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读书-透过禅修,学会主宰情绪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26 23:4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读书-透过禅修,学会主宰情绪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读书-透过禅修,学会主宰情绪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透过禅修,学会主宰情绪

  翻开字典,与“情”字相关之词汇多矣,情义、情志、情感、情爱、情怀……。纵观世间人的平生,几乎全为“情”字所系:我们庆生、伤老、忧病、悼死,自得时乐弗成支,失意时苦不堪言,冤家聚头多瞋恚,亲爱分袂重悲戚。喜怒哀惧爱恶欲,前人谓之“七情”,此系就大类而言,细察之又可开出无量别异。绪者,丝之端也;百切切种情,譬若百切切缕丝,各有端绪。然而多情恰是人之常情,人事物的更改、无常搅动着浩瀚微细而复杂的情愫,丝多绪乱。当局者迷,奔放者尚能笑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然而更多的人却只能终其平生,在情水中载浮载沉,“问君能有若干好多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此言乍听之下煞是浪漫;但现实是残酷的,正因为“痴”于“情”,我们遭遇若干苦?离婚、自杀、情杀、霸凌……。科技的蓬勃,常识的进步,并不能降低现代人的忧郁焦炙指数,并不能让现代人更有效地实施情绪治理,反而在高涨的自我意识之中,赓续加深对“情”的蒙昧,以大胆表现自己的爱恨

善恶终有报佛教知识

、大声咆哮自己的愤怒,来证实自我的存在。问题是:这究竟是喜怒哀乐归我所控,抑或我被喜怒哀乐所控?

  谜底是后者。世人皆知,愈想只会愈生气,愈想只会愈苦楚,愈想只会愈逼得自己陷入绝境,但那些令人心如刀割的画面,就是赓续在脑中闪现,停都停不下来。有情众生,非同木石,自能感知各种变更并缘生响应的心境。喜怒哀乐诸般情

基本佛教知识

绪并无过失,过在我们无能控制情绪的流速、流量、流向,任凭洪水犯滥肆虐,自他深受其害,却束手无策。

  禅修,是摇摇欲坠中的稳固舟筏、湍急瀑流里的救生艇。禅修,引导我们定心、净心、明心,看清生命的本相,破析情绪的本质,主宰情绪,而不被情绪主宰。

  定心──“止”的功夫。在迷妄乱想的盲目追逐中,唯有定下心来,站稳脚跟,保持不动,才能把面前的路看清楚,善于别择,知所进退。《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心是治理情绪最重要的第一步,在妄念的瀑流中能止的下来,才能够觉察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其实只是相似念头的前后串接,而我们可以选择转换一个心境,不再随顺着几回再三生起相同的念头。

  净心──定力功夫的深化,使牵动情绪的妄想执着逐渐沉淀,答复心水澄

佛教知识的问答

清,趣向透达真理、不为情欲所惑的聪明。《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佛陀以搅动之水无法监照形影为喻,开示“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水的本然澄净,是不带杂质的;而本然清净的心地,其实本来不会被任何情绪所动摇、染污,是痴情的凡夫坚执不舍。透过净心,沉淀妄念,放舍

佛教有哪些日常知识书籍

对情绪的妄执,在清净中逐渐解脱情绪的束缚。

  明心──明悟自心,看清自己的本来面貌:愤怒、忧闷、好嫉、自卑、焦躁、闭锁、欢乐、悲痛……,原来只是人缘和合的假相,不会永远存在,人缘散灭,自然销亡。诸般情绪,只能强名之为“妄我”,从来不是“真我”。真正的自己,是这念能知的心,清楚、明白、作主,本自清净,寂照一如。心念纷无绪,但任凭它再怎么纷乱难解,终归是虚妄。“不起凡夫染污心,等于无上菩提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内在的情绪,与外在的境界一样,都是缘生缘灭,如过眼云烟。透过禅修,定心、净心、明心,照见妄情空幻,照见本具真心,这才是生命最扎实安稳的归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无量劫来,苦于没溺情海,而今翻然悔悟,万缘放下,一念回光,“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3199.html

以上是关于读书-透过禅修,学会主宰情绪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读书-透过禅修,学会主宰情绪;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712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