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档案管理-雍瑞法师: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0-18 18:4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档案管理-雍瑞法师: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档案管理-雍瑞法师: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初探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雍瑞法师: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摘 要

佛教档案管理工作是指国家各级档案馆(室)、宗教档案管理机构及佛教档案管理部门直接对佛教档案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档案的种类逐渐增多,佛教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加剧。研究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学者也越来越多,而且国内外有关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整个佛教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佛教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尚少,为了适应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本文将以一种全新的角度,通过分析佛教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佛教档案管理工作薄弱的原因,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出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实现佛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佛教;档案;管理工作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而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大约为公元67年,即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佛教的发展可以大略概括为不立文字阶段和立文字阶段,即无档案阶段和有档案阶段。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讲法四十九年,这一阶段弟子们接受老师的亲自教导,没有将老师所讲的文字记录下来,此阶段佛教处于无档案阶段。后来释迦牟尼圆寂,众多弟子聚在一起将释迦牟尼佛生前讲的课集结成经典,此阶段的佛教档案处于口诉档案阶段。后来在佛教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讲解经典、绘制佛像、建筑佛教寺庙等过程中形成的书稿档案、艺术档案、建筑档案等各种门类的档案,到此佛教档案进入成熟阶段。

中国佛教档案的产生是与佛教的传入同步的,佛教的传入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梵文档案,同时还促使汉文佛教档案的大量产生。最早的度碟库在两汉时期就出现了,它是专门收藏僧民身份证明材料的,又如唐宋时期在一些有名的寺院中出现的绘画,不仅是艺术品,也是记载僧尼活动的档案材料。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汉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充分结合,在各个方面均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逐渐超越其他形式的文化,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三足鼎立的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佛教在发展过程中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四五百年时间,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到了隋、唐遂产生天台、华严、唯识、禅宗、净土、密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宗派,在此过程中又形成了各种各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档案。

由于佛教档案中存在着很多年代久远、价

高中佛教知识大全书籍

值珍贵的档案,因此,一些人已经开始以各种手段盗取佛教档案,加以佛教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保护意识,部分佛教珍贵档案已经开始老化或破损。针对佛教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保护好佛教档案、做好佛教档案管理工作成为当今档案界的一大课题。

国内外对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开发佛教档案内容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增强佛教档案载体制成材料的耐久性,完善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各环节。”三个方面的研究。“开发佛教档案内容信息的价值和作用”的研究者主要是一些佛教信众以及文化工作者,他们研究佛教档案主要是为了弘扬佛教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他们着重研究佛教档案内容信息的价值和作用,例如,2008年8月董中印发表在池州学院报上的《网络环境下九华山佛教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文就从佛教档案内容信息入手,阐释了利用九华山佛教档案的学术价值为佛教及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增强佛教档案载体制成材料耐久性”的研究者主要是档案工作者和制造档案载体材料的厂商,他们主要是从档案保护技术学的角度入手进行研究。档案工作者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好佛教档案,以实现更好的提供利用,而厂商的研究则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虽然他们的动机不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即尽可能的延长佛教档案载体的寿命。例如,汪孔德、何立新二人于2008年8月发表在池州学院报上的《九华山佛教档案保存完好的原因探析》一文就从档案保护技术学角度对九华山佛教档案能够跨越千年仍旧保存完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九华山佛教档案保存完好除了九华山优越的环境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九华山佛教档案载体材料防腐性强,能够抵抗有害气体、灰尘、光照等的破坏。“完善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各环节”的研究者主要是档案工作者,他们主要是从档案管理工作八大环节入手,针对佛教档案工作中日益增多的问题,各抒己见,提出了各种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例如,2005年1月,赵官忠发表在档案学研究上的《佛教档案的管理》一文就从档案管理工作入手,深入探讨了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归档范围、管理方法、保管期限、管理和利用”等,而且此中,赵官忠将佛教档案全部定位为永久保管,这是史无前例的。

