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教小常识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0-02 12:2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教小常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小常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小常识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

佛教时期的冷知识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人渐多,遂在洛阳建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栖身。这就是佛教僧人栖身修行之处所,都可总称为寺的由来。

  院,本是寺内的一部分,寺内的别舍。后来佛教僧人也零丁用院作为栖身处所的名称,但院的规模一般比寺略小。

  庵是专指佛教削发的女众(比丘尼)栖身的处所。

  佛教的寺、院、庭不能与宫、观、庙混为一谈。宫、观、庙不用在佛教上(只有藏传佛教用‘宫’)。

  宫,原义是嵬峨的屋字,以前皇帝的居处多称宫,后来道教供奉寰宇神明祖师等也可宫。

  庙,是朝庭、民间、道教皆用,用来供奉祖宗、神、仙等。

  观,是道教所专用。是以,寺庙并说,其意思应包含佛、道教修行之处所。如零丁指佛教僧人栖身处所,不能说寺庙。

  【二、和尚、僧、尼、法师】

  和尚,是从梵文而来,原义是‘师’。本是一个尊称,具有一定资格,能为人师的才能称和尚,但后来习俗上被作为一般削发男众的专用称呼了。

  僧,是僧伽的简称,本义是指削发佛教徒三人以上的团体,后来习俗把削发的小我也称为僧。无论男女,都可以称为僧,不能把僧和尼对举,作为佛教削发人男女的差别。

  尼,是从沙弥尼、比丘尼的字尾而来,是对削发女众的简称。准确的称呼是削发的须眉受10戒的(其一般年纪在20岁以下)称沙弥,受俱足戒的称比丘;削发的女子受10戒的(一般年纪也在20岁以下)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

  法师,是佛教的一种称谓,指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及致力修行传法的僧人,本不适用于一般削发人,但习俗也用作对僧人的尊称。

  【三、罗汉、菩萨、佛】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罗汉果。修持佛法的人达到了脱死活,即不再死活轮回就叫阿罗汉。我国汉族地区佛寺常塑有十八罗汉像,其实本应是十六罗汉。据佛经上说,佛陀曾嘱咐他的十六位学生不入涅槃,住世济人。西元二世纪师子国(今与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记载了十六位罗汉的姓名,这本书由我国玄奘法师译出。后代画家画像时不知为什么却画成了十八罗汉,据推想可能是把庆友与玄奘也画了进去,但在标姓名时,虽把庆友标为第十七位住世罗汉,却重覆地把第一位罗汉的名字标在第十八位罗汉上。宋代即有人指出这一缺点,然而十八罗汉却已经在我国广泛流传开了。

  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读朵)的简译音。菩提意思为觉悟,萨埵意译为有

  情义的生物或众生。大乘佛教认为,以阿罗汉果为修行的目标还不敷,应修持佛果,即达到成佛的地步。但在成佛前,应先作菩萨,即一面修持佛果自度,一面教化众生,度众生到极乐彼岸。佛经中常提到的及在我国汉族地区影响较大的菩萨,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和弥勒菩萨。

  佛,是佛陀的简称,梵文的意译。意思为觉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据称,阿罗汉辟支佛(佛教的另一出世果位)缺后二项,菩萨缺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一般是指释迦牟尼,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大乘佛教认为,三界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之沙。以前有七佛、燃灯佛,未来有弥勒佛,东方有阿閦(音同触chù)佛、药师佛,西方有阿弥陀佛。从佛身上说,还有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

  【四、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俗称四大金刚。佛教传说东南西北各有一神守护,故此得名。我国汉族地区寺院,经常在山门两侧塑上他们的像。个中,身为白色,手指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身为红色,手环绕纠缠地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身为青色,手持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身为绿色,一手持伞、一手持银鼠的是北方多闻天王。

  韦驮,也是佛教传说中的护法神。在我国汉族地区佛寺中,常被塑在天王殿弥勒佛之后,面对释迦牟尼像,其形象为身穿古代武士服,手持金刚杵。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代高僧道宣梦见一神,自称:‘学生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如来欲入涅槃,教学生守护赡部(南瞻部洲)遗法。’

  在我国一些寺院的山门两侧,还塑有两尊守护佛法的神将,一位张口,一位钳口,习俗称为‘哼哈二将’。二人皆裸露上身,缠衣裳于腰部,于执金刚杵,容貌威猛。实则此二人也为佛教传说中的金刚力士,职责为守护寺院大门。因为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的流传,民间遂根据二人张口、钳口的特点,附会为小说中描写的‘哼将’郑伦和‘哈将’陈

唐代佛教知识问答

奇了。

  【五、念佛及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是佛教徒思念佛的形象和功德,或念诵佛名号的一种修行方法。据说一心念佛,可以不生情欲,有助于达到解脱或死后往生佛国。小乘佛教念佛专指思念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因认为有无数佛,故所念之佛也有许多。最盛行的念阿弥陀佛,如念‘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也是梵文的意译,读为‘那谟’(namo),是致敬归命,归依礼敬的意思。佛教徒常用来加在佛、菩萨或经典名称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与忠诚。阿弥陀佛简称弥陀佛,是大乘净土宗的主要崇奉物件。佛经上说,西方有个极乐净土,所居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阿弥陀佛就是这片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之人往生该处。

