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了知自己的根器来修行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27 12:2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了知自己的根器来修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了知自己的根器来修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了知自己的根器来修行

  根器,佛教教义名词,指先天具有接收佛教之可能性。“根”比喻先天的品行,“器” 比喻能接收佛教

佛教知识烧香拜佛

的容量。

  学佛刚入门,一般不建议看太多开示。许多开示,都是祖师大德针对不合基本,讲不合的话。根器不合,开示的也不合。假如是下根器的人,把上根器的话拿来用,那就会害了自己。

  有个公案:问:什么是修行?答:饥来吃饭,困来则眠。这是开悟者的境界。假如没有开悟,也说这个话。那问一句:猪也是一样饥来吃饭,困来则眠。那你说,和猪有什么差别?所以说,到什么境界,我们只能讲什么话,这叫老实。

  再比如,德山禅师晚年时开悟后,就说“老僧一打坐,能消万担粮。”这是开悟后的话。那没有开悟前,他讲什么呢?他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身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没有开悟前,他的行持都是谦卑,小心翼翼的。不敢开口说诳言。这是祖师大德的行持。

  假如学佛后,就会偷懒。偷懒时,就说自己不执著。这就是自作聪明,小聪明。没有达到不执著境界,却说不执著,这也是小聪明。前人说,知见要高,要深远,然则行持要谦卑,谨慎。修行中,有两个境界,一个是有学,一个是无学。还没有到达无学阶段,就要好好践行有学。那就是在事相上的行持。

  实际上,真正开悟的人,会越重视行持,越谦卑。会在拜佛、诵经、打坐,还有培

佛教与藏传佛教基础知识

养福报等事相上的修持功夫。有的人说,我不执着拜佛,诵经,不执著培养人天福报。其实啊,这有些自欺欺人了。圣人才会不执著,凡夫照样执着一下吧。否则所有的不执著,都是偷懒的来由。

  看过百年虚云的电视剧都知道,虚云昔时在山洞闭关六年。这六年都在做什么呢?看

佛教知识 五利史和五顿史

了虚云年谱后才知道,他在山洞礼拜万佛忏,天天拜忏。虚云在没有开悟前,也是到处参学,打坐。甚至从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花费三年时间。可以说经历了许多魔难。所以不能给自己偷懒的饰辞,说不执著。

  刚学佛时,就要执着一些。拜佛,拜经,培养福报等事相上要努力去做。不执著是圣人的境界,我做不到,我福智才不敷,我照样得把自己修的福智肃静一些。这也是我的执着。人人都不执著了,佛法也就灭了,

佛教基础知识入门王道华

佛法能保存,都是祖师大德用生命去保护下来的,这也是一种执着。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286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了知自己的根器来修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了知自己的根器来修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742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