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云门宗高僧法云法秀禅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禅宗思想-云门宗高僧法云法秀禅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云门宗高僧法云法秀禅师
作者:周会明北宋中期,有一位高僧从江南来到舒州太湖县,应请住持四面山四面寺。这位高僧后离开了舒州,
古代佛教知识点总结图片
沿古驿道南行到了庐山,后“奉诏住长芦(今江苏镇江)崇福”(《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十),再奉诏住持京城开封皇家寺院法云禅寺。这位高僧就是云门宗五代传人法云法秀禅师。法秀(1027-1090),“秦州陇城
哪里可以学佛教知识
(今甘肃省秦安县)辛氏子”。(《续传灯录》卷八),因晚年住持京城开封法云禅寺,故史称法云法秀禅师。又因宋神宗赐法秀“圆通禅师”法号,故史亦称圆通法秀禅师。
法秀三岁起由甘肃天水麦积山应乾寺鲁和尚收养,“遂从鲁姓”(《续传灯录》卷八)。年十九岁,试经合格,正式出家受戒为僧。后“励志讲肆”(《续传灯录》卷八),学习因明学及《唯识论》、《百法明门论》、《金刚经》、《圆觉经》、《华严经》等佛教经论,深究义理,善于讲论,在长安、洛阳一带逐渐出名。 法秀讲《华严经》时,常依据唐代圭峰宗密(780-841)的华严著述进行发挥,然而他对宗密学习禅宗表示不满。他虽敬佩在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传法的被称为“元华严”的禅师,但又对他非难传统佛教和禅宗以外诸宗(指言教),仅重视佛经讲授的做法而表示遗憾。他说:“教尽佛意,则如元公者,不应非教。禅非佛意,则如圭峰者,不应学禅。然吾不信世尊教外,别以法私大迦叶(大迦叶:即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
可见此时的法秀重视讲述经教,对以心传心,教外别传的禅宗持反对态度。当时我国南方是禅宗的主要活动区域,为此他决定南下实地考察禅宗,他要广泛地收集资料,对禅宗加以抨击。
南下前,他对他的师兄们说:“吾将穷其窟穴,搜取其类抹杀之,以报佛恩乃已耳。”(《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 随后他南下到了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护国寺参访时,看到《净因禅师碑》上写着:“僧问报慈,如何是佛性?慈曰:谁无?又问净果,果曰:谁有?其僧因有悟。”净果是唐代护国寺的禅师,名守澄,是曹洞宗创宗人洞山良价的再传弟子。报慈是潭州报慈寺藏屿禅师。他们是以“相即不二”的中观理论来论证佛性的,是慧能以来禅宗内部常见的说法。然而法秀站在佛教义学的立场上,对此很不理解,看后他大笑说,岂敢对佛性说有说无?况且又称“因有悟哉”(《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
然后法秀沿长江东下,来到今安徽省无为县铁佛寺参谒云门宗下四世、雪窦重显禅师弟子天衣义怀后,才逐渐改变了对禅宗的看法。当他开始看到义怀“貌寒危坐,涕垂沾衣” (《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的样子时,颇不以为然。
义怀问他讲何经,他答讲《华严经》;义怀又问:“华严何以为宗?”法秀答:“法界为宗”。义怀紧接着问:“法界以何为宗?”法秀答:“以心为宗。”义怀再问:“心以何为宗?”(《续传灯录》卷八)此时对禅宗持反对态度的法秀答不出来了。义怀开示他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续传灯录》卷八)。义怀告诉他说,如果自己在意念上存在一点误解,那么就会有天地悬隔的区别。 华严宗创宗人法藏是以“法界”为华严宗的根本宗旨,到澄观、宗密时,更多地强调“法界”所具有的“心”、“心性”的意义。法秀的回答当是依据澄观或是宗密的观点,在理论上与禅宗并无根本区别。然而义怀最后一问,他却答不出来,不禁对义怀肃然起敬。
自此法秀拜义怀为师,由一名原计划南下收集材料,抨击禅宗的法师而变成了禅师。在义怀辗转池州、江浙一带名山大刹时,法秀都始终跟随在他身边,长达十年之久。
一天,法秀听到寺里一位僧人举白兆(唐代安州山志圆)问报慈(潭州报慈寺藏屿):“情未生时如何?”(《续传灯录》卷八)意思是产生情欲,将障隔智慧;形成妄想,则污染心体。对于此问,报慈仅以一“隔”字回答。法秀听完这段公案后,忽然大悟,立即将自己的悟境告诉义怀,得到了义怀的印可。从此,法云成为了义怀八十三个弟子中一员。
法秀离开义怀后,游历江淮。“初住龙舒四面”(《续传灯录》),即舒州太湖县四面山四面寺。因为投子义青曾在法秀门下参学过,因此笔者认为,法秀来舒州太湖县的时间大概北宋中后期,其时白云守端已经来到了舒州太湖县。法秀驻锡舒州太湖县四面山四面寺期间,“衲子追逐,不厌饥寒”(《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而法秀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以身任之”(《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因此,法秀在舒州太湖县四面山四面寺充分吸取了舒州太湖县地方文化精华,不断充实到云门宗思想中,为他后来弘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秀离开舒州后,迁庐山栖贤寺,并在此寺驻锡二十余年。在庐山,法秀还培养了一位后来到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弘法的曹洞宗七代传人义青禅师。义青在今安徽省枞阳县浮山经临济宗浮山法远禅师教导,由浮山法远禅师代表已圆寂的曹洞宗六代传人大阳警玄禅师将所付皮履布裰为记,成为了大阳警玄的嗣弟子后,“令依圆通秀禅师”(《续传灯录》卷六)。