虽然国内外对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要找到一种在各个方面都优于现有管理模式并付诸实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人们还将继续探索新方案,在新方案出台之前佛教档案管理工作还将受到各方面的挑战。

一、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为认清迷信和邪教的本质提供参考

佛教和迷信、邪教是水火不相容的意识形态,很多迷信和邪教组织往往打着佛教的旗号欺骗和蒙蔽人民群众,宣传自己的歪理邪说。他们的学说似是而非,没有专业的佛教知识很难辨别真伪。

历代假借佛教名义宣传自己歪理邪说的邪教和迷信组织层出不穷。据历史记载于梁武帝时期创立的“弥勒教”,数百年间于民间流传,并不断有人藉此造反。北魏宣武帝时冀州沙门法庆,自命“新佛”,以李归伯为“十住菩萨”,创“大乘佛”;所谓的新佛就是引用佛经中“弥勒下生成佛”之说,力倡杀人,认为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魏书·元遥传》),史称“大乘教起义”,后来被元遥所灭。此后,假弥勒降世为旗号的事件此起彼落。要破除他们的歪理邪说就要认真研究佛教档案的内容信息,学习佛教档案中的佛法知识,了解佛教的历史和现状,以佛教档案内容信息作为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他们并非佛教,破除他们的歪理邪说,保证佛教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安定、民族团结。

因此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保证佛教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是研究佛教档案信息,认清迷信和邪教的本质,站稳立场,自觉抵制迷信和邪教的前提。

(二)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储备资料

佛教在中国从无到有,从萌芽到繁荣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内容丰富、价值珍贵的独特文化,而承载这种文化的佛教档案变成了传承这种独特文化的百科全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充分融合,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佛教文化传承载体的佛教档案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六祖慧能大师留下的档案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发展。

1.促进儒家理学的发展

慧能禅师对儒家文化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对宋明理学的影响方面,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宋朝以前这段时间,儒家的文化一直处于正常发展中,并没有大的改动。直到宋代理学家吸取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将理学发展起来,儒家的文化已经彻底受到了道家和佛教的影响,而且从内到外都和原来的儒家有很大的不同。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充分吸收佛、道两教的思想来完善自己的学说。《六祖坛经》中的禅学思想是宋明理学家借鉴的重要理论之一,他们充分吸取《六祖坛经》中的思想来发展自身,《六祖坛经》对他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学、理学和心学上。而后世理学的“知行观”特别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与六祖慧能《六祖坛经》中的学说有直接联系。这也是六祖慧能在儒家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

2.促进道家文化的发展

自古修为高深的道长和研究道家文化的学者都会认真研究儒家和佛教的档案,从中寻求三教的异同。而《六祖坛经》恰恰是他们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他们通过研究《六祖坛经》从中找到能够完善自身学说理论的部分补充在自己的理论之中。在研究过程中《六祖坛经》中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对其产生影响,道教的“知行观”、“定慧双修观”以及后世道教的发展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六祖坛经》中禅学思想的影响。

佛教档案内容信息在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文物学、艺术学、建筑学、医药学、气象学、档案学、古迹学、经济学等方面均起到不可低估的价值,例如:在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献史上五大发现之一的“敦煌经卷”发现后,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对这些档案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地域文化三大显学之一的“敦煌学”。这充分说明了佛教档案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研究佛教档案内容信息,实现佛教档案信息共享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管理好佛教档案即是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储备宝贵资料。

(三)为加强民族团结搭建桥梁

佛教本身就有民族性,它和民族问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佛教档案中记载了大量关于民族战争、民族矛盾的事例。例如,藏族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的史实不仅记载在大量的史料之中,同时也记载在了藏族佛教的档案之中。保管好佛教档案有助于决策者了解民族之间的信仰特点,做出正确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矛盾,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

同时,佛教还具有世界性的特点,佛教档案还可以成为国际交往的媒介,对于加强我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96年9月,九华山佛教文物、档案“明代大藏经、圣谕、血经、贝叶经”等被带到韩国进行为期10个月的展览,韩国国务院总理、议长和文化体育部长等高官参观。这次展出交流了中韩人民的感情,促进了中韩两国的民间往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韩的友好关系。