  【六、念珠、木鱼、山门】

  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在念佛诵经持咒时用它来计数和收摄心意。念珠质地有多种,佛教认为菩提子所做念珠功德最大,粒数也有多种,大都有其含意。

  木鱼是佛教法器之一。相传佛教认为鱼日夜都不合眼,是以用木制成鱼形,击之以小心僧众日夜思道。木鱼有两种:一为园状,刻有鱼鳞,诵经礼佛时叩之,以调音节,一为挺直鱼形,吊于库堂前,粥饭或集合僧众时用之。

  山门是寺庙的大门。因为寺庙的大门多是三门并立(中大旁小),故称‘三门殿’。又因寺庙多在山间,所以又称‘山门殿’。

  【七、佛教的节日】

  佛教有许多节,我国汉族地区佛教的重要节日有两个:一是四月初八日的佛诞节,亦称浴佛节。在这一天,寺院里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众们以香花灯烛茶果珍肴赡养佛像,并用各类名香浸水泡洗释迦牟尼出生像,作为对释迦牟尼佛出生的纪念。

  二是七月十五日的孟兰盆节,另称中元节,民间习俗称为鬼节。‘孟兰盆’是梵文的意译,意思是‘救倒悬’。佛经传说,释迦牟尼的学生目犍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刻苦,如处倒悬,便求佛救度。释迦牟尼要他在七月十五备百味饮食赡养十方僧众,可使其母解脱。后来,在这一天寺院里都举行多种佛事活动,以超荐历代祖先。除上述两个节日外,在二月八日释迦牟尼削发日,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涅槃日,腊月初八释迦牟尼成道日,寺院中也要举行纪念活动。

  别的,与诸佛、菩萨有关的日子,寺院里,也常举行一些纪念活动,比较重要的如阴历七月三十为地藏菩萨生日,届时九华山地藏道场将举行盛大地藏会。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的出生、成道、削发的纪念日,普陀山观音圣地将举行重大庆祝活动。

  【佛教节日表】

  弥勒菩萨圣诞正月初一日

  释迦牟尼佛削发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佛涅槃二月十五日

  观音菩萨圣诞二月十九日

  普贤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日

  文殊菩萨圣诞四月初四日

  释迦牟尼佛圣诞四月初八日

  韦驮菩萨圣诞六月初三日

  观音菩萨成道六月十九日

  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十三日

  龙树菩萨圣诞七月二十四日

  药师佛圣诞九月三十日

  阿弥陀佛圣诞十一月十七日

  释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初八

  【观音斋期表】

  正月初八二月初七日二月初九日二月十九日

  三月初三日三月初六日三月十三日四月二十二日

  蒲月初三日蒲月十七日六月十六日六月十八日

  六月十九日六月二十三日七月十三日八月十六日

  九月十九日九月二十三日十月初二日十一月十九日

  十一月二十四日十二月二十五日

  【八、四大菩萨】

  在佛教浩瀚菩萨傍边,名声最大的有四位:观世音、文殊、普贤、地藏王。

  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传说唐代避李世民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他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佛教认为他大慈大悲,遇难众生只要念诵他的名号,‘菩萨即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叫观世音。据说观音可以应机以各种化身救苦救难,所以有各类不合名称和形象的观音,如白衣观音、送子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音、干手千眼观音等。观世音菩萨

佛教知识大全在家居士早课

在印度原为男像,自传入中国后,逐渐被汉化,大约从南北朝起,他的泥像也由男转女,成为大受我国俗众迎接的女菩萨,以至千百年来,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之称,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浙江省普陀山。

  文殊,全称文殊师利,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妙德’、‘妙吉祥’等。在佛教寺院中,他常塑在释迦牟尼佛的左边,为释迦牟尼的左胁侍,专司‘聪明’,常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并称,又文殊菩萨的泥像常是顶结五窑,手持宝剑,表示聪明锐利,最大的特点是骑著一头青狮,表示聪明威猛,相传他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普贤,是梵文的意译,亦译为‘遍吉’。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右侍,专司‘理’德。其职责是把佛门所倡导的‘善’普及到一切地方。他的泥像最大的特点是骑著一头白象。相传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现峨眉山万年寺有宋代铜铸普贤骑白象的造像。

  地藏,是梵文的意译。佛经说这位菩萨‘安忍不动如同大地,静虑深密如同地藏’,所以得名。释迦牟尼嘱咐他,在释迦寂灭,弥勒佛未生之前,救助六道众生。他即发下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宋高僧传》载,他转世为新罗(今朝鲜半岛)王子,自幼削发,唐玄宗时来华入九华山,建寺收徒,年99岁圆寂,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现九华山神光岭有肉身殿,相传即为地藏菩萨的成道处。

