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格局的演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建筑-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格局的演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格局的演变
从两晋开始,佛教寺院建筑在中国兴盛起来,但是,印度神庙和佛寺建筑的模式并没有被中国佛教所接受,而是把佛寺与官府、宅邱、祠堂混同起来。这是因为在建筑格局上,支配中国人思想的是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在这种文化心理的指导下,必然会产生一个建筑模式,而模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不仅宫殿、官邸如此,祠堂、民居如此,庙堂、道观也是如此。所以中国佛寺从一开始就融合了固有祭祀祖宗的元素,依然是平面方形,对称稳重,
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当时的寺院习称“浮屠祠”,礼拜塔中舍利是当时信徒巡礼的主要内容。寺前有廊庑围绕,正中院庭的前后有殿堂,房院为僧房。隋唐以后,造巨型佛像成风,佛殿普遍代替佛塔,佛塔渐渐被挤出寺院,或另辟塔院,或置于寺院前后或两侧。
禅宗兴起后,提倡“伽蓝七殿”
此外,隋唐之后,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也较为普遍。以寺为主,或包以园林,或附缀园林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807/t20180718_260969.htm
以上是关于建筑-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格局的演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建筑-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格局的演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