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奉行学处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奉行学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奉行学处
奉行学处
奉行学处,是敬佛、敬法、敬僧。
首先是敬佛,包括一切泥塑木雕的佛像,皆应视为佛宝一般恭敬,切
关于这个问题,阿底峡尊者处理得极为善巧。《菩提道次序递次论》记载,有人携一文殊像请尊者过目:您看这尊像到底好不好?阿底峡尊者急速将文殊像高举顶戴,答说:文殊像没有不好的,只是这尊像的做工有欠缺。从这个回答上,我们可以充分感触感染到尊者对于佛像的恭敬之心。
既然佛像都是好的,那么我们对所供之像不必进行选择吗?对于某些年久破损或做工质地简陋的造像又该若何处理呢?这也是信众们经常问起的问题。赡养佛像的目的,是为
同时,切勿将佛像作为装饰品、工艺品而随处摆放,这恰是现代人极易违犯的问题之一。佛像,不仅作为佛菩萨的象征为信徒供奉,本身也往往是佛教艺术精品。但不少人只看到艺术,却疏忽了佛像最重要的内涵和感化。跟着现代工艺的蓬勃,佛菩萨造像成了工艺品的重要题材,数量大大增加。获得一尊佛像不再是难事,因而不少人将之作为点缀居室的装饰品。这样做,非但不能起到供佛的效果,反而存在诸多问题:不仅摆放处所多不如法,更严重的是,一旦习惯性地将佛像视为工艺品,往后很难对佛像生起真正的恭敬心和僻静心。
还应留意的是,不能以生意佛像投契。或许不少人认
敬佛,并非佛菩萨需要我们恭敬,因为诸佛世尊已彻底断除我相,毁誉不动如须弥。既然如斯,为什么敬佛,甚至将佛像视为佛陀真身般恭敬?或许在某些人的眼中,这么做无异自欺欺人,明明是泥塑木雕,为何看作真身并忠诚礼拜?须知,敬佛恰是我们自身修行的需求,经由过程恭敬达到净化心坎的效果。当我们处于极端恭敬中,心必是清净无染的,是与法响应的。这种恭敬,本身就是极好的修行。
其次,应恭敬法,恭敬佛经等一切法宝。我们要象敬佛那样,将经典视为佛的法身。切勿将佛经算作通俗书本那样随意放置,尤其是不洁处,也不要将其他物品(包括佛像、念珠等法物)置于经书上。不少信徒对佛像异常恭敬,却不懂得器重法宝。须知,诸佛世尊皆因法而解脱,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宝又以法为尊,这是我们需要特别留意的。藏传佛教在这方面异常重视,每拿到一本佛经,先高举头上顶戴受持。这决非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事实上,经由过程对佛经的恭敬,能有效强化我们对法的信心,从而依教奉行。因为信心也需要人缘的滋润,需要经由过程一些外在形式来唤醒它、加强它。
有一分恭敬,得一分佛法受益。学佛如斯,任何世间法的进修也是如斯,若对传业师长不恭敬,对所学常识不重视,是弗成能学有所成的。
所以,从修行意义上说,恭敬佛经的意义极为重大。这不仅影响到今生对法的受持,还将影响到未来的法缘。若不恭敬法和法师,是坏聪明之因,会使我们将来无缘亲近佛法,甚至投生于不闻佛法的边地。
敬法,根本在于依教奉行。《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诸赡养中,法赡养最,所谓如说修行赡养,利益众生赡养,摄受众生赡养,代众生苦赡养,勤修善根赡养,不舍菩萨业赡养,不离菩提心赡养。”从利益众生到不离菩提心,都是行佛所行,是对佛陀教导的亲自实践,也是对三宝恩义的最好回报。《金刚经》也告诉我们:“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须眉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甚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此处虽然校量的是福德,但也充分辩明,依教奉行远胜于世间一切善行。
对法的恭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修学并实践佛法。如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是真正的佛子所为。
第三是恭敬僧宝。佛法能够在世间得以流传,恰
特别应当留意的是,皈依僧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宝,故应对所有僧众一视同仁地恭敬,切忌以凡夫心妄加批评,说僧过恶,做作极大罪业。尽管现实中的僧团也是由不合本质的人组成,未必尽如人意。但作为佛学生,尤其是在家居士,除了在决定善常识、依止师时需要仔细考量,对于其他僧人决弗成妄加评论。
恭敬僧宝的意义,还在于赞助我们培养削发解脱之因,使未来能早日成为真正的僧宝。像佛陀那样,以削发相证菩提,得安闲,度众生。
敬佛、敬法、敬僧,是每个佛学生必须做到的。不仅要发自心坎地恭敬,更要将这分恭敬表现于一言一行中。切勿像某些好高骛远的学人那样,知道些禅宗外相,开口就是不著相。作为凡夫,假如不把佛法放在心上,那佛法还能对他产生感化吗?虽然众生本具佛陀那样的品德和聪明,但现有心行基本仍是凡夫心。若欲转变这平生命状态,必须从恭敬外在三宝开始,慢慢成就内在三宝。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340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奉行学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奉行学处;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7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