  【九、东方三圣、西方三圣】

  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这个位于东方的净琉璃世界,是佛教理想中的‘净土’乐园。药师佛曾立下十二大愿,要使净琉璃世界的一切居民、无病无灾,丰衣足食,解脱苦厄。药师佛除与释迦佛、弥陀佛在大雄宝殿合营享用人世香火外,还有自己的‘药师殿’、‘药王殿’。(与中国道教的药王庙是两码事),殿内正中为药师佛,两旁是他的阁下胁侍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合称‘药师三尊’,又叫‘东方三圣’。药师佛的典范形象是左手持体,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佛经上讲,这里无任何悲痛和忧?,居民们可以尽情享受诸种快乐,所以叫‘极乐’。阿弥陀佛又被称作接引佛,他的阁下胁侍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称‘阿弥陀三尊’,又叫‘西方三圣’。

  【十、削发、染衣和受戒】

  俗人削发为僧,按佛门戒律规定,必须剃除须发,换上法衣,这就叫削发染衣,以示从此离开尘俗和烦恼业障。更衣之后,再经由过程隆重典礼,接收佛教戒律,就叫受戒。因为佛教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的差别,受戒的典礼也各不相同,有的僧人,在受戒时还要在头上‘烧痂’,佛家叫‘爇(ruo)顶; 即在头顶上点燃几个塔形残香头,让其燃烧至熄灭,以示‘愿以肉身作香,燃点敬佛’的诚恳。烧痂后留下的疤点,俗称之为‘戒疤’。因为大家发心的不合,疤点的数量也不合。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十二点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现已废除此制。

  【十一、弥勒菩萨】

  弥勒也是与我国汉传佛教地区甚有缘份的菩萨。据佛经上讲,他本为释迦牟尼佛祖的学生,先于佛

佛教善知识网群

入灭,上升到弥勒净土。释迦牟尼预言他在五十六亿七切切年后,当下生人世成佛。是以,他等于佛门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因为是未来之佛,故现在照样菩萨。他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非止以上所载,尤其在我国五代时出了一位名叫‘契此’的和尚。传说这个契此和尚身材矮胖,肚子特大,常用竹杆挑著个大布袋东游西荡化缘。他逢人便笑,言语无常却每多灵验,因而名噪一时。他圆寂时说偈道‘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不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人们尽皆哄传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后世,许多寺院里照他的模样塑造了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像。许多地区民间俗称他为‘笑头儿和尚’,‘大肚罗汉’,‘大肚能容,容世界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好笑之人’这副对联也不径而走。当然,弥勒像和布袋和尚自有其不合之处。

  【十二、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又叫‘龙神八部’、‘八部众’,是佛教八大护法神,数量很多。具体如下:

  一、天众。‘天’就是神。著名的护法二十诸天的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韦驮、阎王等皆是。二十诸天常被供奉在大雄宝殿两侧,如杭洲的灵隐寺、北京大慧寺、大同华严寺、普陀山慧济寺等。

  二、龙众。佛经上说,有无数龙王,专管兴云降雨。这与中国的龙王传说十分相似。

  三、夜叉。

  四、乾闼婆。是香神,又是乐神,多达6000多位。他们在佛面前操琴唱赞歌时,‘三千世界皆为震动’。这是佛国的中心民族乐团。

  五、迦楼罗。就是金翅鸟神,大得不得了,两只同党张开,就有 336万里!他以蛇为食,可除掉世间各类毒蛇,益于众生。中国的神魔小说中,把他说成是在佛爷头上护法的大鹏金翅鸟。

  六、紧那罗。歌神。与乾闼婆各有分工,干阅婆专管演唱俗乐,是风行歌曲音乐家,紧那罗则专门吹奏法乐,是专业音乐家。

  七、阿修罗,本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其容貌丑陋,佛教收为护法。

  八、摩侯罗迦。是大蟒神,古印度是个多蛇并崇拜蛇的国家。大蟒神也被吸收为护法神。

  以上八部分,以天众和龙众最为重要,故统称‘天龙八部’。

  【十三、五趣】

  趣,趋向之义。五趣指众生由善恶业所感而应趣往之处所,故又称五道,即地狱、饿鬼、畜生(傍生)、人、天五种,个中自天趣又别开阿修罗,故又总称六道。大乘多说六趣,说一切有部则说五趣。相对于无漏净土,悉以之为恶趣,总称五恶趣或六恶趣,地狱、饿鬼、畜生三者为纯恶所趣,故名为恶趣;人天为善恶杂业所趣,故亦名为恶趣。另从六趣本身,又将天、人、阿修罗称为三善趣或三善道,将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趣或三恶道。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肃静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证无上道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下载DOC文档 在学佛网宣布文章 编辑或删除 微信分享

本文评论合计条,点击查看或揭橥评论点击一边查看文章正文内容一边评论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851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小常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小常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941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