,闻道之心,实甘于夕死。”[19]宣宗不仅没有追究其罪,反而以“早被缁服,奉福邦家,远涉畏途,为求教观”[20]之言相慰,并降诏令僧统住持兴王寺。义天国师在兴王寺弘宗演教,振兴海东佛教,如《灵通寺碑》所言:“宣演教理,尽妙穷神,学者海会,得未曾有。”[21]并且奏请在兴王寺设置教藏都监,从宋、辽、日本购买典藏章疏,宣宗八年(1091),义天国师出游国内南部诸寺,搜集古书,选拔国内硕德校勘雕印,刊行一千十部四千七百四十余卷。

宣宗十一年(1094),顺宗生前发愿兴建之洪圆寺落成,不久,宣宗驾崩,王位出现隐争,义天国师退居海印寺。献宗当位不久,肃宗禅位(1096,肃宗元年),诏令入都,再住持兴王寺。

肃宗二年(1097),仁睿太后生前始建、肃宗王继承完成之国清寺建成,任命义天国师为住持,始讲天台教观,一时学者来集者达几千人,真正开立海东天台宗的因缘成熟。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306/t20130621_210096.htm

以上是关于天台宗-义天入宋求法过程及开创高丽天台宗之研究——普正法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天台宗-义天入宋求法过程及开创高丽天台宗之研究——普正法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728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