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马祖道一-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学生开悟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28 05:1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马祖道一-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学生开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马祖道一-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学生开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学生开悟

  “发明自我”是马祖教人的目标,也是全部禅的主旨。这点我们可以从马祖和他的另一位高足大珠慧海的故事中看出。

  当大珠第一次见马祖时,马祖问他:“你从哪里来?”

  大珠回答:“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又问:“来这里做什么?”

  大珠回答:“来求佛法。”

  马祖便说:“我这里一点器械都没有,还有什么佛法可求,你自己有宝藏不顾,离家乱走做什么?”

  大珠便问:“什么是我的宝藏呢?”

  马祖又说:“现在问我的,就是你自己的宝藏,这个宝藏一切具足,没有欠缺,运用起来异常安闲,何需要向外追求。”

  听了这话后,大珠不用思虑和推理,便急速洞见自性。

  别的,汾州无业也是以同样的方法悟道的。无业本来专研律宗,深通经藏。在他第一次见马祖时,马祖看到他那伟岸的身材,响亮的音调,便说:“外形巍巍堂堂,里面却没有佛。”

  无业很恭敬地跪下来说:“我粗研三乘之学,稍有心得,可是对于禅宗的即心是佛之说却始终不能懂得。”

  马祖说:“这个不能懂得的心就是佛,并没有其他的了。”

  无业仍然未悟而问:“这样说来,那什么是祖师西来所传的秘密法印呢?”

  马祖又说:“你

印度佛教的历史基础知识

这位大德现在正糊涂得很,且先回去,等下再来。”

  无业正要离开时,马祖便在他背后喊着:“大德。”

  无业转过火来,马祖便问:“是什么?”

  听了这问话,无业便急速大悟。

脚踢令开悟

  有时马祖也用粗暴的方法来加速学生发明自我,有一次,水潦和尚问他说:“若何是祖师西来意?”(在禅宗的问答里,问祖师西来意,就等于问佛法概略。)

  马祖并没有回答这问题,而要水潦恭敬地礼拜,等水潦弯下身子时,马祖却把他踢倒,奇怪的是,水潦却是以而大悟,站起来后,反而拍手呵呵大笑地唱着说:

  “也大奇,也大奇,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只向一毛头上,一时识得根源去。”

  唱完向马祖施礼而退,后来他作了住持,常对学生说:“自从一吃马祖蹋,直至如今笑不休。”

棒喝令开悟

  从书中记载,我们可以想见马祖一定是身体伟岸,精力充分,据说他是牛步虎视,舌头长得可以舐到鼻尖。虽然书中没有说他叫起来像狮吼,但他的声音一定很大,这可以从百丈最后开悟的故事中看出。当百丈随侍马祖的时刻,马祖正看着床角所挂的一个接风,百丈便说:“正在用时,要离开用。”

  于是便拿开接风,把它竖起来。马祖便说:“正在用时,要离开用。”

  于是百丈又把接风挂回原处。马祖便振威大喝一声,震得百丈的耳朵聋了三日,也就由这一喝,百丈完全开悟了。

  我们可别误会马祖是常用嘴“喝”和脚“蹋”的。虽然禅师的教法都不能缺少那种使人震动的元素,但他的教法多半表现得很温文,很奇妙。例如有位大官问他是否可以喝酒吃肉,他便幽默地说:

  “喝酒吃肉是你的禄分,不喝酒吃肉是你的福泽。”

  马祖运用这种方便窍门的奇妙之处,可以从他和石巩慧藏的谈话中看出。石巩本以佃猎为生,最憎恶见到和尚。有一次当他赶鹿经由马祖的庵前时,马祖迎面和他相碰,石巩问马祖是否看到有鹿跑过,马祖反问:“你是什么人?”

  石巩回答:“佃猎的人。”

  马祖又问:“你知道若何射吧?”

  “当然知道。”

  “你一箭能射几个?”

  “我一箭能射一个。”

  马祖便说:

  “照这样看来,你其实不懂得射术。”

  “那么你懂得射术吗?”