因此,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管理好佛教档案无形中为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新的桥梁。

(四)有助于完善整个佛教的管理工作

佛教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佛教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哲学上认为“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整个佛教管理工作一部分的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佛教管理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现代佛教与时俱进的程度。因此,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健全整个佛教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五)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在现今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一些地区利用佛教的实物档案,建筑档案、艺术档案、旅游胜地等为依托,兴办旅游事业,以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以六祖慧能大师的档案为例,六祖慧能“肉身舍利档案”、以及在六祖慧能影响下形成的实物档案,建筑档案、艺术档案、旅游胜地等吸引了世界各地大量的游客,无形中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每到佛教节日或者与六祖慧能有关的日子,很多地区就会联合举行纪念活动,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如2009年,六祖慧能诞辰日,中国12城市联合推广禅宗文化旅游。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交流。

目前,一些佛教寺院已经尽力营造佛教档案管理机构,充分响应了佛教管理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健全了佛教档案管理工作。例如:2006年7月24日,广州市六榕寺被评为“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六榕寺佛教档案管理机构的晋升充分说明了佛教档案管理机构缺乏的现状正在改善,佛教档案工作者正在为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而奋斗。同时,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还有助于解决庙产纠纷、发展佛教自身、解决民族矛盾等。

二、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佛教档案管理工作是我国佛教管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佛教档案载体也已经有了丰富的发展和变化,随着佛教档案载体种类的增多,佛教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

(一)大量佛教档案遭到破坏

随着历史的发展,佛教档案数量的增多,佛教档案管理技术以及保管设施难以适应当今的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佛教档案的过程中,由于内外不

佛教什么是大善知识的

同因素的影响,致使大量佛教档案遭到破坏。

1.人为破坏

佛教传入我国两千多年间,在与儒、道等本土文化的融合中曾面临着四次灭佛事件,即史上所称的“三武一宗事件”,又称“灭佛事件”。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四位领导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明令烧毁佛教经像、驱赶僧尼。在此过程中佛教受到短时间的冲击,大量佛教珍贵档案遭受破坏。另外,“十年文革”又一次使佛教档案遭受了巨大破坏。例如,在“十年文革”中,黑白颠倒,红卫兵不仅破坏了寺庙中大量的文字档案、艺术档案、实物档案、建筑档案,连六祖慧能大师等几位大师的肉身档案也没逃过此劫。据《赵朴初说佛》一书记载1

佛教知识电影

979年春,真空禅师到中国佛学院主讲律学,向赵会长(赵朴初)、明真、巨赞等汇报“文革”中六祖真身被毁坏的事情经过时说:“‘文革’中,造反派将六祖、憨山、丹田真身带到韶关,欲焚未果。但将六祖真身胸背洞穿,大若碗口,脏腑、灵骨掏搓于地其状实难卒睹。我冒死收其骨,藏于九龙泉后巨树下……”赵朴初非常重视,马上组织人进行抢救,并予以修补,其肉身档案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灵照塔中。

六祖慧能大师及几位大师肉身档案及相关档案的破坏是中国佛教界、档案界、文物界、史学界的巨大损失。但是,六祖慧能大师及几位大师肉身档案及相关佛教档案的抢救却是一大幸事。但是被焚毁与破坏的档案已经无法恢复,佛教档案被大量破坏的事实已经无法挽回。同时,由于佛教档案工作者缺乏专业知识,佛教档案保护工作无从下手,大量佛教档案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导致大量佛教珍贵档案发黄、变脆、破坏、出现霉斑等。

2.自然损坏

档案制成材料的变化以及外部保管环境的不适宜是佛教档案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因素。

