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空与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空与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空与有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
影响中国佛教最深远的思惟有二:一是有宗,以「缘起论」概念而主张人缘所生法为实有;二是空宗,依般若经论而观于缘起的存在,「宛然有而毕竟空,空假无碍,是为中道」。
空宗与有宗是大乘佛教两大系统,空宗即「中观派」,有宗即「瑜伽派」。中观派以诸法无自性立论,破除一切众生情见之执著,以显现诸法实性,故称「法性宗」;瑜伽派以「万法唯识」解析诸法的缘生之相,目的也是在于析相以见性,故称「法相宗」。
如来一代教法,所说皆不出空、有二义,是以,不论空宗、有宗,其思惟渊源皆来自于佛陀的根本教说,也就是佛教的根本教理「缘起法」。
「缘起」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异的因果轨则,诸法因为「缘起」而「有」,所以「空无自性」,是暂时的幻起、幻灭。换句话说,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从暂时存在的现象界则说「缘起」,从本无自性的实相界而说「性空」。因为「缘起」,才能显示「性空」,因为「性空」,所以能够「缘起」。也就是说,因为「空」才能「有」,「空」是成就一切「有」的要因,中观学派的龙树菩萨据此而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的中观学说。
「缘起」与「性空」不只不是对立的,而且是相生相成的。所谓「真空不碍妙有,
真俗二谛是佛法的纲要,《三论玄义》说:「二谛是佛法的根本,如来自行化他,皆由二谛。」佛陀依于诸法性空阐述真谛,依于众生的妄执阐述所执非真。换句话说,二谛是为了把中道实相的妙理,藉由真空、俗有的方便言说而彰显。所以,佛说二谛是为「执有者」说「空」,为「执空者」说「有」,是应病与药,使依真舍俗,依俗识真,由此直契诸法实相,此即所谓「道非有、无,既有,无以显道」,是以《三论玄义》说:「有二谛故,佛语皆实。以世谛故,说有是实;第一义故,说空是实。」
缘起无自性,无自性所所以空,「空」是佛教最重要的教义之一,也是佛法不共其它宗教及世间学说的特质,佛门是以有「佛门」之称。
「空」是真理的极致,「空」能将印证真理的「三法印」统一路来,例如:世间没有永恒性的器械,世事瞬息万变,这是「诸行无常」,也就是「无常苦空」。世间没有独存性的器械,万法相因相成,这是「诸法无我」,也就是「缘起性空」。世间没有实有性的器械,一切如梦幻泡影,这是「涅槃寂静」,也就是「妙有真空」。
佛教讲「空」,并不是否定一切,相反的,「空」是诸法所以成就的根本。《大乘密严经》说:「离空无有色,离色无有空,如月与光明,始终恒不异。诸法亦如是,空性与之一,辗转无差别,所为皆得成。」万法惟其性空,才能生起宇宙万有;万有徒具假相,才能显示自性本空。所以,空与有,如月之与光明,始终不二。空与有,是相待之假称,说空说有,只不过为了诠显中道实相义,假如执有拨空,则失于真谛;执空排有,则失于俗谛。执空执有,同样都是边执的妄见,均非中道之正理。
是以,《般若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等于空,空等于色。」《金刚经》说:「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皆是说明空有不二,空有相融相即的事理。
空,是佛教的X光,经由空性,便能
「空」蕴含无限,真空才能生妙有。佛教讲「空」,就是要我们大破、大立,空去一切有无对待,空去一切差别观念,甚至连「空」也要空去,然后才能享有一个解脱安闲、空有不二的世界。
本文评论合计条,点击查看或揭橥评论点击一边查看文章正文内容一边评论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670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空与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空与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