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台湾僧伽教育的现状与反思——熊江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台湾僧伽教育的现状与反思——熊江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台湾僧伽教育的现状与反思——熊江宁
教育之于佛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佛陀作为大觉者也是教育家而被尊称为“人天导师”。
在台湾,由于佛教团体的勃兴,从而产生了许多佛教团体兴办教育的现象,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这种现象被称为“佛教兴学”。台湾佛教团体所办教育体中有综合性大学,比如佛光大学、华梵大学等,这些大学都设有宗教系所,培养佛学研究人才,在佛教教育之外,其专业门类也十分广泛,并且文理兼顾;还有专门的佛教学院,如法鼓佛教学院[1]。这些大学和学院具备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大学的设置和课
除了高等教育外,台湾佛教兴学还有多种形式,慈济在2000年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全化教育”设计,同时还开展广泛的社区教育[3]。中台禅寺也建立了中小学,并且推广社会教育,这些教育机构和组织以佛法精神为指导,以广泛的社会大众为教育对象,都是佛教团体弘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情况的概述是就广义而言的佛教教育,包括了佛教对社会的教育,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对僧团内部出家众的教育,亦即僧伽教育,才是佛教教育的根本。其培养目标是通常所说的“僧才”,有别于佛教团体的兴学和佛教研究系所的研究人才的培养,更有别于佛教
就僧团教育而言,如何培养合格的僧才?是延续传统的丛林教育,还是开展学院式的教育,又或者是两者相结合?这已经成为了现代僧伽教育思索的方向,也是两岸佛教团体共同关心和关注的焦点。笔者在台湾访学期间,通过对台湾几大宗教团体负责人、相关工作人员的走访和与学界专家座谈,对于台湾僧伽教育发展的情况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了解,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反思。
一、台湾僧伽教育的模式
目前台湾僧伽教育仍以佛学院的影响最为广泛,但不同的僧团对于此方式做出了相应的改进和补充,还有些僧团依然保持着相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归纳起来看,台湾当前僧伽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系统化的佛学院教育
台湾很多佛教团体都建立了佛学院来进行僧团的系统化教育,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福严佛学院、圆光佛学院、中台佛学院、香光尼众佛学院、佛光山丛林学院等。这些叫做佛学院的机构,有些是道场为了自身的僧团教育而组织成立的内部教育组织,有些是佛教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为开展僧伽教育而专门成立的教育机构。与传统意义上的丛林教育存在区别的是,这些佛学院设有固定的课程,根据僧团建立者或者导师的教育理念不同而有各自的规划。
比如福严佛学院始于印顺法师在台湾建立“福严精舍”之后,有许多法师追随印顺法师研习佛学义理,发展到1961年3月成立了“福严学舍”,是当时台湾唯一的男众僧教育机构。依照印顺法师在《论僧才之培养》一文中所说:“佛教的弘法人才,不单是对于佛教知识有所认识,因为弘法不是知识的灌输。尤其是身为宗师的出家众,要想真正能够摄受广大信众,给予佛教的真利益,除教知识外,必须要有高尚的德行和精勤的修持。”[4]福严佛学院的办学理念为“教导佛法的正知正见、陶冶高尚的宗教情操、指导如法的修学方法、力行和合的僧团生活”,在课程设置上最初按照印顺法师的规划,以经律论佛典研读为主,其中僧伽戒学的熏修成为教育的重点,还有禅修、任事能力、宗教情操和弘化技巧的培训。起初分为初级部、高中部、研究部三级,后改为“大学四年,研究所三年”,并从1993年起复归为一所纯粹的男众佛学院,学员大都是来自各个道场的比丘。
与福严佛学院不同的是,中台佛学院是一所以中台禅寺僧团为培养对象的佛学院,并不对外招生,其课程体系的理念被称为三环一体,即“教理、福德、禅定”相结合。中台佛学院目前有男众佛教学院和女众佛教学院,都设有研究所和大学部,学院课程包括佛学和世学,佛学方面兼备戒定慧三学,世学部分有国学、美术、资讯、外语、书法、武术等课程。除了上课之外,僧众还有早晚静坐、定期的禅修等行门功课。[5]
此外最突出的例子是佛光山,在佛光大学、南华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之外,佛光山建立了丛林学院来进行专门的僧伽教育。佛光山丛林学院也就是佛光山系统的佛学院,建立于1973年,其前身是寿山佛学院,起初的培养对象都是出家众,但后来成为不附属于寺院的独立教育机构,教育对象也演变为兼顾僧俗二众,并且不仅限于佛光山僧团。佛光山丛林学院其建构和组织系统都比较庞大,分为国
(二)学院化教育结合僧团教育
台湾的佛教院所“分别以两种形态展开,其一是以僧伽教育为主的佛教教育,为隶属内政部管理的小型佛学院;其二为向教育主管部门立案办理的佛学思想研究机构。”[7]其一就是在第一种模式里谈到的有系统课程安排和学制的佛学院,其二则是更加接近世俗大学的培养机构,学生既包括出家众也包括在家众,培养的人才更接近佛学研究人才。在此基础上,台湾还出现了另一种僧伽教育模式,即学院化教育与僧团教育结合的模式。