佛教档案大致可分为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两大类。而佛教的纸质档案大部分历史悠久,最早的距今已有千年之久,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一些档案的主要化学成分已发生变化,遭到破坏。佛教新型载体档案主要形成在佛教法会、讲经等活动中,而负责这些活动的人员缺乏专业档案知识,在选择新型载体档案的载体时只是随机选择,很少经过专业挑选,而这些档案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所以在管理过程中难度加大,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新型载体档案的主要化学成分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加之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难以处理,导致新型载体档案也遭到破坏。

档案库房及保管环境都有严格的要求,部分佛教寺院的环境很不利于佛教档案的保管,防范措施很难达标,而且佛教档案中有很多珍贵的档案不便找人代为保管,这也导致大量佛教档案面临威胁。

(二)佛教档案管理部门有待完善

1.管理部门分散

佛教档案的主要管理部门是佛教寺院,而仅中国大陆的佛教寺院就数不胜数,随着佛教寺院的不均匀分布,佛教档案管理部门呈现出明显的分散性。而不同的寺院又有自己的各项规章制度,彼此之间难以协调统

佛教禅修健身知识大全集

一,宗教领域以及档案领域又缺少强有力的统一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作为同一地区的省市档案馆很少正式接收佛教档案,也很少正式代寺院保管佛教档案,这便增加了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

2.库房存在隐患

根据国家档案业务规范的规定,档案库房要做好“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防护措施,而由于佛教档案大多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很多寺院的资金投入又有限,这就导致各项防护措施难以完成。

(1)防盗隐患

很多佛教档案以及佛教历史文物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很多不法之徒早已对佛教珍贵档案以及历史文物垂涎三尺。从古到今佛教珍贵档案被盗现象屡见不鲜,如有看守不当便会出现盗窃现象。

(2)防光隐患

正常的档案库房窗子要配挂窗帘,防止阳光直射库内;同时库房照明装置应以使用白炽灯为宜,避免日光灯中紫外线对档案纸张的破坏。但是由于佛教档案工作人员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认识程度不够,大量佛教档案库房没有按着规定置办窗帘、白炽灯等设施,导致佛教档案遭受阳光等直射发黄变脆。

(3)温湿度隐患

档案库房应配备温度计、湿度表、去湿机、吸潮剂、空调等设施,但是大多数佛教档案库房里面没有这些设施。而且一些佛教档案库房又处于南方多雨地区,到了雨季阴雨连绵,随着空气温湿度的增加佛教档案库房内的温湿度急剧增加,致使大量佛教档案发霉。

(4)防火隐患

按规定档案库房周围要灭绝火源迹象,库内严禁吸烟,档案柜要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还要建立严密的防火制度并配备消防灭火器材。但是佛教建筑及保管佛教档案的橱柜大多是木制。而且佛教寺院内每日都会烧香,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佛教档案工作面临的非常严重的隐患。

(5)防生物隐患

所谓防生物隐患主要是指预防“档案害虫、老鼠”等能够破坏档案的生物,这就需要在档案库房内投掷大量灭虫、灭鼠药物。而很多佛教档案管理部门在此项工作上还存在不足,未能充分灭虫、灭鼠。

(6)防尘隐患

档案库房为防止灰尘对档案的损害,库房需要加双层窗,同时利用吸尘器及时吸除档案柜架上的灰尘。大部分佛教档案库房没有这些器具,部分佛教寺院燃香等产生大量灰尘,佛教档案库房难以避免灰尘和有害气体的入侵,这就导致灰尘和有害气体成为佛教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又一大隐患。

三、佛教档案管理工作薄弱的原因

佛教档案管理工作是实现佛教档案顺利为社会服务的保障,其薄弱的原因很多,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既有理论上的缺乏又有实践上的不足,但其主要原因还是有方向可循的。

