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学香,是一生的事业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22 04:1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学香,是一生的事业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学香,是一生的事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香,是一生的事业

香的用处,有“香德”之说。古人万事以德为先,在用香过程中体会和观察香的物理功效,以此对照人品而总结出“德行”,并引以为

佛教知识著作

自己做人的格言。

中国文化最重教化,相

关于中国佛教知识大全

信人心永远有走向完美的可能,只要有更多人追求真理,相信真理是人生幸福之道,是人心走向自由的阶梯,这个世界就总会充满希望。人心虽沉浮不定,但天地大道的实相则是超越善恶的无私、无限、宽广和光明。

“香德”处处

对“香德”的总结和推崇在古人生活中处处可见。尤其当香进入佛道两教的日常后,更显出其灵韵出尘的姿态来。佛道两教都有祝香辞,皆是蕴含深刻教义的仪轨和文字。佛教更有许多以香为喻的经典和故事,例如“香尘圆通”的香严童子、大势至菩萨的“香光庄严”以及《六祖坛经》中的“五分法身香”,等等。

最广为人知的“香德”,当属“香痴”黄庭坚总结的“香十德”。即:“感

佛教知识宝库在哪里看的

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尘里偷闲,静中成友,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每一则都是对香的透彻理解和形象总结,山谷道人文雅清通,品香文字亦皆出彩不凡。

修心成德

古德有言:“愚人除境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境”,无论品茶、弹琴、读经或是焚香,其本质是引导自心向善向美的,因此,最重要的是从心上入手,泯化自心,保任那一汪清净和光明。

许多人说,当前的社会环境急功近利、人情淡薄,但其实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会有各种问题和难处。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如果一心想在外境上寻找一处完全符合自心标准的环境,大概永远也无有是处。一切都是为了修心,虽然很难,但人生举目苍茫,除此之外,大概也别无他路了。

戒躁

学习香文化以修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若把学习的目标定在“香德”上,那么学香应该是一生的事业。修养品德,对大多数人而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许多人的一个很大误解,就是把德行一事,想得简单、急躁、肤浅。因为德行云云,似乎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也似乎没什么实际用处,好像都是用来标榜的伪善和“假大空”而已。我们所受的教育,让我们对德行一词的认知,显得肤浅、次要且形式化,而这源于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不深,没能认识到修养德行能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十分深刻的“好处”。

如果不深刻了悟德行的意涵,学香定然也到不了根本处。只是在物理的层面上摸爬滚打,心的质量一如从前,甚至变得更加狭小、贪婪和自私。这实在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学习香文化以修心,大概一急躁就错了。修心,需要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十足的耐心,有宽广的胸怀和彻底的信心。有缺陷和犯错误,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正因为有各种缺

佛教知识过午能供佛吗

陷和错误,我们才推崇香学。因此,以香为师,居于学地,终其一生,日积月累,若能养成某种相对稳定的“香德”,这也都是人生值得知足和庆贺的事情了。去恶在纤微,持善在根本。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1781.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学香,是一生的事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学香,是一生的事业;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521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