以法鼓山为例,法鼓山僧团除了向“教育主管部门”立案成立的法鼓佛教学院之外,还有僧团内部的僧伽大学,两者一并构成了法鼓山的僧教育体系。法鼓山僧团的形成就来自于圣严法师成立的“三学研修院”,最初以养成佛教青年人才为宗旨,在僧团成立并规模壮大之后,为了系统开展僧团的教育,于2001年正式成立了法鼓山僧伽大学佛学院,并定位为隶属法鼓山三大教育中“大学院教育”的僧才养成机构。[8]
法鼓山僧伽大学有着明确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宗教师,即“为了培养足以代表汉传佛教的精神内涵,并能够为国际宗教、学术界奉献心力的僧才”,而建立的僧团教育机构,期许以重视宗教情操、宗教生活与宗教信仰之学风,培养出年轻一代的佛教栋梁人才[9]。目前有四年制佛学系和六年制禅学系,课程设计兼具慧业、福业和德业,慧业包括解行双修,福业是弘化和作务,德业则是身心和僧格的培养,招收35岁以下的佛教青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法鼓山僧伽大学的第一年报名来学习者可以是对出家有兴趣或者志愿的在家众,在入学一年之后,即需考虑是否正式剃度出家。出家之后,则可以继续在僧伽大学修学,如果经过一年的学习了解,决定不出家则自动退学。而出家者即成为僧团的一份子,在僧团里继续接下来的三到五年的学习,参与僧团的早晚课诵、遵守僧团的共住规约。因此,法鼓山僧团内部分为尚在僧伽大学学习和已经毕业的僧众,而对外统一招生的法鼓佛教学院里的出家众不一定是法鼓山僧团的成员,他们可能来自台湾其他宗教团体,录取为法鼓佛教学院的学生,除了出家众的身份之外,他们在学业要求上与在家众的学生一样,也需要修满学分和通过考试。
同时,法鼓佛教学院在学术研究方面,尽量融合汉传、南传与藏传佛教的精华,尝试开创佛教研修的新典范,并重视梵、巴、藏之佛典语文的训练,及加强英、日语之学习,培育佛典翻译与研究人才。而在实践修行方面,融合了僧伽大学的朝暮课诵、禅坐或定期共修为平常定课,以养成修行习惯,以酝酿研究与修行并重的学风,以及学业与志业结合的发展。尽管佛教学院主要为研究机构,但也积极融入僧团教育之精华要素,以期从学术转入实修与生命体证。
由此可见,法鼓山在僧教育上存在两个体系,法鼓山并没有因为有对外招生的法鼓佛教学院,就废弃了僧团内部教育体系的建立。这种两者结合的模式,特别是与法鼓佛教学院并行的僧伽大学的存在,一方面保证了僧团僧众的来源,另一方面也为僧众的培养建立了完善的学制。
(三)传统丛林教育的现代延伸
虽然台湾存在数量众多的佛学院和佛学研习机构,但也依然有许多的僧团目前并没有采取佛学院的方式。这其中可为代表的是慈济,慈济作为全球最大的慈善组织之一,一直以慈善团体形象面世,但是慈济的创办者证严上人作为出家人,也有自己的弟子和以她为核心的慈济僧团,那么慈济的僧教育是如何开展的?这在此前是被较少关注的部分。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慈济并没有建立系统的、学院式的僧伽教育,而是以证严上人每日开示的方式来教育僧众和义工。每日的早课之后,如果证严上人在精舍,她就会为大众开示,开示的时候僧众坐在前面,俗众坐在后面,秩序井然。证严上人的每日开示会有专人整理成文字,在半个小时之后就迅速共享至互联网,并且会被定期整理成书,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分卷出版。
此外,慈济组织里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慈济功德会作为慈善团体,与慈济僧团在组织、财务各方面完全分开,僧团的经济来源就是僧人自身的劳动所得。慈济僧团有自己的蜡烛作坊等小型手工工厂,还有自己的菜地等田地,僧人通过劳动自给自足,这种类似农禅的方式与百丈怀海最初建立丛林的规矩十分类似,对传统的保持性十分明显。
台湾许多僧团中在学的出家众每日也有类似的出坡劳动并参与为僧团服务的工作要求,比如中台禅寺的僧人就被分成不同的组,包括寺务处、法务组、知客室、书记室、资讯中心、文教中心、环保组、衣钵室、交通组、库房等等,寺内一切生产劳务都由出家众亲力亲为,每日都需要劳作,真正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较大规模佛教团体之外,台湾还有不少小型寺院,这些寺院里采取的方法就与传统的丛林方式更为接近。虽然其中一些寺院也会让自己的弟子去报考佛学院,但是大部分小型寺院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师徒传授的方式,通过师父的“语录”、身教和日常生活教育进行僧伽培养,注重僧人个人的体悟,而非像现代化学院那样建立一些客观化的考试标准。
在以上这三种模式里,我们可以看到台湾佛教僧伽教育的开展中,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都以适应僧团自身的发展为原则,以培养符合佛教弘法要求的宗教师为追求,并且在作息时间、课程安排、教育方式等方面从传统丛林教育中吸取养分。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403/t20140327_218610.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台湾僧伽教育的现状与反思——熊江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台湾僧伽教育的现状与反思——熊江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6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