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学佛:积极践行佛法 学佛成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法-学佛:积极践行佛法 学佛成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佛:积极践行佛法 学佛成佛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学佛:积极践行佛法
本期法义是讲略示修法的第四部分:未修中间,主要讲在没有修行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从四个方面论述,守护根门,正知而行,于食知量,悎寤瑜伽。我们的
我们往往都是学佛是学佛,生活是生活,不懂得如何将座上座下衔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更好的修行,导致修出一堆烦恼、我执、我见,无法于法受益。殊不知,我们修学佛法所获得的正见,需要通过观察修进一步的来培养正念,以至于达到心行的调整。
我们的心本自具足自我调整的功能,对于我们座上修习所获得的定解,要经常忆念,强化佛法正见在自己心中的作用。广泛修习集资忏罪,令座下在生活中也可以
未修中间,就是让我们如何很好的在座下修行。其中易成就止观的四种因中,首先守护根门就是让我们六根在面对六尘时,可以保持正念,不让贪嗔之心生起,使心陷入其中。在面对一切境界现前时,要时时保持智慧的观照。第二个因正知正行,是帮助我们培养心的观照力,能够在念头生起时,能保有正觉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
第三个因于食知量,就是要我们知道吃饭时应该怎么吃,这就包含着修行。无论是累生以来还是今生,串习就是习惯,习惯会形成力量。我们往昔串习的积累,对我们今生的修行影响非常大。就拿吃饭来说,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助长我们的贪著之心。
对食物过多的贪著,其过患从三个方面来说,首先要有经济基础,其次还要费很多功夫去赚钱,而且还给肠胃增加消化负担,病从口入,说的应该就是这吧。从养生上来讲,吃饭要吃七分饱,半饥饿状态更容易使头脑清醒,修行打坐不易昏沉,也是修道的增上缘。
最初我吃饭就是把饭菜做不净观,效果非常好,即使看上去在美味的食物,也一下子没有食欲了。在加上过午不食,已经从感觉饥饿到习惯不食至日中一食。对吃食,我本人就没有什么欲望了,只要生的煮熟能吃就行,对我而言吃饭就仅仅只是为了顾命而已。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吃饭就是在浪费时间,但是为了修行,还得借用它,所以还得维护好它。
说没有自己爱吃的食材是假的
在寺院过斋要唱诵供斋偈咒愿,并食存五观,吃饭不超过10分钟就吃完了。现在在精舍,每次吃饭时,还是会收摄身心做供养观想,并在吃饭时的前三口,心里一定是要默念观修“愿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但没有做二时临斋仪的念诵。在精舍是自己做饭的,菜基本都是从菜市场人家给的卖不出去的、放烂的菜,挑挑摘摘,能吃的就放起来吃了,也不会去想会不会吃坏身体,或有没有营养,对于饮食还是要淡薄一些为好。
我们对食物贪著是一种烦恼、一种妄想,所以在生活中吃饭也要时刻善护心念。出家人这碗饭不好端,“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在饮食上还要为成道利益一切众生而食,不仅仅是为自己。再此我要检讨自己,在吃饭时自己一定要做好观修和供养。
再看第四个因悎寤瑜伽,主要讲睡觉时怎么修行。从身体的姿势到心的调整,还是要我们在睡眠中也不要这段时间空过,把日常修行时的正知正念带入睡眠中。把修行渗透到睡眠中,渗透到生活的各种境界。
总之,无论是座上座下,都要贯穿如法的修行。座上训练心行,培养正念;座下生活中所有行为也应该为此而服务。从现在开始,在生活中积极践行佛法,不空过每一分每一秒。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828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法-学佛:积极践行佛法 学佛成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法-学佛:积极践行佛法 学佛成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