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五蕴”包含了哪些种类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20 03:3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五蕴”包含了哪些种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五蕴”包含了哪些种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五蕴”包含了哪些种类

一、色蕴:

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

佛教知识绘画图片高清大图

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 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声、 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五蕴之中。

二、受蕴:

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 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固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三、想蕴:

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既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

佛教知识刘教授

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四、行蕴:

“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五、识蕴:

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二者为意,它恒思量我--末那识。既是我们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著有一个“我”,称为意。 三者为识,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有时候,心、意、识总称为心,也称为识蕴;识能够知道外境,所以是能知的心, 因为由它带动其他的心念,以它为主,故称为心

佛教中科学知识

王,随它而生起的心念称为心所。

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五蕴也被翻译为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

佛教知识视频讲座在线

;“五阴”是五种法遮盖住我们的智慧之意。佛陀为利根的众生说五蕴;智慧比较差的众生,佛陀则为他们演说十二处、十八界。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272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五蕴”包含了哪些种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五蕴”包含了哪些种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447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