义青来到庐山后,法秀安排他为上座和尚。可义青整日无所事事,常独自在禅堂中嗜睡。寺中有人告诉法秀,说义青整天在禅堂中嗜睡,应该如何处置。法秀带着柱杖走进僧堂,看见义青正在睡觉,于是用柱杖敲着禅床,呵斥道:“我这里无闲饭,与上座吃了打眠(打眠:睡大觉)” (《续传灯录》卷六)。义青揉着眼睛爬起来,问您叫我干什么呢?法秀说:“何不参禅去”(《续传灯录》卷六),义青说:“美食不中饱人吃”。(《续传灯录》卷六)义青这句话的本意是,吃饱了的人对任何美味佳肴都不感兴趣。其实这是一句双关语,暗示着两层意思,一是表明我并不是在这里吃闲饭的;二是暗示我正在等待应接禅机。法秀说:“争奈大有人不肯上座”(《续传灯录》卷六)。法秀的意思是说,无奈寺中有不少人就是不同意你的看法。义青说:“待肯堪作甚么?”(《续传灯录》卷六)义青这句话字面意思是等到别人都同意了,还有什么意思?意谓自性自知自用,依照本性行事。如果按照他人的意愿行事,就丧失了自性。法秀说:“上座曾见甚么人(什么地方)来?”(《续传灯录》卷六)义青说:“浮山”(《续传灯录》卷六)。当时临济高僧法远禅师驻锡浮山,名声大振。而且,法秀也曾参谒过浮山法远禅师。于是法秀对他说:“怪得恁么顽赖”(《续传灯录》卷六)。法秀高兴地对他说,怪不你这样死皮赖脸。于是两人握手,相视而笑。表明他俩应对默契,心投意合,义青“由是道声籍甚” (《续传灯录》卷六)。后义青离开九江,迁住舒州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
宋熙宁九年(1076),宰相王安石(1021-1086)被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
佛教说的依止善知识
第二年改集禧观使,封舒国公,长住江宁(今南京)。他自幼信奉佛教,与临济宗黄龙派赞元禅师颇有深交。他此时听闻法秀之名,请他住持蒋山寺。不久,王安石因子王方之死痛悼不已,舍自住地建保宁禅寺,礼请法秀住持。法秀后又奉诏住持真州(今江苏仪征)长芦崇福寺。此时,法秀在今江苏一带声名远播。
宋英宗三女、神宗之妹历冀国、秦国、越国大长公主,与驸马尉张敦礼在元丰五年(1082)奏请在京城开封建法云禅寺。寺建成后,宋元丰七年(1084),宋神宗诏法秀住持法云禅寺,法秀入京后,奉诏入宫为宋神宗以及两宫说法,深得宋神宗喜爱。宋神宗赐法秀“圆通禅师”法号。在法秀的弘扬下,“云门宗风,自是兴于西北”(《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
法秀在京城与士大夫多有交游。宰相司马光(1019-1086)尊崇儒学,有一段时间曾排斥佛教与道教。法秀对司马光说:“相公聪明,人类英杰,非因佛法不能尔,遽忘愿力乎?”(《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法秀是说他之所以成为今世英杰,是因为前世奉佛为善的报应。而你现在却排斥佛教,难道忘记了佛陀普渡众生的誓愿了吗?司马光听了法秀的话后,虽不信奉佛教,但他从此以后对禅师说法也不介意。
法云寺成为了京城开封“士大夫日夕问道”(《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的另一个文化场所,士大夫中包括娶英宗第二女蜀国长公主的驸马尉王诜等人。画家李公麟善画马,法秀呵斥说:“汝士大夫以画马名,矧又画马期人夸,以为得妙。妙人马腹中,亦足惧。”(《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法秀对他说,画马死后会托生为马,永世将不得轮回。劝他多画观音像,“以赎其过”(《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哲宗时,官至起居舍人。黄庭坚受苏轼影响较大,与张耒、晁补之、秦观等人被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善诗文,所著诗文深受世人喜爱,但法秀称之为“艳语”,加以斥责。黄庭坚笑说:“又当置人于马腹中耶”(《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法秀说,岂止是马腹,恐怕要下地狱。法秀的说法似乎拘板,不近人情,也许是和这些儒者文人开玩笑。但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法秀与这些士大夫关系的密切程度。
宋元祐五年(1090),法秀病,宋哲宗诏御医给他治疗,他断然拒绝。他说:“吾有疾,当死耳。求治之,是以生为可恋也。平生生死梦,三者无所拣,挥去之。”表示对生、死、梦三者已无须作出选择。死前他召集弟子,“更衣安坐,说偈三句而化”(《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六)偈曰:“来
佛学入门必背100个常识
时无物去时空,南北东西事一同。六处住持无所补。”(《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十)
《续传灯录》卷十二收录了法秀禅师法嗣五十九人。分别在今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浙江、江苏、江西一带弘扬云门宗。其中,弟子佛国惟白在法秀逝后继任京城开封法云禅寺住持,并撰《建中靖国续灯录》三十卷,晚年迁明州(今浙江宁波)天童寺。在今安徽弘扬云门宗的有寿州霍丘归才禅师、庐州真空从一禅师、舒州甘露德颙禅师、太平州芜湖县吉祥讷禅师、庐州广慧冲云禅师、庐州承天资福月禅师、庐州澄慧义端禅师等七位禅师,使安徽在北宋中后期成为了云门宗重要的弘法基地。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wywz/wywznr/202006/t20200609_287631.htm
以上是关于禅宗思想-云门宗高僧法云法秀禅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禅宗思想-云门宗高僧法云法秀禅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