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南无阿弥陀佛的含义是什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南无阿弥陀佛的含义是什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南无阿弥陀佛的含义是什么?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
尘凡间有很多人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却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白叟忠诚地念了几十年"南无阿弥陀佛",竟然也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
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而不知"南无阿弥陀佛"表示什么,可称得上迷信;而那些自己不懂"南无阿弥陀佛" 是什么,就说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 是迷信的人,同样也是迷信。其本质是相同的--盲目信任。
"佛"是指觉悟者。有觉悟的人就是佛。你有了觉悟,你就是佛。是以,佛不在天上,佛在人世,佛在心中;佛不是迷信者的化身,而是觉悟者的称号。
阿弥陀佛是一个"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的名字,就像我们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是一个符号,一个为了差别于他人而起的代号、代码。
阿弥陀佛,又简称"阿弥陀"或"阿弥",均指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如来",也即"释迦牟尼"。因而,阿弥陀佛又称阿弥陀如来。
如同人有别称一样,阿弥陀佛共有十三个称号,个中有十二种与"光"方面有关,一种与寿命方面有关,前者总称"无量光佛",后者称"无量寿佛"。
"南无"是归向于、礼敬于……之意。
南无阿弥陀佛的通鄙谚解释是:向阿弥陀佛致敬(向如来佛致敬)!
然而,南无阿弥陀佛除了狭义的解释之外,在广义上是指:向一切有觉悟的人致敬。
觉悟者的标准是什么呢?有低标准和高标准。
低标准是"度己",即从自己做起,断恶修善,遵纪守法,淡薄名利,积功累德,清净放下,随缘(缘起、缘聚、缘散、缘灭,"诸法从缘生,还从
然而,无论"度己"照样"度人",前提都要先做到"识破、放下、放下、识破"。
什么叫识破?识破就是要淡化世事境缘的"无常"(没有亘古不变的器械,一切都在瞬息万变之中,"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假有"(人缘而合、人缘而分所表现出来的"存在"及"存在者"),理解其虚幻变更规律--无常中的有常。既不陷溺于"有"(只是"妙有"、"偶有"、像量子力学的"超弦"一样,是一种临时的组合)也不执着于"无"(万事万物均无中生有、有生于无,真空不空,有归于无)。无"色"(色指物质、存在)但不"空"(非有、无),虽"空"但有"色"。"一分为三"曰"空、有、中","和其相联"则"三为一体"。不固守色空,不粘着色空,洞明"诸相非相",不拘泥于两边而立于中道,行于中道。
放下,首先要熟悉佛家常说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进而提高到"万般将不去,求学亦离身"的境界。
万般将不去,意指人在投胎时空手而来(尽管婴儿生下时攒紧双拳,那里面也没有器械,他只不过想来人世间抓器械而已)、撒手而去(人逝时之本能),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往何处去,其平生所能,平生所得,无论是权倾朝野,照样富可敌国,万般万样都是带不走的。
"业",原意是指人"身、口、意"的运动以及其所形成的行为。一小我的"身、口、意"的行为运动都具有力学惯性,即一种残存的潜在的可影响后面运动(会招致、形成一种结果)所具有的力量,即"业力"。
"业随身"是指一小我即使其肉身离世而去,但其精神这种"业力"却在世间保留下来了,具有余势和感化,影响着后来人。
面前的工作虽然以前了,但它的感化力并没有完结,仍然潜伏着一种结果(好的和坏的),联系着以前、现在和将来,这就是"业力"的感化。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千载立名的人真不及人口总数的百万分之一。只有那些在历史进程中曾作出过出色供献的统治者、政治家,有述著流传于世的科技、人文学者,才有较大的“业力”影响后人。著作具有“业力”,因特网也具有“业力”,但弗成能永存。当我们把眼光投向冰川期以前,人类的祖先——"上元人"做过些什么,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他们的"业力"我们也无法融会,人类的"业力"只可以阶段性地"随身"而无法做到永远随身。中国人曾悲恐毛泽东逝世后会有大灾害,然而却成长得更好。人们也曾忧虑邓小平走了之后改革开放能否持续,事实证实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
只有宇宙大自然的业力是永恒的!
其次,放下,就是要心地清净,随缘而不攀缘,淡薄名利、清心寡欲。
人生的烦恼其实绝大部份是自己找的,不该自怨自艾,只要肯面对真实,就不难发明,其根子在于一个"贪"字。贪权势而被权势弄死, 贪钱而为钱亡, 贪吃而伤身,贪财而招来横祸,不知足而东窗事发, 贪女色而祸起萧墙,贪过瘾而吸毒犯罪,贪出国而被欺骗,经商太贪反而吃亏,炒股因贪而被套、因透支而全军复没……食欲、色欲、物欲、贪婪、执着、嫉妒、嗔恨、攀比、虚荣、独尊、偏执、小气狭隘、以我为中间……都邑令人产生无穷无尽的烦恼。恬澹名利,清心寡欲,去掉牵连,去掉挂碍,才是消除烦恼的良方妙法。
许多善男信女经常到寺院在佛前烧香磕头,祈福祈寿祈子,祈求升官发家、姻缘美满、万事胜意。作为一种善意的精神依靠,无可厚非,然则,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的本意却不是这样的。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而不知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什么意思,是迷信;同样,当一小我没有弄清楚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什么意思,就肆意责备人家迷信,他本身也是一个迷信者。因为他们都没有弄清工作的本相而盲目信任。上述行为,假如弄清楚之后才去做,就不是迷信了。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一种对觉悟者的恭敬行为,发愿行为,也代表着一种因果逻辑。
三柱香,分别叫戒香、定香、慧香。第一柱香,在佛的面前表决心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第二柱香
磕三个头,一叩首表示对佛(觉悟者)礼敬,二叩首发愿向觉悟者进修,愿归于佛门,三叩首是在肃静者的面前检查、懊悔自己的缺点、罪恶。
依上定义,当我们怀着向觉悟者致敬、向觉悟者进修,悛改改过、从善积善的心态在佛前烧香磕头,又何罪之有?又怎能与迷信同语。
识破和放下不等于消极厌世、懒惰,恰好相反,看破今后,就会加倍重视今生的努力,抓紧时间"担当生前事"而"何计身后评",做应当做的事,做了便放下,而不会斤斤计较。
"无为而无不为"以及"无为而治"中的"无为",从古至今之所以争辩不休,在于争辩者未悟其真味。"无为"不是指什么事都不干,无所作为。"无为"是指不要主观地、克意地去干违反客观规律的工作,即"无违"(老子时代"违""为"相通)地去"为"。 "无违" 地去"为",其结果反而是"无不为";"无违" 地去"治",其结果反而是"无不治"。"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种境界。当全部社会人人能够做到"度人度己",觉悟文明,便达到"无为而治",比起靠斗争辩、祛除论来治理要高明得多。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治民"。"民治"带来宁靖盛世,"治民"经常阻碍临盆力的成长。
熟悉到"空","
熟悉到"万般将不去",淡薄名利,就不会贪污纳贿,不会争权夺利,不会贪天之功为己有。
有觉悟心、慈悲心、宽容、大度,就会离事非、去争斗,"度人度己","慧福双修"。
当今时世,腐烂风盛,金钱薰心、物欲横流,追星赶富,浮燥鼓噪,隐患不少。虽非主流,岂可忽视?
聪明与良心就是佛根。
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评论合计条,点击查看或揭橥评论点击一边查看文章正文内容一边评论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669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南无阿弥陀佛的含义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南无阿弥陀佛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0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