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禅宗祖庭海会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禅宗-禅宗祖庭海会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禅宗祖庭海会寺
作者:周会明 、妙慧白云山海会寺位于太湖县城东10公里,今小池镇海会村境内。海会寺背依白云山,景色秀美,风光无限。寺右侧有一飞瀑自百米山崖倾泻而下,响彻云霄,人们称为响水崖;寺内有
佛教的知识从哪里学
一株千年罗汉松,树龄约1500余年,树高近10米,树围近9米,苍劲古朴,在佛教界,与九华山的凤凰松一起享誉海内外。寺前两山对立,似狮象把关,日夜呵护着千年古刹,人们称之为狮象把口。寺右侧有一条小河缠绕而过,九曲十八弯,似仙女从天空中撒下一条彩带,人们称之为玉带河。
佛教知识讲究大全
玉带河上,有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单孔石桥,桥似琵琶,人们称之为琵琶桥。沿河而上,有仙人打座、西日晚霞、东山古镜、仙人醉酒、千年石洞、聪明泉等胜景。此地峰回径曲,云绕溪环,灵秀天成;群山环抱,清净幽雅,堪称佛家圣地。寺因山而得名,山因寺而远扬。早在汉代,道家文化就在白云山传播。唐初,梅仙祖师在此建寺,从此,白云山成为了佛家名山。据考证禅宗史料,海会寺在唐至北宋中期,史先后称之为舒州白水山海会院、舒州白云山海会院、舒州海会院。
佛教入门知识和技巧视频
北宋中期,称之为白云山海会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安徽省首批重点开放寺庙。海会寺的建设曾得到了唐宣宗的支持。唐会昌年间,唐宣宗李忱在未登大位前,曾遁出长安,削发南游。这期间,李忱在同门师兄昙清禅师的帮助下,在太湖县四面山四面庵隐居了一段时间。李忱当上皇帝后,念念不忘四面山四面庵,念念不忘昙清禅师,在位期间,他动用国家财力资助四面庵扩建。并同意用自己的年号,将四面庵改名为大中寺。据《新修大藏经》收录的《景德传灯录》记载,昙清禅师晚年迁海会寺,圆寂后葬白云山,故史称昙清禅师为白云昙清禅师。昙清禅师晚年住持海会寺期间,也在唐宣宗的支持下对禅院进行了扩建,使海会寺成为了古驿道旁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晚唐及五代时期,我国禅宗文化纷呈发展,先后形成了临济宗、法眼宗、曹洞宗、云门宗、沩仰宗等五个宗派。禅宗文化在竞争中发展,使之成为了中国人自己的佛教。为扩大宗派影响,一批又一批禅宗巨匠,占名山,住大刹,接引学人,传承和发展禅宗文化。交通便利、规模宏大的海会寺自然成为了禅门高僧竞相入住的寺院。据《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史籍记载,晚唐至五代时期,先后有曹洞宗二代传人舒州白水山和尚、曹洞宗三代传人舒州白水山玮禅师、法眼宗三代传人舒州白水山如新禅师住持寺院,弘扬禅宗文化。在响水崖顶,有唐“天祐二年(905)三月,太原举人王举元按部到寺观龙潭瀑水”石刻。足见白云山海会寺在此时就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北宋时期,是白云山海会寺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而这一辉煌是从白云守端禅师入住此寺时起步的。宋嘉祐八年(1063),应舒州府官员的礼请,临济宗杨岐派二代传人白云守端从黄梅五祖寺来到太湖县,初住城东的法华寺。宋治平二年(1065)前后,“迁居白云海会”(《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在此开设禅宗道场约七年时间,发展和丰富了杨岐方会开创的临济宗杨岐派思想,培养了一代禅门巨匠五祖法演禅师。五祖法演禅师虽“在舒郡二十七年。三处住院。”《五祖法演语录卷三》。但以在海会寺生活的时间最长。