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升学-佛说:为众生之觉醒而升学 佛说人生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16 20:1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升学-佛说:为众生之觉醒而升学 佛说人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升学-佛说:为众生之觉醒而升学 佛说人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说:为众生之觉醒而升学 佛说人生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梳理修学一年以来的心路,深刻思维了一下我为什么要修学,究竟是带着怎样的发心?我说着解脱觉醒和利他,真的认识到对我生命的重要性了吗?这一年,在智慧的熏习下,从放下傲娇心态,到真正融入学习模式;从解决一些现实生活问题,到真正看到生命底层的迷惑;从只关注自己,到看到众生生命底层皆有同样的迷惑,发愿升起解脱并帮助众生的心……

入学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最大的困扰就是今后的人生道路和与爸爸的关系。记得从我保送直博以来的四年,爸爸几乎天天都会给我唠叨一遍“你要好好学习吖,写好论文才能博士毕业,毕业才能有好的工作,才能有优秀的男朋友,才能有美满的家庭,才能幸福……不然……你就不幸福了!”一方面,这让我对什么是“优秀”和“幸福”有很大的误解,我以为优秀就是要比同学有更多证书、奖学金、发表更多的论文;而只有当我“优秀”了我才能有资格“幸福”。于是在向外追求优秀路上停不下来,让自己学了一大堆东西,不仅疲惫不堪,身体出现了很大问题;另一方面,爸爸的“幸福逻辑”里这些条件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他希望我幸福,所以每当我在某一环被卡住的时候,他就会特别紧张,担心我之后会不会因此不幸福,他的紧张感带给我很大的烦恼。爸爸也再不是印象中超人那样,随时随地都能满足我的各种心愿。于是我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不想听他说话,认为现在疲惫的生活都是爸爸给我带来的,抱怨他是摧毁我恬淡悠哉生活的罪魁……我这样的状态同时又加重了爸爸的担忧。于是有段时间,甚至只能靠妈妈来和爸爸沟通。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学习了很多生涯规划和沟通的课程、咨询了很多资深导师,但作用甚微,依旧无法解决问题、澄清内心的迷茫。

在这样的糟糕状态下,遇到修学时,我毫不犹豫就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因为我内心是相信佛法智慧可以拯救我的。此时这个“信”源自于从小受奶奶学佛的影响,虽然小学之后就没跟奶奶一起学了,但每次遇到问题随念“阿弥陀佛”,总能帮助我从痛苦中得到安全感和暂时的平静。

在填入学申请时,可能还是无法面对糟糕的自己,也为了维护自己“阳光”的形象,我将实际困惑藏起来,满口说着“为帮助众生”而学智慧。刚刚入学时,因为在日常学习竞争氛围里,每个人都在表达着自己的逻辑,我的声音常常不能被听到;因此在修学氛围里,“被认可”“被倾听”“被随喜赞叹”一下满足了自我存在感、重要感。于是,对内,我把小学三年级就学习过一些佛法视频作为内心骄傲的资本,在分享中看似精进,实则无时不在张扬自我优越感;对外,我会直言不讳自己在学佛,内心潜台词其实是:“我学佛了说明我很善良,要不好也是你不好”“我学佛了就有智慧了,要不对也是你不对”……入学一段时间后,在同学们的悉心关怀下,尤其是辅导员同学的身语意,实实在在地落实关爱,不辞辛苦,甚至不求被理解,那种在沉静中流露出来的力量让我深深感动。反观自己感到深深惭愧,于是慢慢放下傲慢与自卑,踏实下来体会内心。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人生智慧丛书对生活中的问题确实有效,好像儿时的我被唤醒了,我又开始用无常、因缘因果来看待,在练习接纳的过程中,很多粗大的情绪都能在升起当时得到缓解;健康生活五大信念也帮助我及时止息了大部分自他伤害的言语和行为。

于是我又开始沉浸在这样一种岁月静好的惬意里,每天看看书本音像,和同学讨论交流,对其他人也找回了之前的乐观阳光,只要不触碰入学前的痛苦问题,生活还是很美好的嘛。直到我开始担任班长和做义工,我才认识到这个美好状态的虚幻。我为什么要做义工呢?官方回答一定是“我要检验修学,自利利他”吖,其实内心底层有不想承认的一点:我想积攒福报。为什么不敢说出来,因为我对福报的理解是错误的,当时我认为福报可以帮助我改变命运,比如我不用去做些什么爸爸就自然变成我期待的爸爸了,我不用做什么就可以更顺利