(一)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相关部门领导档案意识比较薄弱,对佛教档案工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未能认识到提高佛教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佛教档案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对佛教档案人员的培训教育没能纳入计划、没能给予足够的支持。佛教档案管理工作资金投入不足,档案管理设备和技术落后。再加上部分佛教档案工作者对于自身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认识不足,或者满足于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在接受新的技能后不懂得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或者缺乏应用的动力,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整合提高新的技能,这往往导致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纰漏。例如:“2003年嵩山少林寺在毫无法律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将一份记载有该寺独创药方和武功的档案资料在网络上公布。该档案一公布,里面的许多有独创性的专有名词马上被外国人抢注成商标或域名。”这主要是由于相关人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以及缺乏档案保密意识造成的,如果佛教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培训与指导工作,而佛教档案管理人员又有相关知识储备,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便可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个别的佛教档案管理部门已经建立的自己的关于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但是总体来看,佛教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上还缺少相关的法律以及规章制度的保障。现阶段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等,这些规章制度虽然对佛教档案管理工作有宏观上的指导,但是难以适应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因此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迫在眉睫。

(三)管理方法落后

档案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档案专业的一些管理理论尚在接受检验,佛教档案管理亦复如是。千百年以来,人们更多的是注重佛教档案内容信息的研究,佛教档案内容信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均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却难以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佛教领域的相关部门档案意识淡薄,难以对佛教档案工作投入应有的重视。这就导致了佛教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的现代管理器材难以及时更新,只有利用比较原始的管理器材进行管理。另外,由于档案意识淡薄、资金有限、很少接受专业培训等诸多原因,导致佛教档案管理方法落后,虽然一些佛教寺院已经邀请专家学者到寺院内进行档案学专业讲座,例如:据佛教在线报道“2007年3月25日上午,应七塔禅寺方丈可祥法师的邀请,宁波大学文学院张伟教授莅临七塔禅寺作‘档案管理学’讲座。张伟教授从‘什么档案’、‘档案的形态’、‘档案的种类’、‘档案的性质和作用’、‘档案工作基本内容’五个方面,并结合寺院功能和管理实际情况,深入浅出、系统地向大家介绍了档案管理学的知识。七塔禅寺全体僧众和部份职工,聆听了本次讲座。”但是,上说到的种种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仅仅举办这些活动还是难以及时解决佛教档案管理工作方法落后的局面,况且这些培训尚不能全面推广到大多数寺院。

(四)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佛教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指佛教档案工作者在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各种基本素养等的总和。概括地说就是从事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管理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等。佛教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档案专业素质低下必将给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佛教档案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寺院的僧人,他们日常的主要工作是研习佛法,虽然他们具备非常高的佛教专业素质,但是大部分僧人并没有接受过档案专业素质的培养,只是凭借着以前的佛教档案工作人员留下来的经验管理佛教档案工作。而且他们很少能像普通人一样到高校中接受档案专业素质的培养,这就导致他们的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政治素养、管理能力相对薄弱。所以,提高佛教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迫在眉睫。

目前已经有个别寺院聘请了专家帮助整理佛教档案,例如:重庆佛教在线报道“重庆华岩寺非常重视档案管理工作,2005年迎请道坚法师从北京中国佛学院来华岩寺升座方丈不久,即聘请了档案管理专家进驻寺院开展档案整理工作并培训个别僧人学习这一项利益长久的管理。”但这些工作终究是短期工作,对于提高整个佛教档案管理事业中管理人员的档案专业素质难以起到推动性作用。

四、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随着佛教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及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是保障佛教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虽然目前专家学者提出的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不尽相同,但是仔细分析仍旧有规律可循。