  “我懂得。”

  “你一箭能射几个?”

  “我一箭能射一群。”

  石巩便说:“彼此都是生命,你又何忍射杀一群?”

  马祖乃说:“你既然知道这点,为什么不射自己呢?”

  石巩回答:“你要我自射,但老是没有下手处。”

  马祖便说:“你这人有无数劫的无明烦恼,到今天都完全拒却了。”

  于是石巩便抛掉弓箭,削发拜马祖为师。

  有一次,石巩在厨房里工作,马祖问他作什么,他说:“正在牧牛。”

  马祖问:“如何牧牛?”

  石巩回答:“当它走到草地,我急速便把它拉了回来。”

  这话赢得了马祖的赞叹说:“你是真懂牧牛之道了。”

  由他们这种愉快调和的谈话,很难想象到他们对个性的控制和练习是若何的无情和激烈。

上一页 1 2

车轧度学人

  马祖随时都在鼓舞学生要有大无畏的精神。有一次五台隐峰推着车子,马祖正好伸着脚坐在路中,隐峰请求马祖把脚缩回去,马祖却说:“我只伸不缩。”

  隐峰也说:“我只进不退。”

  两人相

佛教婚礼百科知识内容

持不下,于是隐峰不顾一切,仍然推车向前,结果碾伤了马祖的脚。马祖回到法堂后,便拿着一把斧头说:“刚才是谁碾伤了我的脚,快站出来。”

  隐峰便走到马祖前面,伸出了脖子。马祖只好放下了斧头。

赶鸭子式令接引

  有时马祖爱好有意引学生像赶野鸭子似的到处去追逐探索。某次,有一个和尚问:

  &ld

关于佛教基本知识的书

quo;离四句,绝百非,请你直指祖师西来意。”

  马祖回答:

  “我今天疲惫,不能为你讲解,你去问智藏吧!”

  这个和尚便去问西堂智藏,西堂反问:

  “你为什么不问师长教师呢?”

  这个和尚回答:

  “师长教师叫我来问你的。”

  西堂便说:

  “我今天头痛,不能为你讲解。你去问怀海吧!”

  这个和尚又去问百丈怀海,百丈回答:

  “我到这里,也不会。”

  于是这个和尚便回去向马祖申报经由,马祖便说:

  “藏头白,海头黑。”

  这里所谓白和黑,是指的白帽和黑帽,这本是一个典故,据说有两个强盗,一个戴白帽,一个戴黑帽,戴黑帽的强盗最后用诡计又抢走了戴白帽强盗所抢来的器械。这是说戴黑帽的比戴白帽的更为无情,更为彻底。同样,百丈比西堂也更为无情,更为彻底。因为西堂只是推说头痛,似乎是假如他不生病的话,可能会有确切的谜底。但百丈的拒绝却是异常干脆和坦率的。依百丈的看法,这个问题是超乎肯定和否定,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正如老子所谓的“道可道,异常道”。

  我们在前面曾提到庞蕴和他的偈子,至于他悟道的故事也是异常有趣的。在他第一次去见石头希迁时,他问:

  “不与万

佛教知识什么是五欲

法作伴的人是谁?”

  石头便用手掩住了他的口,这时他略有省悟。后来又去见马祖,提出同样的问题,马祖便说:

  “等你一口吸尽了西江之水,我才告诉你。”

  听了这话,他便急速大悟。

  马祖和石头,这两位大禅师都是对于同一个问题,石头用手掩住了庞蕴的口,是表示这个问题不能言谈。至于马祖也认为要说出这个超然物外的人是谁,像一口吸尽西江水一样弗成能。显然他们两人都深通老庄思惟,庞蕴也是如斯。他虽然是属于马祖的法统,但也做过石头的学生。

  虽然马祖和石优等分了禅家的世界,但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敌对的立场。而且最有趣的是他们常合营接引学生,药山惟俨就是最好的例子。药山最初学律宗,曾博通经论,持戒甚严。后来感到这不是最后目的,大丈夫应该离法自净。于是便到石头那儿要求接引。他对石头说:

  “我对三乘十二分教,已略知外相。但对于南方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却始终不懂得,恳请师父大发慈悲,为我指点。”

  石头回答说:

  “肯定纰谬,否定也纰谬,肯定和否定两者兼有都纰谬,这时,你怎么办?”

