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菩提心-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学佛成佛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14 01:3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菩提心-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学佛成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菩提心-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学佛成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学佛成佛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无量寿经》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无量寿经》

根据《观经》,发菩提心,行于大乘,是上品往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菩提心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比如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等等。胜义菩提心指现见诸法实相,证悟远离一切戏论空性智慧之实义,唯有依靠修行力证悟后才能获得,不依赖于仪轨。

一般所说的发菩提心,指的是世俗菩提心。第一次须依靠仪轨在上师面前听受,之后可自己在诸佛菩萨前受持。

愿菩提心指发愿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并最终成就佛果而修行。因为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个,发愿一切众生究竟成佛当然也包括自己要究竟成佛,就像把所有功德回向众生,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得失

菩提树佛教知识

,而自然会得到功德,并且因为心量广大,所得善

佛教知识生活化

根功德远远超过只回向自己得到的果报。

具体来说,发心有三种:国王般的发心、船夫般的发心和牧童般的发心。

发愿自己证得佛果之后转法轮度化众生,引领众生走向解脱,

讲解佛教基础知识较好的书

有如一位国王以他的威力、福德带领他的国民走向幸福和自由,所以这种发心称为国王般的发心。发愿自己与一切众生一同获得佛果,就像船夫与他船上的乘客一起到达彼岸,这是船夫般的发心。发愿一切众生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后,自己才成佛,像一个牧童把他的牛羊全都安全送回圈之后,自己才回家,这种发心称为牧童般的发心。

三种发心都很殊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

菩提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上求和下化,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只有同时具足这两点的才是菩提心。
以这个标准衡量一下,为了获得声名、利益或为了远离疾病、灾殃而行持善业,既无上求也无下化。为了来世投生善趣、享人天福报,同样无上求下化之心。

为了解脱轮回而精进修行,但没有考虑到要以自己修行的功德力帮助所

佛教善知识名句

有众生解脱轮回,这有出离心(出离轮回之心),但还不是菩提心,因为没有上求佛果和度化一切众生的心。断尽烦恼障即能解脱轮回,此时还有所知障和习气障未断除,自性智慧还未圆满证得,而断证究竟才是佛果,解脱轮回与佛果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佛陀说这一类仅仅满足于解脱轮回并以此为究竟涅槃的修行人是“未证谓证,得少为足”,他们对众生也有慈悲心,但是心力不够强,心量不够大。

还有人发愿永远在轮回中帮助众生,这看上去很像牧童般的发心,实际不尽然。

如果你已断尽烦恼障,获得了解脱自在,出于悲心,乘愿力再入轮回,示现生死,度化众生,那是菩萨行愿,非常殊胜。

而如果你自己还束缚在烦恼中,因业力不得不流转轮回,苦恼重重,自顾不暇,那么实在很难给其他众生带来真实利益,帮助他们脱离轮回。其实要留在轮回中很容易,无须特别发愿。

由上求下化这两点我们可以知道失毁菩提心的界限,一是舍弃众生,作意“即使自己有能力也绝不度化某某众生”,有此心念即是舍弃众生。二是舍弃佛果,发愿永不解脱,永不证取无上正等正觉。这里要注意,地藏王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佛菩萨发愿“不成佛”的前面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满足了,就要成佛的,所以大家不要横下一条心,无前提条件地发愿永不成佛。

的确严格说起来,“我要成佛”也是一种执著,但这是菩萨修到十地最后即将证入佛地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初学者,发愿永不解脱、永不成佛,并不能真正帮助断除执著,反倒是这种愿若成熟了,你如何承受?

在修行之初,发菩提心难免有造作的成分。我们的心无始以来早已习惯颠倒妄想,以自我为中心,要把它扭转过来肯定不是自然而然、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开始修菩提心的时候,要造作地强迫自己发心。哪怕这种发心不是那么真诚,也要坚持发心,久而久之,自然流露的菩提心便能被引发出来。

修菩提心有一系列方法,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为基础,通过观想、念修,反复串习,最终能比较迅速、有力地培养起无伪的菩提心。

发了愿菩提心之后,需要通过行动把誓愿落到实处,这就是行菩提心,可归纳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波罗蜜意为到彼岸,通过六度之行到达解脱的彼岸。

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多,这里我不细讲,等有机会专门讲菩提心的时候再展开来讲。

总之,在菩提心的摄持下精进六度,修行不辍,再加上系念弥陀、发愿往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和极乐圣众一定会前来迎接去极乐世界,于七宝池莲花中化生,花开见佛,永不退转轮回,究竟必至一生补处,念念不退流入一切智海。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8701.html

以上是关于菩提心-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学佛成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菩提心-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学佛成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227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