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净土法门法语:众生有感,佛则有应,如果这个地区众生的心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净土法门法语:众生有感,佛则有应,如果这个地区众生的心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语:众生有感,佛则有应,如果这个地区众生的心行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7集 2014年10月31日 讲于 香港
佛出现必然有众生,众生有感,佛则有应。众生希望佛来教我们,佛就现身教导我们;众生欢喜菩萨教我们,佛就现菩萨身教我们。佛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永远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里怎么想,他就怎么变现。
这个地方一定要明了“佛”这个字的含义,“佛”是觉,彻底觉悟,所以他现的相是佛菩萨。用我们现代人的术语来说,他所现的是正,不是邪;所现的是善,不是恶;是正面的不是负面的。众生的真诚、善心、善愿所感得的。
如果这个地区众生的心行不善,他的想法、看法、做法都是属于负面的,这个世间的众生所感应的不是佛,不善的感,它有应,谁来应?魔来应,妖魔鬼怪来应。
二千五百年前,跟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说过(这个话在《左传》),他这一句名言,说“人弃常,则妖兴”。“常”是道、是德,是正面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喜欢简单明了,这五种德称之“常”,“常”的意思是永恒不变。二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个时代管用;再往上面推二千五百年,三皇五帝的时代还是管用;二千五百年之后的今天,这个社会管用;往后三千年还管用,永恒不变这叫“常”。哪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叫五常,这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
仁者爱人,为什么要爱人?因为众生与自己关系是一体的。我爱我的身体,我爱我的耳目,我爱我的手足,为什
老子曾经说过,“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跟大乘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同。老子那个时代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有没有佛在?有。能说出这两句话的,这个人就是佛陀。中国人尊重圣人,所以佛出现在中国,以圣人的身份出现。像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圣贤身得度者,他就现圣贤身,老子、孔子是圣;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349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净土法门法语:众生有感,佛则有应,如果这个地区众生的心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净土法门法语:众生有感,佛则有应,如果这个地区众生的心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