  药山惘然不知所措。过了一会,石头便说:

  “你的人缘不在此,照样去马大师那边吧!”

  听了石头的话,他便去参拜马祖,提出同样的问题,马祖回答说:

  “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扬眉瞬目者是伊,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伊,你究竟要如何懂得伊。”

  于是药山言下契悟,便向马祖礼拜。马祖又问:

  “你见到了什么而向我礼拜?”

  药山回答:

  “我在石头处,正像蚊子叮铁牛。”

  这也就是说不得其门而入。马祖知道他已经开悟,便叫他好好地保持住这种悟力。

  药山在马祖处随侍了三年,有一天马祖问他:

  “近日你有什么心得?”

  他回答:

  “皮肤脱落尽,惟有一真实。”

  马祖说:

  “你的看法完全深契于心,布于四肢。是以,你可以到任何山上去住了。”

  药山说:

  “我是何人,岂敢住山作住持。”

  马祖便说:

  “没有永远的行而不住,也没有永远的住而不可。假如要求益于无所益,为于无所为,你便应该像慈航一样,到处渡人,不要永远住在此地。”

  于是药山又回到石头那里。虽然后人把药山归入石头的法统,但实际上他是马祖和石头两人之间的桥梁。

  当药山成为住持后,他有两个学生,一个是道吾,一个是云岩。有一天,当这两位学生侍立在旁边时,他指着山上的盛衰两树,问道吾说:

  “这两棵树,是枯的对,照样荣的对呢?”

  道吾回答:

  “荣的对。”

  药山便说:

  “灼然一切处,光明残暴去。”

  接着他以同样问题问云岩,云岩回答:

  “枯的对。”

  他便说:

  “灼然一切处,放教枯澹去。”

  这时正好高沙弥到来,他又以同样问题问高沙弥,高沙弥回答说:

  “枯者从他枯,荣者从他荣。”

  听了这话,药山便对道吾和云岩说:

  “不是,不是。”

  这不恰是马祖教药山所谓的,没有永远的行而不住,也没有永远的住而不可吗?事实上,马祖、石头和药山都深契于老子所谓的: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临终留禅机

  马祖正像六祖一样,善用相对法使学生能摆脱现象而进入形上,摆脱相对而进入绝对,超脱有形而进入真空。不论他用肯定法或否定法,都是依据特殊的需要而定。他的说法并不那么明显,可是他无论采取什么说法,他从来不曾说破,老是带有几分暧昧,似乎有点作弄人似的,即使在他临终时,也是如斯。当时有人问到他的病情,他便说:

  “日面佛,月面佛。”

  在佛家的术语中,“日面佛”是指活得很长,“月面佛”是指只能活一天一夜。马祖的意思是说无论活得长和短,都没有关系,只要他能发明真我。庄子曾说: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殇子”正像“月面佛”,“彭祖”正像“日面佛”。庄子有知,看到马祖的话,势需要会心地微笑了。

  最后我们还必须提到马祖的一段故事,才能停止本章。这段故事是说尽管他削发学佛,但他的心中仍含有浓厚的人道。据说当他回籍小住时,受到村夫的招待,可是近邻的一位老太婆却说:

  “我以为有什么奇特,原来就是马家的那个小子。”

  这话使马祖颇为感慨,写下了一首解嘲的诗:

  “劝君莫还乡,还乡道不成。

  溪边老婆子,唤我旧时名。”

  于是他仍然回到江西,在那里他前后一共住了五十年,直到八十岁那年才离开了人世。

上一页 1 2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2762.html

以上是关于马祖道一-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学生开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马祖道一-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学生开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781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