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种忍辱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五种忍辱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五种忍辱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
忍辱度嗔恨:菩萨修忍辱行,能度脱嗔恨之心。前人说:‘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因为嗔恨心是无明业火。我人嗔心一发,立时怒火冲天,焚烧起来,就不顾一切。什么罪恶言行,都可随之发生。即把许多业障之门,大开特开。是以犯下了弥天大罪,违反了公法人情,造诸恶业。所以佛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心中只图报复、雪怨恨,不顾伤人害己,把以前所做的一切功德,善事好事,一笔勾销,一切烧光,付之东流。嗔恨是六种根本烦恼之一,犯罪可能性大,伤害性也就越大。而且我们每小我嗔心习惯最深、大有剑拔弩张之势,所以说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特别留意,每逢可嗔物件到来,要紧紧把住这个关口。要用最大忍力,不要令嗔心妄动放纵。菩萨修行,利己利人,教人修忍辱波罗密,可以度脱嗔恨之心。
忍辱窍门
可是忍辱窍门有五种不合观照的方法转变自己的心态。
第二.力忍:对于辱境到来,不与他计较,用了最鼎力量,退一步,让三分,把它压了一下。一心念佛名号,仗佛号能力,把忿恨之心,安定了下来,这就像在水下按葫芦一样,不能放手,一放手这葫芦立时就要浮了起来,故称力忍,上述二忍又称事忍。
第三.缘忍:正当辱境现前,我们以聪明往返光返照一下,修人缘观。辩明启事,为什么无故受辱、挨打、挨骂等,这里定有各种原因。若无故被人侮辱都是前世人缘感招的恶果,今生会随业受报;反之,即并非业障所致,而是魔障所致。若作受报想,作还债想,融会考验真谛,体会个中疾苦,自然就把难以忍受的辱境,逆来顺受,心情舒畅,不生嗔恨,故称缘忍,记得前人说:‘有容德乃大,无欲气骄傲。’
第四.观忍:每当辱境发生,就用空观聪明来照察,了贴心出身界,一切诸法本来无我可得。我既然是没有的,哪里还有什么我被侮辱以及所辱的境界呢?这就是能空的我相与所空的辱境二者完全是空的,所以中心的辱相,当然也是弗成得。这样一来,那万恶的嗔恨心,自然就不会发生了。故称观忍。
第五.慈忍:菩萨每逢辱境到来时,不只不生嗔恨心,反而发大慈悲心,哀怜愍念,此人其实愚痴可怜,无理取闹,妄生枝节。对我打骂毁辱,我能忍受,若无其事,置而不理,不加报复。假如对待别人随意率性毁辱,一定要受到报复,相打相骂。这其实也就是借别人的手打自己,借
本文评论合计条,点击查看或揭橥评论点击一边查看文章正文内容一边评论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813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五种忍辱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五种忍辱;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9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