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坐禅的方式与好处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养生-坐禅的方式与好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坐禅的方式与好处
对于坐禅的养生,历代高僧大德都进行了总结。概括起来,从坐禅的方式上讲,它有如下好处:静坐
静坐是坐禅的初级阶段,对于未受三归五戒(一三归,即归依佛、法、僧三宝;五戒,即不杀生、不谕盗、不邪注、不妄语、不饮酒)的普通人来说,静坐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自我疗法。它简单易行,并且随意,无须证慧。只要环境安静、身心放松,就能达到静坐的功效。
静坐主要是让大脑得到休息,使精力得到恢复。静坐时,心内无念,心平气和,因而全身气血畅通,体内各系统能够顺利发挥作用,静坐更能锻炼真气,扶正驱邪,内炼神气,外炼形骸,从而提高防御能力。上班族在上班前和下班后若能静坐
呼吸
修习禅定以练习呼吸为入门功夫。坐禅一般采用腹部呼吸法,因为腹部的肝和脾藏有人体总血量的三分之一,当心脏的血液不足时,腹部的血液就进入循环系统。采用腹部呼吸,可以主动将腹部的血液利用起来,使循环系统的血液量增加一倍,从而使姜缩的细胞组织重新健全。
对于初习禅定之人,则一般采用胸式呼吸法。若采用胸式呼吸法,在一呼一吸之间,我们吸入了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完成了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多次这样的血液循环,我们体内的血液就会得到澄清。据统计,通过呼吸运动澄清的血液一天可达一万五千余斤。
止观
隋代智额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总结了九种方法:系心于脐,能治百病;意守丹田,可调理胸闷、肩背疼痛、厌食、咳喘等疾;系心于两脚之间,可治愈头痛、唇热、疙疹、耳聋等病;知息出,可治消化不良、腹痛痢疾等症;知息入,可治身体虚弱、肢体疼痛等症,等等。
同时,将观想与呼吸结合,可以有十二种息、六种气,也能治疗各种病症。
所谓十二种息,是指:上息,观想气息上行到鼻端,可治情绪低沉;下息,观想气息下行至脚尖,可治虚悬等病;焦息,观想腹中有如火烧,可治腹胀;满息,观想气息遍布全身,可治憔悴瘦弱之病;增长息,观想自己吸入了生命物质,可增强体质;灭坏息,观想病随气呼出,可散诸阴膜;冷息,观想吸入了冷气,可治热病;暖息,观想吸入了暖气,可治冷证;冲息,气流刚猛,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1095.html
以上是关于养生-坐禅的方式与好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养生-坐禅的方式与好处;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5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