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弘恩法师: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20 11:3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弘恩法师: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弘恩法师: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弘恩法师: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放逸、怠惰、轻慢的心,将来想要提起正念用功,也提不起来了。为什么养成了这种坏的习惯,就很难收摄了。

佛教相无自性的基础知识

这也就是古人说的防微杜渐的道理,所以,修行人一定要谨慎。

禅堂里有句话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说这话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让我们于细微处不可随便。不以恶小而为之,一点一滴的细小威仪、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的四威仪,都做好了,就容易提起正念,修行就容易上道。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是助道的因缘。如果觉得这个也无所谓、那个也无所谓,甚至为自己的放逸找种种的借口:末法时代,不要要求这么严格了自己人为地降低标准,正念就很难提起来,身、口、意全部流浪在妄想和五欲六尘的境界之中,想把心收回来就难了。

所以,修行人于细微之处一定要小心。

佛教入门知识书籍大全下载

修行就是一定要细心,看一个人修行好不好,就看这个人够不够细心看他走路轻轻地走,说话慢慢地说,做事情很用心地做。每件事都做的特别到位,

佛教知识绘画素材大全简单

特别如理如法。

譬如说,我们上香,插的

佛教宇宙知识

时候都是端端正正、不偏不倚,每支香之间的距离,都恰到好处,让人一看,肃然起敬;摆供果也摆地整整齐齐,看上去非常庄严,让人心生欢喜。

每一桩小事都用心地去做,这说明他的心没打妄想,始终在正念之中做事。我们一看这个东西摆地乱七八糟、东倒西歪,说明这个人做事的时候,妄想纷飞,心里不知道在打什么妄想,事情就做不好。

因此在禅堂里,老班首经常讲开示说:有道无道,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怎么看呢?就看你这些细微处,细微之处见真章。细微处,不是说我们心眼特别小、处处跟人计较,不是的。正是这些细微的地方,恰恰是我们不能照察的地方,照察不到,就是我们妄想流浪的地方。

《四十二章经》中说: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你失念了,打妄想了,做事就做不到恰好。儒家一直提倡思无邪,什么叫思无邪?思无邪就是不要失去正念,时时心不驰散,时时能摄持住自己的心念。

很安静地、很寂静地、很如法地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说好每一句话,这就是修行啊。修行不是惊天动地,非要做出什么样子来,修行就是这样寂静地、细水长流地,把我们的身、口、意时时都管束好,每一件事都做好,这样修行就容易成功了。

所以,不要舍近求远,想着我一定要去住山、要去闭关、要去怎么样,那个都太远了。你小处的事都做不好,给你寂静的环境你也用不上功,为什么?这颗心与道不相应。给你一个安静的环境,你也不相应,去了就很压抑、就想跑。

所以,修行一定要从细微之处着手。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八个字很重要。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2489.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弘恩法师: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弘恩法师: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465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