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演习4 静 一 正念观身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正念-演习4 静 一 正念观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演习4 静 一 正念观身
演习4 静 一 正念观身
入息,我使身体的活动平息下来。前程,我使身体的活动平息下来。
这个演习是第三个演习的延续,它借助于呼吸来使我们的全部身体达到安和宁静的状态。当我们的身体不调和的时刻,我们的心就很难安祥。是以,我们应该借助于呼吸来赞助我们身体的功能顺利调和地发挥感化。假如我们气喘吁吁,或者呼吸不规律,我们就弗成能使机体的功能平稳下来。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调呼吸。我们的进出息应该平稳轻松。当我们的呼吸调和的时刻,我们的身体也就调和了。我们的呼吸要轻、要平滑,没有声音。呼吸应该温柔,就象一条小溪挟带着细沙流入大海。我们的呼吸越深细,我们的身心就越安
我们呼吸的时刻,可以对自己默诵下面这首偈子:
吸气,我使我的身体镇静下来。
呼气,我微笑。
安住于当下这一刻,
我知道,这一刻真美妙。
我们知道,我们在坐禅的时刻,身心是一体的,所以要想使我们的心镇静下来,只要使我们的身体镇静下来就可以了。我们微笑的时刻,这注解我们身心安祥而喜悦。安祥和喜悦的感触感染是修行者的养料,它们能够赞助修行者在修行的途径上持续迈进。假如读者想更多地懂得这些工作,那么我要鼓励他修习《安般守意经》的第五个和第六个演习。这两个演习的设计目的是赞助修行者用禅悦来滋养自己。禅修的本质是回归当下、安住于当下,并且观察当下正在发生的工作。“这一刻真美妙”的意思是,修行者能够看到在她体内、心里和呼吸中的生命的事业,而且能够使安祥和喜悦的感到更稳固、更强大。
尽管我们现在所研究的经文是开示即身观身的部分,然则因为身体和受之间的联系异常慎密,所以我们不应该犹豫,要自由安闲地跨越身念处和受念处之间的界限。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身体安和心就安和。
在演习三和演习四中,修行者随顺着呼吸,回光返照 ,与身体合为一体,并且使全部身体镇静下来。很显然,在修习这些呼吸演习的时刻,你所有的感官——眼、耳、鼻、舌——都被关闭了,这样周围世界的影像就无法进来,
在生活中,你会不时地认为疲惫,你所做的每一件工
我们不应该认为,关闭感官之门就是把我们自己与生活和世界隔离开来,割断了我们与生命的联系。当我们并不真恰是我们自己的时刻,当我们处于决裂和狼藉的时刻,我们与生命并没有真正的接触。只有当我们真恰是我们自己的时刻,这种接触才是深刻的。假如在当下这一刻我们不是自己,那么我们看蓝天的时刻,我们就并没有真正地看见蓝天。我们握着孩子的手的时刻,也并没有真正地握着孩子的手。我们喝茶的时刻,也并没有真正地在喝茶。
是以,我们自身的完整性,是任何有意义的接触的基本。我们可以经由过程有意识的呼吸来实现自身的完整,这种有意识的呼吸可以把我们带回自己的身体和心。实现自身的完整也就是时刻更新我们自己。我们会变得清新纯净,别人也爱好跟我们呆在一路。我们更新自身的时刻,我们看其它每一件事物也都是崭新的。竹林禅师曾经说过:“我所接触到的每一件事物都变成了新的。”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2916.html
以上是关于正念-演习4 静 一 正念观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正念-演习4 静 一 正念观身;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7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