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净慧老和尚:亡三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净慧老和尚:亡三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慧老和尚:亡三心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弗成得的境界。三心者,以前心、现在心、未来心。这三种心都是人们妄想中的影子。我们坐在禅堂里可以观察一下,一支香下来,我们心坎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无非是昨天的事、前
以前心就是我们曾经
我们的心总要有个依托,不能住在以前、现在和未来,那到底要住在哪里呢?有依托就有所住,可《金刚经》明明告诉我们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又要生其心,这不是自相抵触吗?正因为有这样的抵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这颗心是不是应该无所住,才能有大聪明,才能超越一切障碍,冲破一切局限。为什么心要无所住?因为客观世界瞬息万变,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科技文明时代,在科技文明的带动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在瞬息万变。就拿军事来说,在科技文明的推动下,各个国家的军事技巧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变更,有些异常落后的国家居然也能够发射卫星,这就是变更。世间的事项更的速度如闪电雷鸣,快得不得了。假如我们的思惟不能跟着事物的变更而变更,老逗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那你就永远也跟不上这个赓续成长的形势,你所掌握的常识情报永远是昨日的黄花。事物在变更中进步,我们熟悉事物的聪明不能逗留,逗留就落后了,逗留了就被局限了,逗留了就受欺骗了。
境是无住的,心也要无住。一切境无住,就是世间万法无常,万法皆空,万法不时都在变更。昨天有一万元钱,那就是万元户,假如老逗留在这个水平,总认为万元户不错,老是抱着那一万元钱,不图进步,那你就会变成一个穷汉了。按照现在的经济水平来讲,你说自己是个万元户,肯定会遭到别人的嘈笑,现在有些人月薪几十万元,一万元算得了什么呢?情况在变,你老逗留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水平,那就跟不上形势的成长。这些虽然都是世间法,但要以世间法来熟悉出世间法。
出世间法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就是要破除一切执著,断除一切烦恼,超越一切障碍。站在一个无人超越的高度来观察人生所有的问题,来观察世间所有的问题,你就不会被面前的事物所迷惑,你就能自觉觉
那么在具体操作上,无所住心应从何处下手呢?历代祖师告诉我们:就安住在当下这一念上。当下这一念也是无住的,说是当下,已经不是当下了,只要你的觉照力和当下的心念慎密结合起来,连成一体,这就是无住生心的境界,就是在向无住的聪明靠扰。佛法的各类窍门都强调要把握好当下这一念,当下这一念肯定也是在瞬息万变,不管这一念如何变,只要你的觉照力盯住它,不要让它转移了目标,你的心就有一个安顿的地方。比如你在看一个话头,你就死死地咬住这个话头不松口;你在念一句佛号,你就一心不乱地念这句佛号。念头在念念迁流变更,参话头的心,念佛号的心,也在向前推移,也是无住的。跟着无住的心态所产生的觉照的力量也是无住的。所谓以无住的聪明,觉照无住的心境,这样你就心与境融为一体,就不是“心是心,境是境”,而是“心境一如”,弗成分离。这个时刻,你的妄想就会慢慢削减,当你真正达到物我皆如的程度,并且能够保持这种心态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那么就离功夫成熟,打开聪明的时刻不远了。这样就能以无住的心,照无住的境,最后达到境智一如,物我一如的境界。物我一如的究极处,就是物我皆忘,身心世界都没有了,只有一念灵知的觉性。到这万念俱空的时刻,你要不惊不怖,这就是你即将开悟的消息。“无住生心”的功夫,“无住生心”的理论,一定要反复地阅读《金刚经》,并在功夫中坚持运用,自然就有水到渠成之日。
今天讲的题目就是“亡三心”,要把以前心、现在心和未来心都亡掉。“三心弗成得”,历来都是禅门考验功夫和看法的话题。唐朝著名的德山宣鉴禅师没有开悟前发生一件令他十分为难的事。德山禅师原来是教下的法师,博览经律,对《金刚经》尤为精晓,并对《金刚经》的《青龙疏》作注解,书名叫作《青龙疏钞》。他背着这部《青龙疏钞》行脚来到湖南,想要参拜禅师。正当他饥肠辘辘的时刻,看见路旁有一座茶棚,一位老婆婆在那里卖烧饼,德山禅师想买个烧饼充充饥。婆婆看见德山仪表不凡,文质彬彬,就问:“请问法师,你担的是什么书?”德山和尚答到:“是一部注解《金刚经》的《青龙疏钞》。”老婆婆又问:“《金刚经》里面讲的是什么内容?”德山和尚答:“就是以前心、现在心和未来心都弗成得。”老婆婆就问:“既然是三心弗成得,和尚买点心,不知要点哪个心?是以前心、现在心照样未来心?你如果回答得出来,我免费赡养点心,若回答不出来,那就对不起。”德山禅师虽然能写出一部《青龙疏钞》,却被老太婆问得哑口无言,认为异常忸捏,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我今天晚上也讲了许多话,究竟是用“以前心”在讲,是用“现在心”在讲,照样用“未来心”在讲呢?各位在听,是用“以前心”在听,是用“现在心”在听,照样用“未来心”在听呢?我们从说与听的角度,就此三心下得一转语,我们今晚这一堂课就没有白讲了。
――文章节录自净慧老和尚壬辰年冬季禅七法会开示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287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净慧老和尚:亡三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净慧老和尚:亡三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