佛教一些知识素材图片大全

得到我想得到的东西,我不用做什么别人也能顺着我,一片和谐的景象……

直到在义工中我发现好像和我想到不一样——同学没有百依百顺,让我不起烦恼,比如班委会有师兄不好沟通;修行也没有给我一身光环,比如曾有师兄在班级群说“果祺你不适合当班长……”;修学也没有构筑一个坚固的堡垒让我抵御无常,比如满心欢喜筹备的活动会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法开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看到自己在遇到这些问题时,过去串习带来的我执和情绪是多么强大,时常被升起的委屈、自我否定、指责、抱怨、嫉妒、嗔恨等所包围,严重时会引发对立是非……我每天就像一个消防员一样,抱着学的法义到处“救火”。

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待师兄、同事、朋友等态度和行为是多么如出一辙,从中都看到了我对待爸爸的影子。我不过每天就是在自己串习里轮回,如果没有真正利用佛法智慧转变认识,提高生命版本,佛法只能成为一种暂时缓解心理的工具。逃避问题和寄希望于外在是多么没必要,而真诚面对自己的问题又是多么重要!

之前虽然也会说到爸爸,但一直以来都是班级交流的谈资、诉说苦。而这一次我决定认真反思自己和爸爸的关系。我发现其实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为了获得“幸福”,我之所以逃避是因为自己对幸福的观念还是混乱的!“如果幸福是建立在外在条件上,必然是肤浅而不稳定的,当内心不再有烦恼,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将是生命本质的存在。”这句话我真的接受认同了吗?

1、 寄托于“优秀”?

在我价值观里,“优秀”是能给我安全感和价值感的。面对这个建筑在无常之上的世界,我以为努力抓住现实中的成就,可以抵御无常,让生活感到安全。可是什么才是“优秀”呢?我所追逐的优秀也是来自于社会的定义和偏好。回想我本科的四年,我自认为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状态,都说有奋斗目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当时的奋斗目标就是以学校的标准,获得很多证书奖学金,是全省的优秀学生,当时并不觉得这样很痛苦,因为我很享受获得阶段成就时候的暂时开心……然后我又继续下一个成就的追逐……本科四年我在其中乐此不疲。等到开始博士生涯,当社会上评价一个人优秀的多元化多到我追逐不过来的时候,我突然感到累了……我开始感到由此带来的身心痛苦(身体上脸色不好低血压,心理上很脆弱)。

本质的快乐是无论什么时候,享受多久都快乐。由此,我之前认为的“由奋斗来带给自己想要的成就”并不是一种本质的快乐,将快乐寄托于由此带来的价值感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这并不是说不要去做这些事,而是我不再追逐这个过程和结果给我带来的短暂“快乐感受”。

2、寄托于感情?

这颗向外求的心还是会经常跑出来。向外求不过是为了证明我存在,被在意、被认同,满足自我重要感、优越感……最终为了得到爱和关怀……而这又是要追溯到我本科大一的时候被初恋背叛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因此我开始不断向外求抓取“外在的成就”来满足自己的情感缺失。其实我内心对感情是很期待的,但是在这之后两段短暂的感情让我对此失望。虽然口头会说是自己的问题,但是心底还是会抱怨是运气太差遇人不淑。

我反思总结后发现,其实每一段感情里都能看到我和爸爸相处的影子,我总是期待能遇到一个像爸爸那样爱我的人。虽然也有妈妈的贤惠温柔,但同时也会把从小被宠爱的傲娇黏着等串习带入进来,这种自我为中心的主宰欲时常造成自他伤害。因此,在我这样的生命状态下,就算是遇到了一位像悉达多太子那样的人,也是没有能力享受爱的吧?

