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嘉木扬·凯朝:何为“皈依、摩顶、灌顶”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嘉木扬·凯朝:何为“皈依、摩顶、灌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嘉木扬·凯朝:何为“皈依、摩顶、灌顶”
当今佛教界出现一种现象,即传戒和密教灌顶的现象比较多,当然信众受戒之后,如法如理持戒念佛,是非常殊胜的;密教灌顶也是一样,今年蒙藏地区各大活佛和金刚上师在各大寺院举行各大密教各大金刚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的灌顶,这对于和佛教有缘的人们来说,也是非常难得非常殊胜的机缘。
这一生能与佛法相遇就是一种缘份,不论修持哪一法门(密乘讲本尊),都可称得上是有缘份。与密乘有缘之人,也是其一生的殊胜福报。《开胜道门诵》云
但是,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当今的社会现象即“受戒”和“灌顶”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学佛行佛,能够按照大和尚、大喇嘛们点播的要求去做,才是真正的学佛弟子。犹如去餐厅用餐,不知道自己要吃多少,点了很多菜,结果自己吃的很少,几乎80﹪都浪费了;尤其是自助餐的剩菜剩
“皈依、摩顶、灌顶”之间的区别是:“皈依”是皈依三宝,不相信其他宗教之意;“摩顶”是高僧大德给信众赐福吉祥之意;“灌顶”是得到金刚上师给予的灌顶加持,允
当今社会中对密教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希望修习显密教法的信众也不在少数。佛教这么好,误解的人却那么多,知道佛法教义的人却那么少。学佛行佛其实很简单,只要大家把各自的心态调整好或摆正好,即切实做到把贪心转换成喜舍,嗔心转换成慈悲,痴心(愚昧的心)转换成智慧,疑惑转成正信;深信因果关系,通达止恶行善的道理,离苦得乐,会最终获得彻底的解脱。
我们将着重对以上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界高僧大德、专家学者的智见,获得解答,即给大家带来解惑悟道,区分善恶利害关系;以结缘佛教,正确修持佛教传承,认识自我,感恩他人,奉献社会,从我做起;使大家的工作、家庭、朋友间的关系,融入到社会,力求达到佛教大众化、信仰生命化、佛法生活化和自利利他的人生境界。
嘉木扬·凯朝简介
嘉木扬·凯朝,蒙古族,1963年生于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祖籍内蒙古哲盟科左后旗。
1981年赴北京雍和宫修学蒙藏佛教。跟随恩师嘉木扬·吐布丹法师等系统地修学了蒙藏佛教经论和各种仪轨。1990年毕业于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毕业后,回雍和宫主要研究蒙藏佛教以及教学、翻译工作。汉译了北京雍和宫住持嘉木扬·图布丹法师藏文著的《释尊本生记》(1995年)和《吉祥果聚塔缘起及佛塔浅论—见而获益希奇莲花乐园》(2007年),先后出版于民族出版社。与雍和宫副住持胡雪峰法师先后编译、译著了《藏汉蒙对照佛教日诵》(2000年)和《藏汉蒙对照无上瑜伽部大威德金刚十三尊成就仪轨》(2006年),并于民族出版社出版。
1993年赴日本,在爱知学院大学著名佛教学者前田惠学教授座下攻读了硕士、博士课程,2001年7月获博士(文学)学位。在日留学期间主要研究了中国、日本、蒙藏佛教的阿弥陀佛信仰(硕士论文)和《蒙古佛教的形成过程与蒙古文化》(博士论文)。2004年于日本法藏馆出版,书名定为《蒙古佛教的研究》。期间又学习了原始佛教,熟读巴利文佛教文献。2001年回国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其间2002年4月至2004年3月以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与日本同朋大学中村薰教授共同研究了《日本净土思想与蒙古佛教的净土思想比较研究》。发表过多篇蒙藏佛教和汉传佛教净土以及日本佛教净土方面的学术论文。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bty1/gdnr/201610/t20161014_242236.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嘉木扬·凯朝:何为“皈依、摩顶、灌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嘉木扬·凯朝:何为“皈依、摩顶、灌顶”;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