五祖法演在海会寺期间,“每日起来,拄却临济棒,吹云门曲,应赵州柏,担仰山锹,驱沩山牛,耕白云田”(《五灯会元》卷十九),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吸纳禅宗各派精髓和儒、道文化以及太湖县优秀的地方文化,杨岐宗在白云山海会寺自成体系。五祖法演门下弟子众多,龙象辈出,最杰出的弟子有“克勤、慧勤、清远”等“佛门三杰”。通过他们,杨岐宗走出了太湖,走向大江南北。“黄龙、杨岐二宗,皆出于石霜慈明。初,黄龙之道大振,子孙世之,皆般般不减马大师之数,自真净四传而涂毒。杨岐再世而得老演,演居海会,乃得南堂三佛以大其门户,故今天下多杨岐之派”(《丛林盛事》)。进入南宋以后,杨岐派已成为禅宗最大宗派。元代,杨岐派被钦定为禅宗正脉、临济正宗。曹洞宗直洞山良价在唐大中年间开宗后,曾有过短暂的辉煌。进入宋代后,由于门下无杰出的传灯僧才,无奈地进入史称的“百年孤独”。曹洞宗五传至大阳警玄禅师(943-1027),虽然大阳警玄机警、聪慧,门下仍然静如止水。面对曹洞宗衰落的发展态势,大阳警玄“叹无可以继其法者”(《禅林僧宝传》卷十三),为找到承担大任的传灯人才,“以平生所著直裰皮履”(《历代佛祖通载》卷十九)为记,托付给前来拜访的临济宗高僧浮山(今枞阳县)法远禅师(990-1067),代寻曹洞宗传灯人才。浮山法远禅师接受大阳警玄的委托后,历经二十余年,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始选中自己的高徒投子义青“续洞上之风” (《历代佛祖通载卷19》)并嘱咐他离开浮山,继续游方参学。投子义青于“熙宁六年(1073)还龙舒。道俗请住白云山海会寺——八年迁投子山”(《历代佛祖通载卷19》)在此住持八年时间。在这个大道场里,他完成了曹洞宗思想创新任务,将曹洞宗引向看话禅领域,拓宽了曹洞宗发展空间。他还利用海会寺大道场培养道楷、报恩等一批杰出的弟子,而这些弟子“此等大宗匠,作枝成蔓,玉回珠转”(《义青禅师语录》),使曹洞宗在太湖县白云山成功地走出了百年孤独, 走向兴盛。曹洞宗已由过去局限于江西、湖南等山区一角,而传播到我国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北宋时期,白云山海会寺高僧云集,《景德传灯录》、《续传灯录》等史籍收录法华全举禅师、海会通和尚、海会显同和尚、海会岳禅师、白云守端、五祖法演、义青投子、海会慧情况宗、海会守从、海会宗和尚等十四位禅师在白云山海会寺建立禅宗道场,培养了克勤、清远、道楷等60位杰出禅门弟子。禅宗五宗七派中,除沩仰宗外,其余各宗各派都在此留下了发展足迹。以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为中心,沿古驿道东联今潜山县太平寺、三祖寺,西联太湖县龙门山龙门寺,四面山四面寺,湖北黄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江西九江圆通寺、云居山真如禅寺,形成了影响中国禅宗文化发展方向和发展态势的线状禅宗大道场。相传此时的白云山海会寺,已是“进门三更衣,骑马关山门”之盛况。北宋后期,京城开封建有大相国寺两禅院、法云禅院、天宁万寿寺和十方净因禅寺等五座皇家禅寺,能够入住这些禅寺的禅师们自然都是当代杰出名僧。这期间,白云山海会寺培养的慧勤、克勤、义青、报恩等四位杰出弟子先后住持京城皇家寺院。从此,白云山海会寺名扬天下。至元代,我国禅宗五个宗派中,法眼宗、云门宗、沩仰宗和临济宗黄龙派先后失传,千年禅宗古树仅存临济宗杨岐派和曹洞宗。而这两个宗派从元代开始,呈现出“临天下、曹半边”发展态势。这个发展态势,经明、清一路走来,维持到至今。早在宋代,杨岐派和曹洞宗就传入日本、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当代又经日本又传入欧美地区,禅宗文化已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白云山海会寺以厚重的文化,哺育了两个临济宗杨岐派和曹洞宗,至今这两个宗派根深叶茂,灯传不绝,足见白云山海会寺在我国禅宗史中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进入南宋后,随着宋廷南迁至杭州,长江以南地区,特别是以今杭州为中心的江苏、浙江、福建等东南地区,成为了我国了禅宗文化发展重地。