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俊臣-佛说: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佛说人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来俊臣-佛说: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佛说人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说: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佛说人生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善恶之间,总在一念。一念错,全盘皆输。
——佛陀
【释义】善与恶,仅存在于一念之间。一念错了,就会全盘皆输。
佛教中有个故事,说一日佛祖闲坐于花园的井边向下望去,看到无数生前作恶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恶而饱受地狱之火的煎熬。此时,一个江洋大盗透过地狱之火看到了慈悲的佛祖,立刻向佛祖高声呼救。佛祖以他睿智的目光看到此盗生前虽然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但是,有一次走路正要踩到一只小蜘蛛时,却突生恻隐之心,移开脚步使其得以存活,成了一生中罕见的善业。
于是,佛祖决定用
善恶一念之间,天堂与地狱一墙之隔。天堂地狱的选择在于善恶的选择,一念之差,便可能是霄壤之别!
人性是复杂的,其实善恶对错、是非黑白并不是那么容易分得清楚的,好坏往往只存在于一念之间。但是往往就是这一念之间,最容易让人从凡人成为英雄,也最容易让人从天堂掉入地狱。
【感悟】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有智慧就是善念,有愚痴就是恶念。人在做善恶决定之时,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但这个决定却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佛门名家】
觉音
觉音(5世纪中叶),南传上座部巴利语系佛教著述家,亦译佛音。出生于北印度菩提伽耶附近的婆罗门种隆,通吠陀学,擅长工巧明,精于辩论。在菩提伽耶一座僧诃罗(今斯里兰卡)人建造的寺院出家为比丘,于摩诃那摩王在位时(410—432年)去僧诃罗首都阿努力拉德普勒,住在大寺,钻研巴利三藏和注疏,有很多巴利语著述,他还将当时很多用僧伽罗语写的佛经注疏,译成巴利语,后回印度朝礼菩提树而不知所终。他对上座部佛教的流传有很大影响。著作有《清净道论》、《普悦》、《析疑》、《善吉祥光》、《破除疑障》、《显扬心义》、《满足希求》、《胜义光明》、《殊胜义》、《迷惑冰消》、《五论释义》、《本生注》、《法句比喻》等。据说,他在印度时曾写《发智》一书,近代学者认为那是《殊胜义》的初稿。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四十二章经》
【释义】佛说:恶人害贤人,就像仰头向天吐唾沫,唾沫吐不到天上,还落到自己身上。又像逆风场洒尘土,尘土洒不到别人身上,反过来污染了自身。贤人终不可毁,祸患一定会害了自己。
唐高宗死后,皇后武则天独揽大权,直至登基做了女皇帝。武则天用严刑酷法,对那些为非作歹的贪官污吏进行制裁。当时,有人密告文昌右丞相周兴企图谋反,于是,武则天派酷吏来俊臣去审理此案。
来俊臣派人请来周兴,不动声色地先假意与周兴聊天,并请他一起喝酒。酒宴上,来俊臣问周兴说:“现在有些囚犯不服罪,你说用什么方法让他们认罪,用什么方法制裁他们才好呢?”
这周兴也算是一个酷吏了,他整人的法子五花八门。这次来俊臣把他请来,他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了解真相,因此他洋洋得意地呷着美酒,同时自作聪明地向来俊臣介绍了一种自己惯常使用的整人办法。他说:“这简单得很,我有一个好办法,包管让囚犯一个个服服帖帖。”
来俊臣不动声色地说:“什么办法,请详细介绍,我也照此办理。”
周兴说:“拿一个大坛子来,周围堆上火炭烧烤,待烤得滚烫时,令犯人进到大坛子里去,看谁还敢不招供他的罪行?”
来俊臣听罢,立即派人搬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所说的办法在坛子周围点上炭火。不一会儿,坛子烧得滚烫。来俊臣站起身来对周兴说道:“现在皇宫内部传出命令,要我来审问老兄你的罪行,我想还是先请老兄进入这个大瓮里去再说吧,也好亲自体会体会你自己的杰作呀。”
来俊臣的话音刚落,周兴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下,使劲地叩头谢罪。
恶人终会有恶报,那些行恶多端的人最终也只能自作自受,这就是“恶还本身”的道理。
【感悟】
“举火焚空”,终将自熄,还会烧到自身;“仰天吐痰”,吐出来的痰,最后还是会掉到自己的脸上;“逆风扬尘”,抓一把泥土撒向他人的人,一样会让逆风把灰尘撒到自己身上。恶本还身,自己做恶行的后果最终还是由自己来承担。
【佛禅小故事】
死期到了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愧疚。就在这时,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就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说完一休将茶杯碎片交出,转身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四十二章经》
【释义】佛说:有人听说我保守正道,以大仁慈对人,故意骂佛,佛却默然不答。等到骂完了,佛问:你送礼给人,别人不接受,礼物是不是还归你自己所有?那人说:当然是
一艘船在海上航行,船舱里藏着一只老鼠,老鼠偷吃船夫的粮食,咬坏船夫的衣物,船夫恨透了老鼠,想捉住它,把它扔到海里去。
鼠有鼠的办法,它使出看家的本领,在船底打洞,它要躲到洞里去,还要把船夫的粮食也搬到洞里藏起来。
但这只老鼠没有想到,它在船底打洞,不仅毁了船,而且也毁了自己。
因此无论何时,都千万不要想着去伤害别人,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伤害别人时,你自己的心里会受到来自于心灵的折磨。另外,你的行动也会危及自己的利益。
一只鹧鸪鸟被捕鸟人捉住了,捕鸟人准备把它炖了,美食一顿,鹧鸪不住地哀求捕鸟人:“先生,请您饶了我吧,您看我的生命是多么的幼小,您怎么忍心把我吃掉呢?”捕鸟人看它的可怜样,也不禁心软起来,可是放了它就要饿肚子,怎么办呢?正当捕鸟人犹豫不决的时候,鹧鸪鸟讨好捕鸟人说:“先生
没有想到,这番话反倒激恼了捕鸟人的愤怒:“本来我是想把你放了,可是现在我改变主意了,因为你不是一只好鸟!为了自己的命,竟然不惜陷害自己的同类,你这样的败类留着只会伤害更多的鸟!”于是,鹧鸪鸟被捕鸟人炖着吃了。
【感悟】
俗话之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就是因为“害人终害己”。害人的结果不只是自己给自己找冤家、找麻烦,更多的时候,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伤害别人的同时,其实就是在伤害自己。
【佛门名家】
竺法护大师
竺法护大师(约238—316年),是世居敦煌的月支侨民,原来以支为姓,8岁依竺高座出家,以后从师姓竺。
他所引进的中国经典,包括了经、律、论三藏,皆是这个时期大乘佛教最重要的著作,影响了日后数百万人的修行,贡献很大。
在所有的经典中,大师最重视的却是《法华经》,不仅倾尽全力译出,而且还热心地弘扬,日夜不停地宣讲法华思想,影响了日后天台宗的建立。
竺法护大师所主持的译场,不但译出很好的作品,也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分别在译经、讲学、著作上各有成就。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7078.html
以上是关于来俊臣-佛说: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佛说人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来俊臣-佛说: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佛说人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