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董良:唐代虎丘山高僧智琰禅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虎丘-董良:唐代虎丘山高僧智琰禅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董良:唐代虎丘山高僧智琰禅师
资料图
智琰禅师是唐代高僧,字明璨,俗姓朱,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祖父朱祖献任梁朝员外散骑侍郎。父亲朱妏于陈朝任官吏。
智琰禅师母亲张夫人于初怀孕之日,梦见自己升入通玄寺塔上,登相轮而坐。张夫人于轮上眺望四种景色丝毫没有惧怕的神色。张夫人将梦境告知亲友,众人都认为是所孕之子将来得道超升的征兆,将来会成为人天师表,受人恭敬赞叹。亲友认为,张夫人的怀孕征兆,比前人两个太阳入怀中、双龙枕于膝上瑞相更令人称叹。
智琰禅师降生之后,形貌奇异,秀气贞心,惹人爱怜。师八岁出家,礼吴郡通玄寺璩法师剃度出家,随侍璩法师多年,对师父恭敬至诚,常为师父提鞋持衣从来不敢稍有懈怠,为师父倒茶做饭勤勤恳恳,跟从师父学道谦虚恭敬。
智琰禅师十二岁时,能够背诵一部《妙法莲华经》,而且对经文能够明悟听察,众人都称其是神童。智琰曾自思说:“京城四周都是名寺古刹,我为何要久居在这狭隘的道场呢?”师十六岁时,外出寻访善知识,希望道业能有所增进。师到报恩寺听持法师讲授《成实论》,听过之后神悟异常,智慧生发,随即能为大众宣讲《成实论》奥义,众人皆赞叹无人堪比。师之颖悟之智,深得持公欣赏,亲为师讲法引导。不久,智琰禅师告别持法师外出求法,期间还回到故里探望父母,后于本寺开弘经法。师之禅法峰峦竣峙,弟子每有请问,师均辩对如流,当时名宿皆赞叹师“诚骥足之逢善驭也”(良驹遇到善于驾驭之人)。
陈至德三年,陈皇帝组织文武大臣、高僧名宿论辩佛法。七日七夜,宫中佛灯长明,论辩场面之庄严,足令天神感动。智琰禅师当时二十二岁,以无碍辩才语惊四座,高僧大德没有能与之辩论的。陈皇上大为赞叹,称为奇才。大众莫不爱其优雅风度,佩服其敏捷的思维。
智琰禅师常以人世喧闹嘈杂,向往隐居山中幽静之所,以专志用功行道。陈朝灭亡之后,智琰禅师便隐迹吴郡虎丘山云岩禅寺。
智琰禅师住锡虎丘三十载,每天凭岩面壑,三业清净,悠闲自处。
禅坐之余,禅师常以虎丘涧水浇菜蔬,剪切松枝美化景观。天晴之日,常在劳作之余山间宴坐,神悟禅机。
智琰禅师虽然隐迹遁形,却名扬于外,十方禅子慕名远来者络绎不绝。当此之时,八方归仰,四众敬诚。尚书令楚国公杨素,精通文才武略,辅佐国家尽心竭力。虽有八斗之才,常谦恭待人。
一次,杨素行军淮海,听说智琰禅师道法高远,隐迹栖山,于是令军士鸣铙赴山中亲近禅师。见到禅师之后,杨素五体投地,恭敬至诚,深恨自己向禅师行头面接足之礼太晚。
左仆射邳国公苏威,重道爱仁,体恤民众。苏威一次出使吴越,闻师盛名,亲自登山拜谒。当见
隋炀帝杨广为晋王镇守扬州期间,广招英贤,名宿高僧皆被征召。智琰当时道盛名高,杨广亲书邀请,智琰禅师考虑到不前往则容易判罪,不能因为自己不赴诏而累及他人。于是便应请出山赴扬州说法,到扬州得到晋
武德七年,苏州总管武阳公李世嘉,与内外同僚一起迎奉智琰禅师还归虎丘山云岩禅寺。智琰禅师入山之后,十方禅客慧侣又云集而至,四众弟子皆为欢喜亲近。
智琰禅师自他两化,广济众生,讲经说法之余,经常礼拜《法华忏》、《金光明忏》、《普贤忏》等忏法。同时,念诵《法华经》三千余遍。智琰禅师诵经的感应不可思议,常有种种瑞相频频出现:香炉中的檀香不曾点燃而香炉中自燃香云;晚上的水罐才空,早上便自然溢出净水。
智琰禅师还发愿往生净土,亲自督造阿弥陀佛圣像,修身口意三种净业,修净土十六种观法。禅师与州内五百余人,每月集中一次,设斋讲说十六种观法。讲法之盛将近十载之久。智琰禅师还与四众弟子共同发愿求生西方,大众至诚念佛绕佛,诚心感应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菩萨于空中示现,大众感激涕零,益发精进念诵佛号。
智琰禅师于贞观八年十月十一日凌晨,于念佛声中安然示寂虎丘云岩禅寺。春秋七十一岁。当月二十二日,安葬于云岩禅寺南岭。下葬之日,远近信众云集于寺,花香乱空野,哀恸若云雷。自有送终以来的场面,没有能盛大若此的。
智琰禅师幼年时具有悲悯之心,性格正直,操守冰清玉洁,勤苦持节为人所赞。在饮食方面,智琰禅师口辞美味,日无再食;在生活中,不符合义理之事绝不履行,不符合佛法的言论绝对不谈。智琰禅师相貌奇美超出众人,品格高洁众人钦敬。陈朝临海王弟道安法师,厌世出家,博通内外经典。沙门都知道道安修行精进,持戒精严。智琰禅师与临海王、道安法师来往密切,当时人称其三人为“三英”。待到禅师决志隐居林泉,永绝人世,其芳风令德颇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凡来拜谒过禅师之人,没有不再次回山请师亲传香法。信众都尊师为“法海之朝宗,释门之栋梁”。
智琰禅师住世之时,以讲经说法为毕生的事业。综观禅师的一生,为信众讲说《大般涅槃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各三十遍,讲《观无量寿佛经》一百一十遍。常州弘业寺沙门法宣说:“我与法师往昔同在京城一起谈经论道,现在又成暮年密友近邻。不管人生顺畅或失意,但两人之情谊从没改变。如今禅师虽已逝去,我常想其容颜如在,悲伤其德音已寂灭。虽作文缅怀,仍觉有愧于于禅师德行,只有将对师之敬意勒石纪念。”法宣大师于智琰圆寂之后,与寺主智峰等人,共同树立高碑,立于寺宇之中,以激励后学效法师之德行,绍隆佛种,续佛慧命。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408/t20140806_221435.htm
以上是关于虎丘-董良:唐代虎丘山高僧智琰禅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虎丘-董良:唐代虎丘山高僧智琰禅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