(一)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

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是进行佛教档案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只有相关部门足够重视并大力支持,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才有希望。而这些部门主要是指“法律部门、宗教管理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佛教档案工作者可以通过“资政建言”等不同方式向相关部门报告佛教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媒体等及时宣传管理好佛教档案工作的意义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使国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能够与国家各级宗教管理部门大力配合,共同指导佛教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必要之时责成相关专业人员到佛教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实地指导,定期对佛教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法律部门能尽其所能完善佛教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佛教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在法律上得到保障。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是保障,只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才有规律可循,避免盲目探索。佛教档案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以及自身的发展规律,其除了具有档案的共同属性原始记录性外,还具有历史性、广泛性、多样性、民族性、私有性的特点。因此,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盲目的进行,要有据可依。首先,我们要参考国内已有的理论成果,例如,六榕寺被评为省特级档案保管机构以后,其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六榕寺档案分类方案》、《六榕寺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档案借阅规章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参考,根据各个寺院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其次,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例如:《波兰档案法》规定“宗教和教会组织终止活动时,其档案文件为国家所有,并收进国家档案馆。”《瑞典王国档案总条例》规定:“瑞典教堂区的档案,如同公证人、城市商业主注册员和海运鉴定人的档案一样,也是一种国家机关档案。”而1995年2月,刘国能发表在档案学通讯上的《日本当今档案工作态势》一文中就介绍日本有关寺院档案管理的规定“书馆积极加强对民间的、寺庙的和散失在国外的档案的调查、收集工作,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协商对方能接受的种种方法和条件,捐赠、寄存还是购买都行,只要你愿意把档案存放在档案馆,就免费为你整理、修复、保管;向外借阅须经过你的同意,档案所有权依旧归你,什么时候想把档案要回去,也可让你收回。”以上国外的先进做法均可以作为健全我国佛教档案管理制度的参考。

(三)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

当今世界信息爆炸式增长,档案管理也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工作转为现在的以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为依托的知识密集型工作。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佛教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因此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采用现代管理模式,实现佛教档案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

佛教档案管理的环境还处于原始阶段,档案柜多是木质,因此实现佛教档案现代化管理第一步是购进现代管理设施,如铁制档案柜、温度计、湿度表、空调、去湿机、防磁柜、电脑以及相应的存储设施,同时还要建造现代式档案库房。购进现代档案管理设施后档案工作人员还要接受专业培训,以现代管理理念武装自己,大量学习国内外先进档案管理理念。待一切准备就绪后,还要编制佛教档案检索系统,将大量佛教档案系统分类进行著录,实现佛教档案的信息共享,以适应信息发展的需要。

佛教档案人员在实现佛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接受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特别是知识产权法方面的培训。这样可以保证在公开档案时知道什么档案可以公开,什么档案需要保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佛教档案数量日益增多,档案内容日益丰富,档案信息载体日益多样,档案管理方法日益先进,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对佛教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佛教档案工作者要经常参加系统的培训、讲座,还要加大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重视网络知识教育,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提高提高专业素质。例如:2008年1月17日,佛教在线浙江讯“为加强佛教寺院管理,规范寺院文书档案管理,浙江省金华义乌市佛教寺院文书档案管理培训班在华丰宾馆举行……”这充分说明了佛教档案工作人员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条件在不断完善。因此,佛教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终生学习观念,把自学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自我学习,与他人交流,扩大知识面,把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佛教管理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既有承前启后的理论意义又有完善佛教管理工作的实践意义。而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这既给研究者提供了比较自由的研究空间,同时也为研究者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当今信息社会,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佛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每个佛教工作者的责任。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而应该是几代人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提高重视程度,佛教档案管理工作者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进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赵官忠.佛教档案的管理[J].档案学研究,1995,1:29~31

[2]汪孔德、何立新.九华山佛教档案保存完好的原因探析[J].池州师专学院报,2008,8:58~62

[3]董中印.网络环境下九华山佛教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池州学院报,2008,8:57~59

[4]蒋维乔.中国佛教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1~44

[5]杨曾文.当代佛教[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208~276

[6]邓绍兴、陈智为.档案管理学(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26

[7]和宝荣王英玮.档案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6~235

[8]郭莉珠.档案保护技术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43~176

[9]黄霄羽.外国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3~92

[10]刘家真.文献遗产保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45

[11]朱洪.赵朴初说佛[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59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608/t20160824_241568.htm

以上是关于档案管理-雍瑞法师: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初探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档案管理-雍瑞法师:健全佛教档案管理工作初探;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619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