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释“闹蓝”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再释“闹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再释“闹蓝”
十多年前读《五灯会元》时,见到两处“闹篮”用例,先前的各类辞书未见收释,引起了我的留意。正好其时王锳师长教师寄来他的力作《诗此后未久,又获得王锳师长教师新著《唐宋笔记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90年;2001年修订本。】,后附《语辞备考录》里录有宋代洪迈《容斋四笔》一处“闹蓝”用例,而我在读克勤语录时,也检出一个“闹蓝”的例子。这使我颇为高兴,因为两例均为草头“蓝” 字,与我先前对“闹篮”一词来源的忖度竟然相契!此前所见四例“闹篮”,虽词义约略相合,然而个中竹头“篮”字于义似无可取,每尝疑其本来应为“伽蓝”之“蓝”,苦于未得书证,不敢为说。克勤的用例如下:
1. 本无个面貌,凸起六十七。今汝强图貌,顶门欠三只。七处入闹蓝,比来稍宁谧。若更打葛藤,岂有休歇日【《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二十《禅人写真求赞》二十首之十八,《大正藏》卷四七,809a。】。
这是禅师六十七岁(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时写的描真赞(肖像诗)。“七处入闹蓝”自谓此前曾先后住持各地的七座“闹蓝”。“蓝”系“伽蓝”之省,禅籍习见,辞书已释。“闹”为喧闹多事之义。住持寺院自不比小我修行,尤其是克勤住持过的成都昭觉、金陵蒋山、镇江金山等寺院,均系丛林巨刹,僧众之多,香火之盛,声称国内,名闻朝廷。担负这类大型寺庙的当家和尚,事务忙碌,头绪芜杂,自可想见。《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建炎改元,宰相李伯纪表住金山。驾幸维扬,有诏征见,顾问西竺道要……乞(江西)云居山归老,朝廷厚赆其行。至云居之明年,复归于蜀。”【《大正藏》卷四九,686b。】记
克勤(1063~1135)主要生活在北宋时期,其语录集于生前即已编定(见《大正藏》卷四七《圆悟佛果禅师语录》诸序)。其描真赞里的“闹蓝”用例,于词义、于用字均凿然无疑,且其写作年代(1129)明确可考,早于现知其他各例“闹蓝(篮)”。据此可以认为“喧闹多事的寺院”是“闹蓝”一词的本来意义。弄清了“闹蓝”的本义,再来看下例便有了较先辈步一步的熟悉:
2.四明太守以雪窦命师主之,师辞以偈曰:“闹篮方喜得抽头,退鼓而今打未休。莫把乳峰千丈雪,重来换我一双眸。”【《五灯会元》卷十八《万年昙贯禅师》,1223页。】
这段文字在昙贯传的末尾,依灯录安排禅师生平行状的贯例,应是昙贯晚年的事迹。例文的意思很清楚,昙贯刚退出某寺(似是浙江江心寺)住持之职,四明太守即邀他住持名刹雪窦寺,被禅师以此诗拒绝。诗的语境与克勤例相类,此例“闹篮”与上引“闹蓝”同义,篮、
以上两个“闹蓝(篮)”例句均系退院高僧的口吻,这种“闹蓝抽头”的作法和说法对于本就有“激流勇退”、“六根清净”思惟情结的文人士夫极易产生影响。在宋元时代,文人与佛僧关系很密切的文化背景下,一般文学作品里出现类似“闹蓝抽头”的说法是可以理解的。宋元词曲里的两个例子就是如斯情形:
3.休诧穿杨好手,乘早闹篮抽脚,谁拙又谁才?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李曾伯:《水调歌头·幕府有和再用韵》,据《全宋词》。】。
4.撮艳处从今怕揽,闹篮中情愿妆憨【刘时中:《满庭芳·自悟》,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
从“闹蓝(篮)抽头”到“闹篮抽脚”、“闹篮妆憨”,不难看出这个词语被仿用的痕迹。而因为仿用者的身份处境各别,“闹蓝(篮)”的词义也从“喧闹多事的寺院”扩大到“喧闹多事的场合”,后者可认作“闹蓝(篮)”一词的引申义。
南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五《朱藏一诗》【《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条全文如下:
5.政和末,老蔡以太师鲁国公总治三省,年已过七十,与少宰王黼争权相倾。朱藏一在馆阁,和同舍《秋夜省宿》诗云:“老火未甘退,稚金方力征。炎凉分胜负,刹那变阴晴。”两人门下士互兴谮言,以为嘲谤。其后黼独相,馆职多迁擢,朱居官如故,而和人《菊花》诗云:“纷纷桃李春,过眼成枯萎。晚荣方经久,造物岂吾欺?”或又谮于黼,以为愤懑。是时,士论指三馆为闹蓝。
北宋末年,奸佞当道,国事衰颓,连得清贵的中心馆阁也有谄谀宵小流言蜚语、兴风作浪,“士论指三馆为闹蓝”,意谓士大夫们认为三馆已落空往日之宁静,而成了长短之地,同时也隐含了应该“闹蓝抽头”之意。这就是说,在一般文人的用例中,“闹蓝”的寺庙含义已经淡化,而抽头、退身的附加义倒和此词联络起来。最后再看一例:
6.今朝正月已半,是处灯火缭乱。满城罗骑骈阗,交互往来游玩。文殊走入闹篮中,普贤端坐高楼看。且道观音在甚么处?震天椎画鼓,聒地奏歌乐【《五灯会元》卷十九《大沩法泰禅师》,1282~1283页。】。
这则禅语以城市元宵为背景,我理解个中“闹篮”仍指“喧闹多事的寺庙”,系用其本义,只是强调了喧闹、热闹之义。宋时都会的元宵节十分热闹,位于城区的寺庙往往也是观灯景点之一。《东京梦华录》【中华书局,1982年。】卷六《(正月)十六日》:“于是贵家车马,自内前鳞切,悉南去游相国寺。寺之大殿前设乐棚,诸军作乐。两廊有诗牌灯云:‘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诗。其灯以木牌为之,雕镂成字,以纱绢幂之于内,密燃其灯,相次排定。资圣阁前安顿佛牙,设以水灯,皆系宰执、戚里、贵近占设看位。最要闹:九子母殿及器械塔院,惠林,智海,宝梵,竞陈灯烛,光彩争华,直至达旦。其余宫观寺院,皆放万姓烧香,如开宝、景德、大佛寺等处,皆有乐棚,作乐燃灯。”这是北宋首都汴京诸寺元宵节的热闹情况,可作为此例“闹篮”词义之证。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3328.html
以上是关于再释“闹蓝”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再释“闹蓝”;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6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