记得菩提书院公众号发布了我之前写的一篇分享,当天晚上很多师兄告知我,我特别

佛教反邪教安全小知识大全

开心,觉得菩萨师兄们陪伴我成长有了疗效,原来有这么多师兄关心我啊,内心一下就得到了满足。我立刻觉知到我是不是被快乐控制了?这种快乐会不会导向一种痛苦?然后我开始去观察和体会这种快乐的发展……开始时候我很开心地回复“感恩”,但当随喜我的师兄越来越多的时候,我觉得有些累了(每一位都要回复一下,还要再聊一聊最近怎么样)……由此说明,当我真正得到很多很多人关心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没有享受能力”的。

我开始调整我的心,去和随喜我的师兄们认真沟通,跳出“我”自己是这件事的主角位置。每一位随喜我的师兄,我都观想了之前和这位师兄的因缘,她的那些善意、陪伴关怀引导……在这样观想中,我体会到了“【众】缘和合”,体会到了“我”越来越小,体会到了“我的成长”不是“我”,而是众多善意的积累。这样的观修,让我非常受益,我浸润在非常强大的感恩心、依止心的能量场里。

我能想象到,如若没有智慧,我的有漏乐将会导向:“开心-我好棒-被关怀内心得到满足-回复很累--师兄们随喜完了又没人理我了—大家是不爱我了吗—我需要被关爱—继续期待写文章被发表—期待被关怀—我好苦T_T……”

由此,我真的看到了那个以无明迷惑为基础的生命状态,就像一个不断喷发的火山口,源源不断地制造需求、热恼,带来痛苦,我真的是一个轮回的重病患者啊!惟有通过智慧提高生命版本才有能获得出路。一条轮回路,一条解脱路,清晰可见。

再去观察爸爸的生命,我一直觉得爸爸从小到大一直被爷爷奶奶宠爱,又有贤惠包容的妻子,除了我经常给他撒个小脾气,他真的非常幸福了,可是为什么还经常痛苦?因为爸爸生命底层也是迷惑的。想到从小到大,爸爸希望我各方面都很出类拔萃,总是不惜用物质/承诺等奖励,如果我做到了他就开心,做不到

佛教寺庙相关知识

他就会失落,他把快乐建立在对我的社会表现和未来的幸福上,爸爸的生命状态是无明迷惑、是苦的。

再去观察班级师兄和周围的朋友,不管是我喜欢的、羡慕的、排斥的、忽视的…还有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虽然大家生活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对于苦乐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但不论是正处于“苦的感受”还是“乐的感受”,这些都只是无明为基的生命状态带来的现象。“相信轮回里有快乐可期”,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苦。

因此,通过不断思维熏习,我慢慢融于内心一个观念,在以无明为基础的生命状态下无论怎样追逐快乐的感受,都是短暂的。幸福是一种本质的存在——不是通过拥有什么创造出来的,也不是依靠别人的给予获得的;惟有以智慧和慈悲为底色的生命,在沉静中生出来的欢喜才最长久,在当下运用智慧/没有迷惑烦恼的时候就是幸福。

当我有了自己坚定不移的认知后,我知道让爸爸感受到

最耐心的佛教知识

幸福最究竟的方式就是引导他当下没有情绪和烦恼!于是再和爸爸交流时,我不再逃避和他的沟通,也不再会感觉到无法喘息的压力而发脾气说一句“你们根本不懂我”。而是认真听爸爸再把他的一串逻辑说完,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再在意爸爸的逻辑正确与否,而是去认真感受他说这段话背后内心深处对我深深的爱,那种为了我以后的幸福而不断思考但又惴惴不安的心。我不再用佛法正见告诉他们“xxx观点是不对的”,而是一直在表达他们对我学习成长支持的感恩。在此基础上我再耐心给他们讲一讲我近期的想法和规划,让他们听听有没有道理。这种沟通方式不知不觉的改变,爸爸也开始慢慢放松下他紧张的内心,我的工作学习也开始逐步调整。

和爸爸关系有了改变之后,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用心方式带入到和其他人的相处中,过程中我会更愿意倾听他们苦/乐的感受,从而更体会到生命底层的迷惑所带来的过患——在轮回里期待快乐,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在这种认知下,不仅不会升起对立情绪,还更能感受到心的连接。之前我常常因为一味自苦而容易敏感对立,其实是自己的认知隔阂了大众。

虽然看到了自己和众生底层生命由迷惑而生苦,但深知自己目前能力还非常微弱,是轮回的重病患者。因此更需要去精进学习、做义工,去承担,考辅导员。每克服自己迷惑一分,便能为大家的究竟幸福领一步路。因此我不仅仅是要自己解脱而升学,我也想为众生之觉醒而升学!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7331.html

以上是关于升学-佛说:为众生之觉醒而升学 佛说人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升学-佛说:为众生之觉醒而升学 佛说人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344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