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禅门巨匠浮山法远禅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浮山-禅门巨匠浮山法远禅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禅门巨匠浮山法远禅师
作者:周会明
浮山法远禅师(990-1067),“郑州人也”,(《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四)是临济宗五世传人省山首念的弟子。法远离开省山首念后,因长期住舒州浮山(今枞阳县),故史称浮山法远禅师。又因宋仁宗赐他“圆鉴”法号,故史亦称圆鉴法远禅师、舒州浮山圆鉴禅师。
浮山法远“阐扬宗风,其特异之机法,世称浮山九带”。(《佛学大词典》)北宋卓越的文学家欧阳修曾到浮山拜访法远禅师,法远以下围棋之道作比方,阐明禅宗哲理,令欧阳修感叹。“修初疑禅语为虚诞。今日见此老机缘,所得所
作为禅门巨匠,浮山法远禅师胸怀若谷,为古舒州培养五祖法演和投子义青两位杰出的禅门宗师。
五祖法演禅师(1024-1104)出川游学过程中,曾到浮山参谒浮山法远禅师。在接触中,浮山法远认为法演极具慧根,将来可成为担当如来家业,振兴禅宗的僧才。面对这样高素质的学子,浮山法远并不是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成为自己的弟子,而是指点他继续参谒禅林高僧。
一天,浮山法远告诉法演:“吾老矣,恐虚度子光阴,可往依白云。此老虽后生,吾未识面,但见其颂临济三顿棒话,有过人处,必能了子大事。”(《嘉泰普灯录》卷八)于是法演辞浮山法远禅师,离开浮山,来到了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拜与自己同龄的白云守端禅师为师。
法演在浮山时,浮山法远禅师告诫他说:“心为一身之主,万行之本。心不妙悟,妄情自生。妄情既生,见理不明。见理不明,是非谬乱。所以治心须求妙悟。悟则神和气静,容敬色庄。妄想情虑皆融为真心矣。以此治心,心自灵妙。然后导物指迷,孰不从化。”(《禅林宝训》)
浮山法远是在教育法演,心为一身之主宰、万行之根本。心若不能保持宁静,妄情就会产生。妄情一生,便会遮挡心性,就会使自己更加不明事理。不明事理,就会产生是非谬乱。所以,你现在最紧迫的任务是要修治自心。悟则神志祥和,气息安静。容貌恭敬,色相端生。即使你偶尔产生一点妄情,以妙心照之,便融为真心。如此修心,心必定会灵通清妙。然后可以开导众生,接引来机,天下遂化。
在浮山法远禅师的指点下,五祖法演在白云山海会寺很快彻悟,成为了白云守端的杰出弟子,成为了临济宗杨岐派一代杰出宗师。
经五祖法演之巨手,临济宗杨岐派得到了快速发展。再经过历代传承,元代,临济宗杨岐派成为了禅宗正脉、临济正宗。这其中五祖法演做出了杰出贡献。
五祖法演时刻不忘浮山法远禅师的恩情。晚年他曾说:“某十五年行脚,初参迁和尚得其毛,次于四海参见尊宿得其皮,又到浮山圆鉴老处得其骨,后在白云端和尚处得其髓,方敢承受与人为师。”(《五祖法演语录》)五祖法演对自己年轻时的参学经历仍记忆犹新,对浮山法远禅师的教诲时刻铭记在心。浮山法远禅师圆寂后,五祖法演曾作《悼浮
曹洞宗值洞山良价开宗后,曾经门庭兴盛。但进入十世纪后,这个具有思想家特质的宗派由于思想不能创新,无杰出传灯人才,门庭冷落而无奈地进入了百年孤独的年代。宋初曹洞宗六代传人大阳警玄到年老时,甚至在自己门下几个弟子中还找不到担当传灯大责的继承人。受大警玄禅师的委托,通过浮山法远禅师之巨手,投子义青成为了大阳警玄的嗣法弟子,曹洞宗七代传人,使中断了三十七年的曹洞宗法脉得以延续。投子义青彻悟后,浮山法远没有将他留在身边,而是让他去庐山栖贤寺,“依圆通秀禅师”,(《嘉泰普灯录》卷二)进一步丰富他的阅历。后投子义青入住太湖白云山海会寺,在此驻锡八年时间。在太湖县这个禅宗大道场里,投子义青完成了曹洞宗思想创新和人才培养两大历史任务,使沉寂了百年的曹洞宗在太湖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如今,曹洞宗法脉绵延,灯传不绝。
《投子义青禅师语录》收录了义青25首偈诗,其中就有17首偈诗是追思浮山法远禅师,而“不违浮山圆鉴禅师法命付嘱之恩”。(《投子义青禅师语录》)
五祖法演禅师是在白云山海会寺,拜白云禅师而证悟的,他对白云山一草一木极具深情。宋熙宁六年(1073),投子义青入住白云山海会寺时,五祖法演禅师住潜山县太平寺。但他对投子义青入住海会寺,振兴祖庭寄予了期望。投子义青入住白云山海会寺前,是在“太平(指潜山太平寺)受帖升座”。(《投子义青禅师语录》)入住海会寺时,五祖法演亲送投子义青来到白云山。
八年后,投子义青从白云山海会寺迁投子山后,应太湖县僧俗的礼请,五祖法演重新回到了白云山海会寺。投子义青圆寂后,五祖法演作偈诗以追掉,“寂住峰头云,洒落曹溪水。高张(涨)浮渡帆,直入大洋里。运载既缘终,昨夜狂风起。角女
唐代,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就是一个威震江淮的禅宗丛林。北宋时期,白云守端禅师入住白云山海会寺后,太湖县形成了海会寺这中心,联结龙门寺、四面寺的线状禅宗大道场。浮山法远禅师将法演、义青禅师不是留在自己的身边,而是送到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在这个大道场中,两位禅师终成为了一代杰出宗师,为我国禅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正是因为有白云守端、五祖法演、投子义青等禅师在太湖县弘扬禅宗,太湖县也因此在北宋时期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禅宗道场”,(《佛教图说》),随着历史传承,我国禅宗五宗七派中,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和临济宗黄龙派已失传,临济宗杨岐派在元代已成为临济正宗,禅宗正脉,目前我国禅宗仍然是“临天下、曹半边”态势。日本、韩国临济宗杨岐派和曹洞宗是主要派系。因此,浮山法远禅师不仅为太湖县乃至皖西南地区禅宗大道场的建设,为古舒州禅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国禅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浮山法远禅师圆寂后,北宋名臣、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为法眼撰写塔铭:“呜呼远公,释子之雄,禅林真龙。寿龄有限,慧命无穷。寒岩脊骨,千载清风”。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wywz/wywznr/202005/t20200508_286629.htm
以上是关于浮山-禅门巨匠浮山法远禅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浮山-禅门巨匠浮山法远禅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