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的慈悲精神与世界的和平发展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的慈悲精神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的慈悲精神与世界的和平发展
世界和平日
198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9月份大会常会开幕之日正式定为国际和平日,供所有世界各国和人民
佛教倡导和平,更以慈悲救世的行动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慈悲是佛教的一个重要理念,如《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
佛教是和平的宗教
佛教是和平的宗教,他的慈悲本怀即包含着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历来的佛教徒都穷毕生精力致力于建立人间的净土。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无时无刻不承受着怨嫉众苦,当今的这个世界,人类物质享受的欲望膨胀,善良的本性被外在的追求蒙蔽,心性不断受到染污。人类为了得到自身的要求,以其它动物为自己的食物,而加以残杀;以别人的财宝为自己所需,而加以侵占;向自己生存的环境不断的索取和掠夺。佛教所讲的因果是毫不虚妄的,正因为这些不和谐的原因,人类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民族之间、区域之间依然存在很多争端和硝烟,这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佛陀告诉人们,自己要获取,首先要付出,应怀着慈悲的心而布施,指出怀慈悲心戒杀即如同行布施。“持不杀行而名大施?谓不杀故,能与无量有情施其无畏;以无畏故,无怨、无憎、无害;由彼无量有情得无畏,已无怨憎害,已乃于天上、人间得安隐乐,是故不杀名为大施。”因不杀而得到宁静和谐的环境。因此,要驱除罪恶的念头,唤醒人们善良的本质,就应该高举佛教和平主义的旗帜,针对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主张相互兼容而不歧视、交流而不排斥、对话而不对抗、共处而不冲突,使和平深入人心,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进步。
佛教的和平首先表现在作为一种宗教自身的发展上。佛教创立于两千
透过佛教进入中国和中国佛教向海外传播的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佛教在中国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发挥着他和平的使命。民间的佛教来往,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自古以来各国就以佛教为和平的连接纽带,促进了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更多方面的进步。今天,我们依旧保持着这样的传统。因为佛教慈悲救世的本怀,要求佛教徒着手于现实的人生中构建和平的世界,在和谐的环境中建设人间净土。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它不仅要求各国人民、政府之间的平等相待、
文殊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上一任方丈宽霖老和尚发愿建造了一座千佛和平塔,意义就是为了祈祷世界和平。
文殊院千佛和平塔
在千佛塔的前方,左右两边有一对大象,上面依次塑有:花瓶、荷花、地球,象征着世界和平。大象底下塑有一个小孩,手里捧着一束麦穗,分别象征着:世界儿童基金会、世界粮农组织。这一塑像寓意:祈祷全球的儿童都能够解决温饱,并且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当知,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不单是对人类社会,更广义的遍及于一切有情之生命,乃至山川草木。佛教的慈悲,不但希望人类之间的停止杀戮、平息纷争,也希望人类善待所处的世界、珍惜生存的环境,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从而建设一个和谐的净土世界。
文 字 | 释身振、传媒中心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809/t20180921_270130.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的慈悲精神与世界的和平发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的慈悲精神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