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犯戒过患与持戒功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犯戒过患与持戒功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犯戒过患与持戒功德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
犯戒的过患
一次,佛陀在王舍城向信徒说法,当时许多信
佛陀环顾四周,见世人正至诚恭敬地等待听法,于是就对信士开讲犯戒的过患和持戒的功德。佛陀首先向信士讲说犯戒的过患。佛说:“常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世界;五者身坏命终,当人地狱。”(《长阿含经》卷二) 犯戒有五种衰耗,以警示诸信士勿毁犯戒律。佛陀说的五衰耗,“一是求财,所愿不遂。”对于通俗人来说,很多人在信佛后,都愿望事业顺利,财源广增。佛陀认为,这各种愿望的实现是以守戒为前提的。若不能持戒,只是做名份上的信徒,即使你去求财,也不能满你所愿。犯戒的第二中衰耗是说,犯戒之人不仅求财不得,而且即使现在所拥有的器械也会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因为持戒人的言行举止文雅庄重,常会获得别人的敬仰。若不持戒,便常会做作诸多恶业,令人生厌,更谈不上令人尊敬了。一个信徒一旦心中没有戒律观念,便会任意妄为,处处犯戒。对于经常犯戒的人,一般人就会拿佛教戒规来评价他,当看到他们所作所为都是与戒律背道而驰,他们就会责备甚至辱骂这些不守戒规之人。常言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斯一传十,十传百,这些犯戒之人就会恶绅士布,人皆远之。在佛教中,犯戒之人根据其所犯戒的轻重,将会受到轻重不合的果报。假如疏忽戒律,我行我素,还会遭致腐化地狱的苦报,切切亿劫,求出无期。
持戒的功德
世尊在向诸信士讲说过犯戒的过患之后,接着又向诸信徒讲解持戒的功德。佛说:“常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家当,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世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世界;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佛陀所说的持戒的五种功德与上面所讲的犯戒的五种过患相对来说的;持戒的第一种功德是“凡是所求,都能如愿”。假如一小我重视戒律,你就会经常以戒律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所以你的所作所为都是善念善行,当你有所求时,就能够如愿。第二种功德是“所有家当,增益无损”。因为持戒,你的福慧将日渐增长,你的家当就像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第三种功德是所往之处,世人敬爱。持戒之人,言行举止相符律仪的要求,他们言语温和,举止庄重,谦恭待人,是以,他们每到一处都邑受到人们的以礼相待。他们在别人心目中就会有个好印象。同时也会在人群中有个好口碑。经由过程人们的口口相传,他们就会名满世界,望重丛林,受到人们的好评。这
佛住世时,十分重视学生的持戒,目的无非是为了让处死久住,令学生如法行持,进趋善果。现代佛子去佛久远,唯有持戒,才能保持清净戒体,也才能够令处死长盛不衰。从佛陀对犯戒过患与持戒功德的讲解,我们更应该熟悉到持戒的重要性,从而依教奉行,让处死久住世间。
本文评论合计条,点击查看或揭橥评论点击一边查看文章正文内容一边评论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7529.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犯戒过患与持戒功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犯戒过患与持戒功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0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