随着禅宗文化发展中心的东移,白云山海会寺在我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开始由兴盛步入衰落。元代,由于当时国家实行喇嘛教统制政策,白云山海会寺在我国禅宗史上的地位进一步弱化。但《续传灯录存稿》仍收录了舒州普明无用宽禅师在这一时期住持白云山海会寺,培养了曾为元顺帝说法的龙池永宁禅师。表明了此时的白云山海会寺,依然是高僧云集,禅风浓郁。宋淮西佥宪干王伦题“淮西第三古刹”,清光绪时,著名的书法家,督河使长白麟于道光乙未秋八月为海会寺题写的“正法眼藏”匾额,现在仍挂在寺内,寺内还有清慈禧太后赐匾“真如自在”。可惜这块匾已失落于民间。宋进士郭祥正,明哲学家、太湖知县罗汝芳,明嘉靖年间拔贡、邑人吕元,清康熙年间邑人毕琪光等著名诗人以及白云守端、五祖法演、投子义青等高僧大德在海会寺留下大量美丽的诗篇。据民国十年《太湖县志》记载,清康熙四十二年,雍正十三年、乾隆二十四年,该寺进行了三次重新修理,咸丰九年, 清军与太平军在小池激战,海会寺遭受破坏,仅存前殿;同治四年,当地绅士捐资重修祖师殿;光绪四年,住持僧最安禅师重修殿宇,增设寮房,渐复旧观。解放初期,由于战火影响和社会动乱,海会寺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到1961年底,千年古刹仅有僧人5人。1962年,全县僧尼百余人集中于海会寺进行集中教育和劳动,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1966年“文革”,海会寺遭到了彻底性的破坏,中殿被红卫兵折除,佛像全毁,百余名僧人被驱散,庙四周五座古塔被推倒,一部分僧房被当地农民占用。白云祖师灵塔被拆,现仅剩下塔基,上书“白云守端之塔”,为五祖法演所书。寺中仅两名僧人守着已留传千余年的灯火。到1975年,海会寺已是残垣断壁,一片荒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会寺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1982年,海会寺被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开放寺庙。1983年,当地村民归还了被占用的部分房屋。1984年,省政府拔出专款维修了上下佛殿。1990年,当地村民归还了在“文革”期间占用的耕地和山场。1994年,建成大殿和东寮房。1997年,拆除上殿,恢复祖师殿和藏经楼。1999年,新建地藏殿和观音殿。2004年,新建居士楼。2005年,恢复大雄宝殿,并开通“海会寺网站”。2006年,新建佛教文化楼。2007年4月,在白云山畔建设祖师塔,塔高12米,以纪念白云守端禅师为我国禅宗文化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10年,在县、镇、村各级的支持下,征用寺前田地五亩和寺旁部分农户房屋,并在105国道通往寺院的路口建青石牌坊。2013年,开通海会寺至县城农村公交班线。2014年,改建下佛殿,确保了千年罗汉松有足够的生长空间。2015年,新建寺前广场。2018年,新建了停车场,2019年,对寺前公路进行了扩建,千年古刹,呈现出勃勃生机。通过多年的努力,千年古刹海会寺已超过唐宋时期的规模。一大批海内外高僧和专家特别是
知识这个词来自佛教
日本高僧、佛学专家纷至沓来,到海会寺寻根问祖,参拜祖庭。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wywz/wywznr/202005/t20200508_286631.htm
以上是关于禅宗-禅宗祖庭海会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禅宗-禅宗祖庭海会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6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